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非索非那定片的溶出度。检测波长219 nm。转速50 r·min-1,溶出介 质为水900 mL;盐酸非索非那定在(4~28)/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9(n=7),方法平均回收率 100.2%(n=9),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0.40%及0.51%。45 min定时取样测定,主药溶出95%以上。方 法简便、准确,可有效的控制其质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罗格列酮钠片的溶出度。检测波长234nm。转速50r·min-1,溶出介质为0.01mol/L盐酸500mL;罗格列酮钠在(4~2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n=7),方法平均回收率99.95%(n=9),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0.49%及0.75%。20min定时取样测定,主药溶出95%以上。方法简便、准确,可有效的控制其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快速对自来水 ,井水进行痕量铁的检测 ,利用在稀硫酸介质中 ,痕量Fe(III)对过氧化氢氧化番红花红的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 ,据此建立了新的催化光度法测定铁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 8.5× 10 - 2 μg·mL- 1,线性范围为 0~ 1.4 μg·mL- 1Fe(III)。  相似文献   

4.
氯霉素在牙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牙鲆体内氯霉素的药物浓度,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原理分析药动学数据.结果表明:1)单次口服剂量为80 mg·kg-1的氯霉素,药物在牙鲆体内的药-时曲线呈明显双峰现象:第一次达峰时间Tmax(1)出现在2.00 h,鳃、肝、肾、血、肌的第一次达峰浓度Cmax(1)依次为15.01、11.80、10.35、8.56、5.21μg·mL-1;第二次达峰浓度Cmax(2)小于第一次的浓度Cmax(1),第二次达峰的时间Tmax(2)出现在8.00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肾、鳃、肝、血、肌分别为176.87、133.77、118.77、65.33、50.36μg·mL-1·h.消除半衰期(T1/2)为4.89-10.39 h,平均滞留时间(MRT)为8.67-17.05 h,说明氯霉素在牙鲆体内吸收较迅速,但滞留时间较长.2)连续5 d口服剂量为40 mg·kg-1的氯霉素,药物消除半衰期(T1/2)为39.40-115.50 h,说明口服氯霉素在牙鲆体内消除缓慢,残留较严重,其中以肾脏和肝脏组织中残留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pH 10.8的含NO-2的NH3/NH4Cl缓冲液中,使用单扫描示波极谱仪测定了α-联呋喃甲醛二肟与钴(Ⅱ)在-1.18 V处形成的灵敏的络合吸附波,此方法用于测定维生素B12针剂中痕量钴的含量,结果满意.其一阶导数峰峰电流与Co2+浓度在4×10-10 g·mL-1~4×10-8 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10-10 g·mL-1.使用不同电化学方法对该极谱波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表明该极谱波是一具有催化作用的络合吸附波,电极过程不可逆.  相似文献   

6.
真鲷耗氧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 ,对真鲷耗氧率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真鲷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 ,鱼平均体重 1 2 0 .6~ 1 3 2 .4g,水温 1 9℃时 ,按鱼体重计 (下同 ) ,耗氧率为 2 .677μg/(g·min) ;2 9℃时 ,耗氧率达 5 .841 μg/(g·min) .真鲷的耗氧量随个体的增大而增大 ,耗氧率则随个体的增大而降低 .在水源 pH7.4、盐度 2 1、水温 1 9℃条件下 ,鱼平均体重 1 2 9.5 g ,耗氧率存在昼夜变化 ,1 7∶0 0耗氧率最高 ,为 (3 .877±0 .2 5 7) μg/(g·min) ,0 7∶0 0耗氧率最低 ,为 (1 .0 3 1 ± 0 .2 5 5 ) μg/(g·min) .真鲷白天的平均耗氧率为 2 .1 62 μg/(g·min) ,夜间的平均耗氧率为 2 .2 71 μg/(g·min) ,其代谢水平的昼夜变化不明显 .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铕(Ⅲ)与5-Br-PADAP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8.05的NH4Cl-NH3·HzO缓冲体系中,铕(Ⅲ)与5-Br-PADAP进行最佳络合.最大吸收波长λmax=60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67×104L·mol-1·cm-1,铕(Ⅲ)含量在0-1.52μg·m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8.
在pH3 5~4 0的NaAc HCl介质中,乙基曙红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最大吸收波长为548nm,比乙基曙红红移了28nm,并在520nm处产生最大褪色,其吸收或褪色作用均可用于蛋白质的分光光度测定.在最大吸收波长548nm处,蛋白质的浓度在0 23~20 0μg·mL-1(HSA)和0 25~17 5μg·mL-1(BSA)范围内与吸光度成正比,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 33×106L·mol-1·cm-1(BSA)和1 26×106L·mol-1·cm-1(HSA);而在最大褪色波长520nm处测量,上述范围的蛋白质浓度也与褪色程度成直线关系,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2 02×106L·mol-1·cm-1(BSA)和2 06×106L·mol-1·cm-1(HSA),褪色光度法灵敏度更高.并且方法选择性好,用于尿液及人血清样品中总蛋白的测定,所得结果与考马斯亮蓝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蛇毒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后简称A2780细胞)形态学特征、细胞增殖活力及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在不同质量浓度和时间条件下,尖吻蝮蛇毒对A2780细胞形态学特征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的变化,使用细胞计数法检测尖吻蝮蛇毒对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当尖吻蝮蛇毒质量浓度为3.125μg·mL-1时,A2780细胞出现少量皱缩、变圆、凋亡的现象;随着尖吻蝮蛇毒质量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的现象愈加明显。当用50μg·mL-1的尖吻蝮蛇毒处理A2780细胞1h后,被处理细胞出现少量皱缩、变圆现象;12h后,被处理细胞粘连成团,出现大量凋亡现象。在3.125~200μg·mL-1范围内,随着尖吻蝮蛇毒质量浓度的增加,A2780细胞增殖活力逐渐减弱,且呈明显剂量依赖关系。当用3.125μg·mL-1的尖吻蝮蛇毒处理A2780细胞时,细胞粘附率降为78.26%;当蛇毒质量浓度为25μg·mL-1时,细胞粘附率降为不足10%。【结论】尖吻蝮蛇毒可明显影响A2780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抑制该细胞的增殖活力以及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那格列奈片溶出度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那格列奈片的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以pH6.8磷酸缓冲液 500 mL为溶出介质,浆法,50 r/min;溶出度测定采用HPLC法。线性范围10~200μg/mL(r=0.999 8),方法的回收率为(100.2±0.514 8)%。建立的那格列奈片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可较好控制该片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