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休闲产业是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和体育产业为龙头形成连带的产业群。发展休闲产业是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打造城市品牌的必然选择,是和谐城市发展的重要侧面和必然选择。贵州省的天时地利及生态气候资源,具有发展休闲产业和休闲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省会的贵阳休闲产业的发展,对全省发展休闲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支撑和带动作用,值得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与休闲业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乃至相辅相成的两个元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闲暇的增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改变,休闲业正处于一个辄待腾飞的阶段。发展城市闲暇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侧面,是健康城市的必需。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休闲产业的发展状况,并讨论了如何建设和谐的城市休闲产业。  相似文献   

3.
苏南地区14个县级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县域经济地区,通过阐述休闲产业的内涵,分析了苏南县域经济发展休闲产业的有利条件,构想了苏南县域经济可发展休闲农业、休闲旅游业、休闲房地产业、休闲体育健身业等休闲产业类型,提出苏南县域经济发展休闲产业必须要转变社会观念,开展休闲与消费、休闲与经济、休闲与产业的研究与教育;要将人文内涵与休闲产业有机结合,开发特色休闲产品;要增加休闲产业高级要素的投入,提升休闲服务水平;要加强休闲产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和增强休闲承载力及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4.
休闲以及休闲产业与和谐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休闲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发展休闲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休闲有利于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经济,消除社会经济中不平衡、不公平、不稳定的因素,休闲体现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但是当前休闲产业也存在诸多不和谐之处:休闲观念严重滞后,休闲教育极其缺乏,大众化的休闲丈化娱乐设施不足,休闲机会不均等。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休闲教育,关注弱势群体,丰富休闲产业品种,加强监督管理,完善休阑环境,处理好各种矛盾,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休闲秩序等途径最终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国外休闲经济对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国外休闲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模式,并在分析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国外休闲经济的发展经验,得出几点启示,对推动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休闲产业发展及政府作用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一个大众化的休闲时代正在到来,由此产生出全新的休闲产业和休闲经济概念,对休闲产业迫切需要进行全面、系统、前瞻性的研究,需要研究政府在休闲发展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明确政府介入的方式、原则和具体角色,以更好地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休闲产业研究结果表明,休闲产业具有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等作用.休闲产业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新途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主要是为了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发展休闲产业符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宗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发展中,应加强休闲产业研究,重视休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休闲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根据美国休闲研究的权威人士杰弗瑞.戈比的预测.在未来的经济结构中休闲业从业人员将占80%-85%,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中国休闲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休闲体育与旅游都是休闲的一部分,它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休闲体育与旅游的共同之处都是以健康为目的,崇尚人与自然和谐交流,愉悦身心的健康体育娱乐活动都可纳入相应范畴.休闲体育与竞技体育区别之处在于更强调自我兴趣的调适与投入,是现代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之一.借加快西部开发的有利时机,探索四川省休闲体育产业与当地旅游产业的融合途径与融合模式,将四川省休闲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进行有机结合,不但有助于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而且有助于推进休闲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旅游城市地位的提升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休闲业: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 休闲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依据客观历史统计数据,对成都市温江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主要经济指标及其相关的重要因素进行研究,建立了这些主要经济指标与相关重要因素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的关联,得到了相应的预测结果:在未来数年内,温江区GDP仍将快速攀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增加,农业总产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显著,财政总收入与第三产业产值稳步提升。指出温江区应继续妥善贯彻“强二、优一、兴三”的产业政策,推动全区经济快速、有序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温江区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客观历史统计数据,对成都市温江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主要经济指标及其相关的重要因素进行研究,建立这些主要经济指标与相关重要因素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的关联关系,得到相应的预测结果。在未来数年内,温江GDP仍将快速攀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增加,农业总产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显著,财政总收入与第三产业稳步提高。对此,温江区应继续妥善贯彻“强二、优一、兴三”的产业政策,推动全区经济快速、有序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3.
首先借助区位熵和产业集聚指数对河南省产业集聚程度进行测度,然后通过灰色关联度理论,以河南省2003-2011年GDP为参考序列,分别以38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为比较序列,研究了二者的关联度,得到它们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与GDP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同时从一个侧面得出发展河南产业集聚经济能促进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基于1949-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运用SPSS17.0社会统计软件,从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和模型预测三个方面对韶关市城市化进程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韶关城市化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诺瑟姆“S”曲线的第二个阶段,即加速发展阶段;韶关城市化受到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经济增长因素和一、二、三产业产值结构、就业结构的重大影响.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提升工业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着力于以韶关市区和以县城为重点的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建设,对于韶关未来城市化进程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今,第三产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比重不断上升,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平顶山市是个新兴的重工业城市,第三产业起步较晚,并且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只要思路对头,措施得力,第三产业必将成为平顶山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7—2011年18个省辖市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建立旅游业发展与各项影响因素面板数据模型.结果表明:制约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产业结构、人均GDP、城镇人口、旅游资源禀赋.其中,第三产业比重和人均GDP对旅游业发展的正向影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增加1%,则旅游总收入增加1.409%;人均GDP增加1%,则旅游总收入增加1.282%.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出不平衡性,这可能和河南省各城市的区位因素、基础交通设施、服务设施、城市文化底蕴和景点知名度有关.从实际情况来看,较差的交通条件严重制约旅游经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公路专线运营,来降低游客的旅游成本和乘车时间,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郴州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具有资源型城市发展服务业所面临的许多共性难题。通过多层面比较分析郴州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人文、体制机制、经济特征等方面剖析制约郴州服务业发展的成因,探索资源型城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路径选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连具有发展临港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又面临着国际产业重心转移、国内经济发展、政府政策支持等有利的外部环境,应该通过临港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大连市发展临港产业也面临着如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群还未做强做大、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等问题,因此应采取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主导产业集群、确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等策略加快临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南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南阳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较大。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县域经济在综合实力和不平衡性、产业集聚区建设同质化、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工业化程度较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若干对策,即要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业要培育优势产业、产业集聚区建设要突出主导产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