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悬架几何布置未知的情况下,利用悬架K&C试验台的转向几何试验,对主销轴线位置和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对主销偏移距进行推导。根据四轮定位的原理,计算出主销内倾角和主销后倾角的初值;通过分析车轮转动时轮心相对于主销轴线的运动,推导出主销横向偏移距及主销纵向偏移距的算法;进而通过主销横向、纵向偏移距以及主销内倾角和主销后倾角,计算出内倾拖距和后倾拖距。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汽车在低速时的转向回正性能,采用图形变换的方法,研究了转向轮绕主销转动过程中主销偏移距和主销后倾距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转向轮转向轮转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主销偏移距变化不大,但是主销后倾距变化明显,外转向轮的主销后倾距逐渐减小,内转向轮的主销后倾距逐渐增大,这对汽车回正性能有明显影响。进行实车试验,试验结果支持上述理论分析,说明该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前轮转向时车轮中心主销拖距和车轮定位参数对车身抬高量的影响,建立了车身抬高量模型,并采用图形变换的方法进行求解,再应用改进的Sobol法对车身抬高量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比较了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角、前轮前束角、车轮中心主销拖距对车身抬高量的贡献度。结果显示,车轮中心主销拖距、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对车身抬高量影响较大,其总效应指数分别达到0. 7323、0. 0270、0. 0219,说明车轮中心主销拖距是一个对车身抬高量影响较为明显的参数。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汽车在低速时的转向回正性能,采用图形变换的方法,研究了转向轮绕主销转动过程中主销偏移距和主销后倾距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转向轮转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主销偏移距变化不大;但是主销后倾距变化明显,外转向轮的主销后倾距逐渐减小,内转向轮的主销后倾距逐渐增大,这对汽车回正性能有明显影响。进行实车试验,试验结果支持上述理论分析,说明该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四轮定位仪测量主销内倾的精度问题,建立了精确的内倾测量模型.分析了主销内倾与传感器测量角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主销后倾变化等因素对主销内倾测量精度的影响.讨论了测量误差的分布趋势,当主销倾角大于10°时线性模型测量误差大于10′.针对无法校准主销倾角测量结果的现状,提出了在汽车纵横两平面内主销倾角独立生成的检定原则,研发了精度达到30″的四轮定位仪校准装置.试验表明:四轮定位仪测量主销内倾存在零点误差和线性度系统误差.当受检四轮定位仪主销倾角为15°时,其测量误差为18′,且系统误差随主销倾角增大而增大.试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  相似文献   

6.
轿车前轮主销后倾角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轮定位参数的确定是汽车悬架系统设计中的难题。为了从理论上获得轿车前轮主销后倾角计算公式,考虑结构参数、独立悬架性能要求以及轮胎侧偏特性,建立了轿车前悬架主销后倾角计算方法。以中国产某型轿车作为算例,对其前轮主销后倾角进行了计算。采用计算的主销后倾角值对该车做了高速回正性能试验,试验综合评价计分值为73.4,符合GB/T 6323.4-97的要求。结果表明,建立的轿车主销后倾角计算公式有一定的准确性及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车轮定位参数测量原理及系统固有误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转向轮主销后倾角和主销内倾角的测量原理,根据空间几何关系,求得它们的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函数关系。指出车轮定位仪测量系统存在固有误差,并对其进行研究,得出了系统固有误差的具体计算方法,计算出在常用测量区间系统固有误差在5%左右。为了提高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应消除固有误差和简化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8.
使用MSC.ADAMS软件建立了不考虑簧片间摩擦作用的钢板弹簧模型及前转向桥参数化模型。通过对前悬架双轮平行轮跳动仿真的结果进行分析,修正了板簧刚度参数。以减小主销偏距为目标对悬架参数进行了优化,为重型车整车仿真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指导汽车独立悬架的设计与制造,在ADAMS/CAR中建立了某车麦弗逊独立前悬架的仿真模型,对影响车辆操稳性的前轮定位参数在汽车平行轮跳仿真实验中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前轮外倾角、前束角、主销后倾角及主销偏移距随悬架跳动过程中的变化量均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初步验证了所建立的仿真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可以正确地建立汽车悬架的运动力仿真模型,为汽车独立悬架的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皮卡车前轮主销内倾角改进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1026B型皮卡车低速转向回正后综合评价计分值偏低,为改善其低速转向回正性能,基于轮胎侧偏特性建立了前轮转向后田正力矩与阻力矩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主销内倾角计算公式,计算了主销内倾角.且按照国标GB/T6323.4—94的要求做了低速转向回正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的正确性,为前轮定位参数中主销内倾角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的悬架KC特性优化设计时没有考虑悬架衬套和横向稳定杆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便于工程实践的悬架KC特性的稳健性设计方法。将悬架硬点作为可控因素,衬套和横向稳定杆刚度作为不确定性因素,借助ADAMS/Insight软件,通过拉丁超立方抽样建立悬架KC特性的响应面方程。然后利用Isight软件的6σ优化方法,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对硬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前束角、外倾角、主销内倾角和主销后倾角特性得到提升,且悬架KC特性的多目标响应函数标准差降低26%。优化后的悬架系统主要KC特性性能得到提升,衬套和横向稳定杆刚度对悬架系统的影响程度降低,悬架KC特性的稳健性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汽车高速化的需要,满足汽车行驶平稳、乘坐舒适的要求,各种新技术和新结构被不断地应用在现代汽车上。从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前束等方面对现代汽车与传统汽车的车轮定位的变化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汽车前轮定位参数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汽车前轮定位参数是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与前轮异常磨耗的重要因素 ,目前主要是通过经验、半经验、统计和试验获得数据 ,在理论上尚未建立合理的算法。该文介绍和分析了前轮定位参数的研究状况 ,并且提出了对此方面的研究展望 ,其目的想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为汽车产品开发和改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娇娇  黄旭  何晶 《科技资讯》2013,(35):51-52
运用CATIA/DMU建立了某轻型客车的双横臂独立前悬架模型,研究悬架的运动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调整下横臂球销中心的初始安装位置,可以实现悬架前束性能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To improve the suspension performance and steering stability of light vehicles, we built a kinematic simulation model of a whole independent double-wishbone suspension system by using ADAMS software, created random excitations of the test platforms of respectively the left and the right wheels according to actual running conditions of a vehicle, and explored the changing patterns of the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in the process of suspension motion. The irrationality of the suspension guiding mechanism design was pointed out through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and the existent problems of the guiding mechanism were optimized and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front-wheel alignment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camber, the toe, the caster and the inclination, only slightly change within corresponding allowable ranges in design before and after optimization. The optimization reduces the variation of the wheel-center distance from 47.01 mm to a change of 8.28 mm within the allowable range of ?10 mm to 10 mm, promising an improvement of the vehicle steering stability. The optimization also confines the front-wheel sideways slippage to a much smaller change of 2.23 mm; this helps to greatly reduce the wear of tires and assure the straight running stability of the vehicle.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新型带材铸轧机,通过四连杆机构对带材铸轧机进行倾斜角度调整,实现机架的倾动,以满足带材铸轧机在0~30°范围内任意倾斜角度的铸轧。该带材铸轧机的铸轧辊与传动系统和浇注系统的对接问题的成功解决为铸轧机进行倾斜角度调整提供了保障。同时该带材铸轧机克服传统带材铸轧机的缺陷,集换辊方便、铸轧速度快、铸轧带材质量高、方便于检修和调试等优势于一身,可以满足不同合金在铸轧过程中所需要的最佳铸轧倾斜角度,以实现快速、高质量的带材铸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