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动汽车共享商业模式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共享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介绍了近年来全球汽车共享市场的发展概况、北美地区汽车共享业务的快速发展态势;引入法国AUTOLIB、中国EVCARD两个电动汽车共享商业运营案例,借助大数据分析,对其运营模式与消费者特征开展研究与比较,并重点对两者的电动汽车共享出行成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相关计算结果表明,AUTOLIB与EVCARD在会员性别与年龄结构、单次平均租车行驶里程、单次平均行驶车速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而单日用车时间分布则体现了消费者用车需求的差异。此外,相比较出租车出行成本,单次出行时长超过25 min后,EVCARD的价格比较优势相当显著,仅为同城出租车价格的50%,AUTOLIB则保持在70%的水平,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2个商业项目不同的发展特征与阶段。  相似文献   

2.
分时通勤缓解高峰拥堵的作用机理及效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勤者的出行意愿和路网的交通状态直接影响了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在对比分析错时上班制和弹性工作时间制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通勤个体上班时间意愿,统筹制定分时段上班制度的"分时通勤"新措施,进而提出了"三阶段两步骤"的分时通勤政策制定方法.通过收集上海市异质的通勤者意愿上班时段及出行信息,分析了通勤者对分时通勤政策的接受程度,利用两步骤的调节方法对不同企业性质的通勤者上班时段分布进行了优化,验证了分时通勤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共享单车出行数据,对用户总体出行时间和强度进行分析,并据此对高频用户出行日期和路线进行分类,针对用户出行目的地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工作日和休息日出行时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出行强度具有频率低、距离短的特征;高频用户出行轨迹在工作和休闲两维度上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基于共享单车历史出行数据,建立用户出行目的地预测模型所得的准确率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使用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发展,变革了市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何基于智慧技术,精准识别社会需求,实现供需的匹配,是智慧城市研究的新内容。近年来出现的共享单车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绿色的新型出行方式,普及度较高,但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以天河中央商务区(CBD)为研究范围,基于对研究范围内的共享单车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分布和使用情况的分析,重点探究天河北、天河路、珠江新城等商业金融区的单车流动强度和出行的时空间特征。研究发现,在时间分布方面,共享单车在工作日的出行具有早高峰特征;而在休息日,共享单车全天的出行较为平均,高峰使用时段集中在午间和下午,拥有更高的使用效率。在空间分布方面,工作日共享单车的出行集中在广园快速路沿线的交通枢纽和教育科研功能区;而在休息日,单车则散布在外围的地区,出行轨迹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天河路商圈和南部的珠江新城商圈。同时,单车在商业金融区整体呈现低流动、低使用的特征,而共享单车出行密度较高的区域流动强度依然较低,建议进一步通过构建智能反馈系统对单车的分布情况、流动性和用户出行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为科学、合理的单车调配提供参考,并为共享单车的调配布局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汽车共享在中国取得巨大发展,新能源汽车出行发展迅速,主要汽车企业均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公司。汽车共享出行与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关联高,汽车共享出行商业模式,各有优劣,但网约车更有发展前景。汽车共享出行人才需求多样化,与智能交通专业关联度高,智能交通专业应顺应市场形势,调整专业教学内容,培养具备复合型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点和核心节点,城市群交通一体化是推进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而对城市群内多种交通出行模式的充分认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该文基于位置服务大数据,以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为例,分析了城市群内部通勤出行标度特征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得到以下结果: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内通勤仍占主导地位,但部分区域存在相当规模的跨市通勤;粤港澳大湾区通勤联系的“概率-距离”分布具有指数标度特征;对各城市而言,市内通勤的标度参数比跨市通勤更大,意味着市内通勤者对距离更加敏感;标度参数可以进一步反映交通与土地利用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而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电动汽车共享站点间车辆人工调度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户出行需求的潮汐性和不均衡性导致站点间车辆失衡问题严重,极大地制约了电动汽车共享的快速发展,采用合理的车辆人工调度策略可使车辆失衡问题得以解决.基于完全满足用户用车需求的前提,建立成本最低的调度需求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得出调度需求.构建了电动汽车共享站点间车辆人工调度策略,同时通过调度收益最大化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优化车辆调度路径,采用分支定界法求解.以"EVCARD"位于上海市嘉定区5个站点的实际订单作为输入,进行人工调度策略优化分析.结果显示:在用户用车需求增长的情景下,不增设停车位和车辆数目而采用人工调度优化策略,同比可以提升60%的订单服务量,相比增设停车位和车辆数目可以节约60%的成本投入.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分析共享单车导入对通勤走廊出行结构的影响,文中将通勤方式选择行为解析为面向主要出行方式和末端接驳方式的联合选择行为,并构建双层NL(Nested Logit)模型以描述通勤者的分层决策过程;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通勤距离下的实际案例,计算共享单车出现前后通勤走廊内各主要出行方式及公共交通末端接驳方式的分担率。结果表明:在短距离通勤中,共享单车的分担率达到13.2%,对于地面公交、私人自行车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但对地铁的分担率影响较小;在中长距离通勤中,共享单车更多被作为地铁的接驳方式,在促使地铁分担率上升3.6个百分点的同时,也造成地面公交、私家车及出租车分担率下降。总之,共享单车的出现在便捷传统公共交通方式接驳的同时,可减少早高峰期间地面公交来自短距离出行的客流压力,提升地铁对长距离出行客流的吸引力,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汽车和出租车出行。  相似文献   

9.
邵鹏  赵超  王齐 《科技与经济》2020,33(3):61-65
我国分时租赁型自行车在绿色出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了用户乱停乱放、随意破坏共享单车的问题。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检验消费者特征、城市特征对共享单车使用行为数量与使用质量的影响,并对不同出行目的共享单车使用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积极生活方式、城市空气质量对共享单车使用数量有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创新性、积极生活方式、消费者社会规范行为均对共享单车使用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使用共享单车直接前往目的地的高社会规范用户、使用共享单车间接前往目的地的热爱骑行程度高的用户更可能爱惜共享单车。  相似文献   

10.
刘阳  赵晖  周艳龙 《山东科学》2015,28(1):56-63
居住与就业分布不平衡是大型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会引发交通需求失衡以及严重拥堵。为探讨城市发展过程中职住分布与出行需求的交互关系,依据城市发展宏观数据作为影响变量,建立职住分布与通勤出行的网络动力学模型,并构建以参数关系为基础的小波神经网络作为求解算法。使用北京市宏观经济发展数据和9个典型居住区的职住出行数据进行模型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该网络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大型城市职住分布结构对通勤出行特征的影响关系,并对通勤出行特征变化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1.
苏州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比分析苏州市2000年和1996年以及苏州市与国内其他城市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通过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的时间分布、出行的空间分布等一系列指标总结归纳出苏州市城市居民出租地的规律、变化特征及其原因,针对其出行总量增加、出行距离加长、出行耗时增加、私人交通方式比重较高、城市交通大区间的联系通道交通量较大、高峰小时峰值强劲等特点,对苏州市城市交通发展提出公交优先发展、就近就业,建设快速交通系统及交通需求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路机动车交通分配一般使用的是高峰小时机动车起讫(OD)矩阵,提出一种基于高峰小时发生率调查的高峰小时机动车OD矩阵预测方法.直接调查各类用地的高峰小时机动车发生率以及其出行种类,可以进行高峰小时的小区出发到达量(OD)预测以及到出行产生吸引(PA)的转换.在使用高峰小时机动车PA进行出行分布预测之后,利用调查得到的出行种类比例进行高峰小时机动车PA矩阵到OD矩阵的转换,进而得到高峰小时机动车OD矩阵.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多数基于GIS的商圈模型与技术研究,未全面考虑交通网络、道路等级、网点吸引力与竞争因素.以上海中心城区大卖场为例,借助GIS技术平台,依托可达性方法、Huff模型与商业区位理论等,尝试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探讨了大卖场可达性与商圈特征.采用了行进成本分析法测试卖场的可达性与基于可达性的商圈,并在此基础上,根据Huff模型叠加了卖场吸引力因素,得到基于Huff模型商圈.结果表明,上海中心城区整体可达性较高,浦西优于浦东,5~15 min卖场可达面积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因站点布局不合理导致投资成本高、旅客出行不便、客流吸引效果差的城际铁路选址问题,以出行链为基础,根据城市路网形态细化出行广义费用,弥补了既往研究中忽略或简化市内出行广义费用的不足.运用Logit模型,计算出行链中不同交通方式组合的分担率.分别以城际铁路运营收入最大为上层目标,在出行链中旅客广义费用之和最小为下层目标,建立城际铁路站点选址双层目标模型,利用改进离散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以广珠城际线为例,对模型及算法进行应用,并分析相关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模型的Pareto最优解体现了实现双层目标的矛盾关系,以此为基础结合不同设站需求实现两者的均衡,模型可为城际铁路站点选址提供更合理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客流交通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预测的世博会园区客流特点,建立宏观交通仿真软件VISUM客流需求预测模型.鉴于世博会园内交通与城市交通的不同,向VISUM模型中输入数据之前有必要对数据预先处理.基于交通需求预测的多样性和反馈性的特点,建立了展馆容量限制的出行生成模型和方式划分出行时间矩阵预处理模型.另外,采用交通GIS软件TransCAD标定出行分布和方式划分模型的参数,介绍了VISUM和TransCAD结合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鞍山市内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校采取分时上下班措施,实现道路交通负荷的错峰调节,以解决城市早晚交通高峰的拥堵状况。针对鞍山市交通需求持续高涨,道路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的情况,社会各界和部分交通工作者提出,鞍山市可以效仿国内规模相当的城市所采取的分时上下班措施,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持续拥堵的目的。在2005年大量交通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目前鞍山市居民出行特征和道路交通状况,并分析了分时上下班的实施条件。认为在鞍山市实施分时上下班对于缓解城市早晚高峰期道路交通拥堵的状况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鞍山市也具备了实施分时上下班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7.
西宁市交通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西宁市总体规划的道路流量模拟数据与国内同等规模、形态城市在居民出行的频数、目的、时间分布、方式结构等方面的比较,揭示了西宁市作为带状城市流量流向集中、供需矛盾突出的交通特点,得出高原环境下居民出行依赖机动化的结论,进一步对城市交通的发展做出了预测:出行距离增长、目的多样化、出行方式向私人机动车转化。在西宁市的道路建设、公共交通发展和车辆拥有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上海世博会出行方式选择意愿的建模与场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客流来源广泛、背景差异大的特点,设计了两阶段递进式的SP(stated preference survey)调查方法,进行了大规模的世博客流出行方式选择意愿调查,多层次地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的效用;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描述本地、外地住宿、外地一日游等不同类型游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多项Logit模型;利用这些出行方式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对比了多种交通管理措施和政策的组合场景实施效果,针对性地给出了世博交通管理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9.
应用Python爬虫程序,通过新浪API端口爬取了新浪微博2012年的地点签到数据,共计5 028 980条。将这些数据按城市划分,共分为340个地级以上的城市或地区。通过统计发现,签到次数最多的3个城市为北京、上海和广州,说明微博用户更多地活跃在这三个城市。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这些城市的微博用户签到流量和当地GDP呈一定的相关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用户的旅行行为。此外,本文还按照用户的出行流量对各大城市进行了聚类划分,进一步印证了经济发达城市对微博用户签到的吸引会高于其他经济欠发达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高峰时段城市道路网时空资源和交通空间容量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提出了时空资源和交通空间容量的概念,并利用时空资源的概念对交通空间容量就高峰小时情况进行分析和推算,得到理论计算公式,最后利用上海市资料计算了机动车道资源供应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