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1951~2002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将52年分成ID1(1951~1979年)和ID2(1980~2002年)两个年代际时段,研究西北太平洋7~9月登陆中国热带气旋路径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登陆中国热带气旋存在明显的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从ID1到ID2,热带气旋路径频数在东海和菲律宾海明显下降,而在南海略微有所上升.东海和南海热带气旋路径频数的时间序列进一步揭示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热带气旋路径频数位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个例分析和历史统计, 对热带气旋与夏季南海季风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揭示了热带气旋活动导致南海低空急流增强的机制。在个例分析中, 以0604 号热带气旋 “碧利斯”为例,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 MM5 进行了多组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强盛的西南季风使热带气旋登陆的维持时间变长, 对热带气旋的降水有显著的增幅作用; 与此同时, 热带气旋对西南季风的作用也不可忽略。在热带气旋登陆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中尺度对流系统, 会使得南海上空低层大气的气压梯度力增大, 导致南海季风中低空急流增强。最后, 对 1950?2009 年具有与 “碧利斯”相似路径的30 个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 发现其中80% 的热带气旋活动伴随着南海区域低空风速的正异常。  相似文献   

3.
《广东科技》2007,(12):77
中山市热带气旋业务系统开发意义 我国是遭受热带气旋袭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广东省也是我国热带气旋登陆最多的省份,热带气旋造成的危害也特别严重,在1991~1997年期间热带气旋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80亿元.  相似文献   

4.
近58年登陆广东热带气旋位置和生成源地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49-2006年《台风年鉴》和《热带气旋年鉴》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8 a登陆广东及各区域热带气旋的频数、时间、强度及其与生成源地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① 近58年登陆热带气旋最多(少)集中于粤西西区(粤东中区),7-9月是各区登陆高峰期,其中粤西和珠三角呈现出弱的下降趋势,而粤东无明显变化趋势。② 登陆热带气旋生成源地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大部分热带气旋从5月开始生成,随后源地逐渐向东向北扩大,9月达到最东和最北位置,从10月开始逐步南移和西移。但各区登陆时间与发生源地的关系无明显规律性。③ 登陆广东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其生成区域也不同:登陆时达到热带气旋等级的集中生成于南海、菲律宾海盆和加罗林群岛,登陆时达到热带低压和热带风暴等级的主要生成于南海,登陆时达到强热带风暴和超强台风等级的生成于西太平洋。各区均以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登陆居多、热带低压和热带风暴较少,登陆粤东的强度强于粤西。南海地区生成的热带气旋以登陆粤西最多,其次是珠三角,登陆珠三角和粤东的超强台风源地较粤西偏南偏东。登陆粤西和粤东的热带气旋源地分布于在西北—东南走向的带状分布区间内,而珠三角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5.
《广东科技》2007,(11S):75-75
中山市热带气旋业务系统开发意义 我国是遭受热带气旋袭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广东省也是我国热带气旋登陆最多的省份,热带气旋造成的危害也特别严重,在1991-1997年期间热带气旋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80亿元。  相似文献   

6.
影响华南西部的登陆热带气旋的若干气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0-1999年台风年鉴资料,结合广西89个测站的降水资料,统计和分析了登陆影响华南西部热带气旋的若干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进入华南西部的热带气旋数占登陆华南沿海地区总数的75%;年均有1.9个热带风暴级别以上的热带气旋进入广西,其中强热带风暴强度以上的占84%.进入华南西部和登陆华南地区的热带气旋都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不同月份、不同热带气旋登陆后的维持时间差异极大,平均维持时间的长短与登陆后12 h内强度的衰减程度密切相关.热带气旋引起暴雨的多寡和低压环流在广西境内的滞留时间成正相关,而与登陆时的强度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福建沿海受热带气旋影响严重,研究分析其强度规律及时空特征等要素对福建沿海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福建省1945-2019年登陆型热带气旋及2004-2019年影响型热带气旋数据资料,对福建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时空分布特征及灾害损失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登陆型热带气旋频数年际分布大致呈现“增-减-增-减-增-减”变化,而强度年际分布呈现相反趋势。影响型热带气旋频数整体呈现减小趋势,预计未来几年继续减小。登陆型热带气旋在8月份登陆次数最多,其中以登陆强度为台风的热带气旋次数最多。福州市为登陆次数最多的城市,75年共登陆39次,且登陆强度呈现标准正态分布;宁德市登陆型热带气旋强度整体最大。从防灾角度出发,热带气旋由海域向陆域移动过程中,强度逐渐减小,且严重灾情在北部出现的频数较南部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1950—2004年热带气旋降水和热带气旋强度资料分析我国大陆热带气旋降水特征的变化及其与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自1950年以来,我国大陆热带气旋降水年总量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点,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和90年代中期以来是降水的偏少期;60年代前期以及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为降水的偏多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平均过程降水面积具有线性减小的趋势,而平均过程降水强度具有线性上升的趋势,并自90年代中期以后,其年际振荡的幅度随时间而增强.我国大陆降水频数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以上的热带气旋频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过程降水强度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大强度,特别是登陆热带气旋强度关系密切,它们表现出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热带气旋与台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引起严重灾害的热带气旋和台风气候变化研究均有新的进展:近60年观测资料比对表明,由于海上观测手段不足,造成前期资料可靠性较低,近30~40年资料较为可靠,观测资料的可靠性随热带气旋强度的增强而增加;全球6个洋区观测资料计算分析显示,热带气旋存在多年代际变率,约自1970年以来,强和超强热带气旋活动有增强趋势;统计和动力降尺度方法模拟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与观测检验证实,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模拟热带气旋的能力,但尚存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利用统计和动力降尺度模型及模式考虑21世纪人类排放增加全球变暖,较为一致地预估西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强台风(飓风)强度和频数都有可能增强。热带气旋和台风均属于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极端气候事件,利用目前的统计和动力降尺度方法很难进行较为准确的未来年以上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和预估,尚需对影响因子和预测与预估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减小预测和预估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热带气旋“浣熊”引发广东南部沿岸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6):1227-1233
应用NCEP 1白1?的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分析2008年4月热带气旋“浣熊”引发的广东南部沿海地区大暴雨过程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在南亚高压加强并向西北方向移动控制华南沿岸及南海北部,同时“副高”减弱东退的大尺度形势背景下发生的;南亚高压和“副高”之间存在“反向”而行的短期互动,而这种互动对大暴雨过程有重要影响;热带气旋向偏北方向移动过程中与高原东侧东移南下的槽在广东南部沿岸合并是引发大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暴雨区上空存在对流不稳定,大陆冷高压东移出海过程大气边界层内回流弱冷空气是大暴雨过程不稳定能量释放的促发机制;大暴雨过程水汽源地是西太平洋和南海,来自西太平洋和南海的水汽在暴雨区上空辐合为大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水汽;大暴雨降落在热带气旋路径的右侧而不是热带气旋中心的四周,其原因是水汽和风场的辐合均发生在热带气旋路径的右侧,这是由热带气旋自身环流和大尺度环境气流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特点与灾情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0-2007年的热带气旋灾害相关资料,分析了中国东南沿海登陆热带气旋特点及其灾害损失,并采用综合灾情评估方法对热带气旋灾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东南沿海地区登陆热带气旋频率高,强度大,登陆热带气旋集中在福建、广东地区;7~9月为热带气旋登陆高峰期,而且登陆地点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综合灾情评估结果显示东南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灾害损失偏重,福建省和浙江省灾害损失最严重,上海偏轻,广东省灾害损失中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CMA提供的1998年~2007西北太平洋(含南中国海海域)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分析了影响我国沿海商船航线的热带气旋的10年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与热带气旋的年生成个数变化率相比,热带气旋对我国沿海商船航线的影响频次相对比较稳定,其中进入东海水域的热带气旋对沿海商船航线的影响最为频繁,影响严重的区域为宁德、福州到香港、汕尾一带沿海水域.影响研究区域的热带气旋的个数及其占西北太平洋总生成气旋的百分比均为下降趋势,但是热带气旋影响时间成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客观分离的热带气旋降水的台站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分解法分析了台风季中国热带气旋降水的前两个主要典型模态及其与同期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路径的关系,以及与海表面温度和500 hPa环流场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气旋降水第1模态表现为以华南西南为正中心而华东为负中心的偶极子振荡型,此模态出现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一次冷异常过程的鼎盛时期,对应的西北太平洋500 hPa环流异常主要表现为低纬中西太平洋海域的东风异常以及中国区域北高南低的环流异常,在这样的环流异常配置下,热带气旋源地显著偏西,西行路径显著偏多,而北折路径较为偏少.热带气旋降水第2模态表现为以华东及海南南端区域为正中心的中国大部地区的一致同步型,此模态出现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一次冷异常逐渐减弱并向暖异常过渡的相位变化时期,对应的西北太平洋500 hPa环流异常各月差异较大,7、9月份的环流异常配置使热带气旋路径偏南更易侵袭我国海南等南端区域,而8月的环流异常配置导致热带气旋源地偏北,中国东南近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显著偏多,且其路径更易北折影响华东地区.  相似文献   

14.
1949—2010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49—2010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1)62a来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和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年频次呈下降趋势,热带低压下降的趋势尤为明显;2)热带气旋平均生成位置随着月份变化呈现季节移动规律,纬度上有明显北移趋势;3)热带气旋中心气压低值和最大风速高值主要集中在南海盆地和菲律宾海以东洋面区,热带气旋前移速度分布具有显著纬度地带性.  相似文献   

15.
热带气旋预报业务系统是我军第一个覆盖整个西北太平洋、南海和我国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预报业务工作平台。热带气旋是破坏性极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 ,常常给军事活动造成严重影响。本系统的研制成功极大提高了我军热带气旋监测、分析、预报水平 ,增强了军事气象保障能力。(1)系统集资料接收处理、热带气旋定位定强度、热带气旋路径、强度、灾害性天气预报、热带气旋警报发布、预报结果分析和历史资料检索统计等功能于一体 ,全面实现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监测、分析、预报和警报的自动化、客观定量化和业务化。(2 )在运用多种客观预报方法的基…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西北太平洋(含南中国海域)热带气旋对中国沿海商船航线影响频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利用CMA提供的1949-2008年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采用统计和趋势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对中国沿海商船航线的影响频次存在较明显的盛衰周期性波动,其中盛期持续时间(6年左右)只有衰期持续时间(12年左右)的一半左右;每年8月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对中国沿海商船舫线的影响最为频繁,7月份所生成的热带气旋对中国沿海商船航线造成影响的可能性最大.热带气旋对中国沿海商船航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海南至台湾海峡一带沿海水域,其中影响次数最多的为海南省以东18°N-21°N沿海水域,影响频次最高区域有明显的向北漂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西北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析热带气旋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和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利用西北太平洋编号台风资料对1949~2003年55 a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不管是频数还是生成位置都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根据热带气旋频数的年代际变化,把研究的55 a分成低频时期(LFP)和高频时期(HFP)分别加以考察.结果发现:热带气旋生成的高低频时期海气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HFP的海温、对流、涡散度和切变条件都有利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生成,而LFP则明显存在物理量场的相反异常.这表示HFP的海气环境相比LFP更有利于热带气旋生成,说明了变化的海气条件是引起热带气旋频数和生成位置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热带气旋的发生可以看成大部分是由赤道辐合(切变)带上扰动发展的结果。从基本气流的分析着手讨论热带气旋的发生近年来是较多的,而线性化的方法又从理论上揭示了基本气流水平切变的不稳定对热带气旋生成的关系,同时亦看到了波长和纬度的影响。然而用线性化稳定度的方法,只能提供热带气旋发生的可能性,而没有给出扰动不稳定后流场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况与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亚洲热带边缘海包括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文中利用美国海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提供的1979—2002年南亚热带边缘海域热带气旋资料和同时期NCAR/NCEP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热带气旋生成的纬度趋势。结果:伴随海温的升高,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生成最低纬度和平均纬度都有减小的趋势;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生成纬度还有增大的趋势;对应低纬海温年际升高,热带气旋生成纬度有减小的年际振荡。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49—200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对强度迅速加强过程(12小时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增值≥10m/s)发生在我国近海范围内的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近海迅速加强热带气旋地理分布特点,近海迅速加强热带气旋的时间、强度分布特征,以及近海迅速加强热带气旋活动与ENSO的关系,并简要分析了ENSO以及近海热带气旋起源位置对近海迅速加强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