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为使船舶驾驶人员对东北太平洋海域热带风暴或飓风的活动规律有所了解,利用1980~1997年的资料对该海域的热带气旋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给出了热带气旋天气气候特征和移动规律,为该海域航行的船舶提供了有用的资料,以期达到预防和避离飓风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由于地理特征独特,北部湾地区常年遭受热带气旋的影响。热带气旋引起的波浪灾害和风暴潮灾害对广西沿海经济、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本文采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研究了1980—2015年间进入北部湾的热带气旋的变化及特征,对北部湾海域内热带气旋的频数、强度、持续时长、功耗指数等年际趋势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5年,北部湾地区热带气旋的频数、持续时长呈波动减小趋势,其强度呈波动增加趋势,整体上功率耗散系数(Power Dissipation Index,PDI)的正效应大于负效应。本研究为北部湾地区的海洋防灾减灾提供了相关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58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1949-2006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TC)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近58 a登陆我国TC的频数、强度、初(终)旋日、台风季长度等气候特征参数的总体和区域分布及其时间演变特征。分析得出各参数的主要演变特征为:(1) 1949-2006年登陆我国TC频数呈下降趋势,台风季长度缩短、平均中心气压降低、登陆点区域分布也发生了改变;(2) 登陆我国TC频数、中心气压、台风季长度等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前后)发生了显著突变;(3) 相比于突变发生前(1949-1994年),突变后的12 a间,① 登陆全国TC频数减少,并且沿海各省登陆TC频数大多减少或持平,只有浙江增加;② 我国台风季长度缩短,并且除广西和浙江略增长外,其它沿海各省均一致缩短;③ 除登陆台湾TC的平均中心气压略上升外,登陆其它沿海各省TC的平均中心气压均下降。 相似文献
5.
6.
根据移动圆柱坐标系的准Lagrangian角动量收支方程和径向环流方程,利用FGGE资料,对“Nancy”台风过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同温带气旋的角动量收支作了比较。诊断研究表明,热带气旋的非绝热加热比典型温带气旋的非绝热加热大2—3倍。上述两种,气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角动量收支都主要是来自侧边界的输送,即径向环流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驱动径向环流的主要因子有所不同。驱动热带气旋的径向环流的主要因子是非绝热加热;而在温带气旋中,相对重要的驱动因子是同锋区斜压不稳定有关的力矩。 相似文献
7.
热带气旋变性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气旋中的一部分在进入中纬度地区后会发生变性.变性过程通常会产生暴雨和强风,对人类在海区和陆地上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对变性过程的大量的研究,目前已经对此过程的理解逐步深化.基于对相关研究的综述,介绍了变性的定义和以"相空间"为代表的一些定量的分类方法.对冷空气、锋生过程以及西风带高空槽和地面斜压区等系统与热带气旋相互作用在气旋变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对变性过程中的降水分布规律、风场特征的演变和中纬度环流受到的影响也作了专门分析.最后,初步给出了未来研究该区域热带气旋变性问题的方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5年热带气旋灾害特点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2005年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就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情况及造成的灾害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优化区域划分并引入热带气旋登陆时移动方向角和海陆交界区域陆地比,对Vickery模型进行改进。以东南沿海区域登陆的热带气旋为例,将改进模型给出的热带气旋中心压差模拟结果与热带气旋观测值以及既有方法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利用热带气旋登陆时的移动方向强化了深入陆地热带气旋中心压差模拟效果,利用陆地比强化了海岸线附近热带气旋中心压差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1.
Meta-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lobal change research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EI XiangDong PENG ChangHui TIAN DaLun SUN JianFe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7,52(3):289-302
Meta-analysis is a quantitative synthetic research method that statistically integrates results from in- dividual studies to find common trends and differences. With increasing concern over global change, meta-analysis has been rapidly adopted in global change research. Here, we introduce the methodolo- gi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eta-analysis, and review its application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including the responses of ecosystems to global warming and rising CO2 and O3 concentrations,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and management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ffects of distur- bances on biogeochemistry cycles of ecosystem. Despite limitation and potential misapplication, meta-analysis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 much better tool than traditional narrative review in synthesizing results from multiple studies. Several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for research synthe- sis have not yet been widely used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 researches such as cumulative meta-analysis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It is necessary to update the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on a given topic at regular intervals by including newly published studies. Emphasis should be put on multi-factor interaction and long-term experiments. There is great potential to apply meta-analysis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in China because research and observation networks have been established (e.g. ChinaFlux and CERN), which create the need for combining these data and results to provide support for governments’ decision making on climate change. It is expected that meta-analysis will be widely adopted in future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给地球和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带来的严重影响。面对这一挑战,提出了我们肩负的责任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谭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Z1)
阐述了沙漠化有关概念,在全球气侯变化下沙漠化正逆演替进程与全球气候系统之间存在着双向耦合关系,二者相互制约.但这种关系具有不确定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2022年全球气候变化与治理领域取得的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介绍了2022年全球温度持续升高、温室气体浓度创新高、海冰范围缩小及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科学共识;“三重”拉尼娜重现、南亚高温洪水、欧洲及中国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全球碳减排承诺、多灾种预警系统、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等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与认知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船舶绕避中热带气旋领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提高船舶绕避热带气旋(TC)的安全性,针对由于TC警报区域信息不完整以及TC预报误差所致的TC周围危险区域不确定性导致TC中心未来落入概率圆概率过小问题,提出TC领域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该方法参考航海技术中船舶领域的概念,借鉴了多位远洋船长绕避TC的丰富经验,给出了确定TC领域的实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为迅速、有效地确定船舶绕避TC距离或TC中心附近危险区域,为选择绕避TC方案提供重要的科学定量分析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A brief review of the progress in climate research and a prospect on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is presented. Some key findings including the concept of climate system, the discovery of climatic multi-equilibrium and abrupt climate changes, and the recognition of human activities as an important force of climate change made breakthroughs in climatology possible during last few decades. The adaptation to climatic and global change emerged as a new aspect of climatic research during the 1990s. Climate research will break through in the observation of the global system, in the analysis of mass data, in the deepening of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climatic change, and in the improvement of models. In the applied fields of climate research, there will be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n adaptation to global chan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orderly human activities, and climate modification. 相似文献
17.
全球变暖会导致气候严寒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美国国防部“秘密报告”中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严寒的理论根据和现实可能性作了分析,指出由于气候变暖、极冰融化影响大洋的环流,进而影响全球气候;这样的事件在历史上曾有多次发生。但目前还不能说已经开始发生这样的过程。而且没有这样的先兆。因此,到2020年,发生“秘密报告”中所提出来的情景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不排除在更长时间发生某种气候受变的可能性,所以加强对气候突变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西北太平洋(含南中国海域)热带气旋对中国沿海商船航线影响频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利用CMA提供的1949-2008年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采用统计和趋势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对中国沿海商船航线的影响频次存在较明显的盛衰周期性波动,其中盛期持续时间(6年左右)只有衰期持续时间(12年左右)的一半左右;每年8月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对中国沿海商船舫线的影响最为频繁,7月份所生成的热带气旋对中国沿海商船航线造成影响的可能性最大.热带气旋对中国沿海商船航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海南至台湾海峡一带沿海水域,其中影响次数最多的为海南省以东18°N-21°N沿海水域,影响频次最高区域有明显的向北漂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从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引用地史及水文气象资料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指出全球气候一直在变化;气候变化的动力主要在天在地而不在人;当今的气候变化可能只是气候变化总过程中的一个波动阶段而非永远的趋势,且其变幅并未超出历史上气候变化的范畴。因此,不能断言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为排放CO2所致。所以对于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气候变化应当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具体解决,进而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