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影响华南西部的登陆热带气旋的若干气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0-1999年台风年鉴资料,结合广西89个测站的降水资料,统计和分析了登陆影响华南西部热带气旋的若干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进入华南西部的热带气旋数占登陆华南沿海地区总数的75%;年均有1.9个热带风暴级别以上的热带气旋进入广西,其中强热带风暴强度以上的占84%.进入华南西部和登陆华南地区的热带气旋都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不同月份、不同热带气旋登陆后的维持时间差异极大,平均维持时间的长短与登陆后12 h内强度的衰减程度密切相关.热带气旋引起暴雨的多寡和低压环流在广西境内的滞留时间成正相关,而与登陆时的强度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按照国际规定,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小于八级称之为热带低压,八至九级为热带风暴,十至十一级为强热带风暴,而十二级以上称之为台风。本文为了说明上的方便,一律统称为台风。以往人们将每年的台风按编号命名,这种方式呆板、单调、不易记忆,亦不便于气象部门预警。2000年1月起,我国根据国际台风委员会对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热带气旋的命名规定,给台风起  相似文献   

3.
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资料,对1949—2018年北上热带气旋(NMTC)的主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近70年来,NMTC的频数呈略增加的趋势,进入关键区的NMTC频数随年代总体呈略减少趋势;②北上时段集中在7—9月,8月份最多;③NMTC在整个生命史中,最多的是超强台风,进入定义区后,强热带风暴占比最大,强度在台风以上的NMTC,首次登陆地点一般在浙江及以北地区;④进入关键区以热带风暴为主,强度维持台风级别的NMTC,首次登陆地点一般在山东及以北地区;⑤70年间进入河北地区的NMTC共有8个,其强度与其初次登陆时的强度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⑥对河北造成的影响是远距离NMTC与中纬度西风槽相互作用主要产生暴雨洪涝灾害,而近距离或受其直接影响,风灾可能更多;⑦NMTC造成的风暴潮若与天文大潮叠加,则潮灾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4.
登陆广东热带气旋统计及个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热带气旋造成的危害与其登陆时强度、登陆点及登陆后维持的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根据1949—1988年《台风年鉴》和1989—2001年《热带气旋年鉴》的资料,对登陆广东沿岸的热带气旋作了登陆点及登陆后维持时间等的分类统计。另外,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一对登陆月份、登陆时强度、登陆地点相近,但登陆后维持时间不同的台风——9309号和9908号热带气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季风槽、副高的活动、西南季风的活跃程度、准静止锋云系的发展,以及高空辐散场的建立对热带气旋登陆后的水汽输送和维持时间长短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台风     
台风是生成于热带海洋上的猛烈风暴,它象水中的涡旋一样,是大气中的涡旋。台风路经之地,常出现狂风、暴雨、巨浪、高潮,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交通运输、海洋捕捞等各方面均有很大影响,如预防不周,常常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但台风雨水也有助于夏秋季节有些地方旱象的解除或缓和。华南地区秋季水库蓄水量也常与台风雨有关,这又直接影响到水力发电及冬春农作物的供水问题。广东地处热带、副热带,面临南海,更易遭受台风侵袭。近二十二年来,影响广东地区的台风(包括热带低压)近达三百次,平均每年有14次,其中登陆的平均每年也有6次多,是我国台风登陆最多的省份。台风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根据台风生成地区不同,各地叫法不一样。美洲叫“飓风”;印度、孟加拉叫“风暴”;澳洲一带叫“威力威力”;在北太平洋与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称“台风”。  相似文献   

6.
利用1958—1998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美国海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提供的同时期南亚边缘海域(包括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南海)热带气旋资料,分析了这3个海域热带风暴高发期气候上100hPa和850hPa风矢量特征,以及100hPa纬向风强度分别与这3个海域热带气旋年频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阿拉伯海及孟加拉湾热带气旋生成数与100hPa东风气流强度之间存在极好的正相关关系,即东风气流加强热带气旋数目增多,反之减少。而南海由于位于南亚高压东南侧,经向风的显著地位使南海热带气旋与100hPa经向风强弱变化有联系而与纬向风的关系减弱。  相似文献   

7.
1949—2010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49—2010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1)62a来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和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年频次呈下降趋势,热带低压下降的趋势尤为明显;2)热带气旋平均生成位置随着月份变化呈现季节移动规律,纬度上有明显北移趋势;3)热带气旋中心气压低值和最大风速高值主要集中在南海盆地和菲律宾海以东洋面区,热带气旋前移速度分布具有显著纬度地带性.  相似文献   

8.
登陆台风路径与降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利用1979—2002年台风年鉴上的热带气旋纪要表进行分析,总结热带气旋的登陆数据,并根据热带气旋路径图归纳出线性、左折、右折三种路径的登陆热带气旋。利用欧洲中心每天4次(6小时预报)的总降水资料,将热带气旋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探讨它在海洋和陆地上的降水分布和演变特征,尤其是台风路径与降水分布之间的关系,弥补以往对热带气旋降水的研究只局限于陆地降水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利用1958-1998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美国海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提供的同时期南亚边缘海域(包括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南海)热带气旋资料,分析了这3个海域热带风暴高发期气候上100hPa和850hPa风矢量特征,以及100hPa纬向风强度分别与这3个海域热带气旋年频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阿拉伯海及孟加拉湾热带气旋生成数与100?hPa东风气流强度之间存在极好的正相关关系,即东风气流加强热带气旋数目增多,反之减少。而南海由于位于南亚高压东南侧,经向风的显著地位使南海热带气旋与100hPa经向风强弱变化有联系而与纬向风的关系减弱。  相似文献   

10.
近35年登陆我国台风的年际变化特征及灾害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近35年的台风资料,分析了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台风及在我国登陆台风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5年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和热带风暴有减少的趋势,并且登陆我国的台风和热带风暴也有微弱的减少趋势,但登陆的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32.7m/s)略有增加的趋势。分析表明,7-10月是生成台风和热带风暴最为频繁的季节,生成个数占全年生成总数的71%,而在我国登陆时间主要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登陆总数的78%。我国台风灾害具有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受灾程度重等特点。此外,对近几年我国的台风灾害进行了总体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近58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1949-2006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TC)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近58 a登陆我国TC的频数、强度、初(终)旋日、台风季长度等气候特征参数的总体和区域分布及其时间演变特征。分析得出各参数的主要演变特征为:(1) 1949-2006年登陆我国TC频数呈下降趋势,台风季长度缩短、平均中心气压降低、登陆点区域分布也发生了改变;(2) 登陆我国TC频数、中心气压、台风季长度等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前后)发生了显著突变;(3) 相比于突变发生前(1949-1994年),突变后的12 a间,① 登陆全国TC频数减少,并且沿海各省登陆TC频数大多减少或持平,只有浙江增加;② 我国台风季长度缩短,并且除广西和浙江略增长外,其它沿海各省均一致缩短;③ 除登陆台湾TC的平均中心气压略上升外,登陆其它沿海各省TC的平均中心气压均下降。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tropical cyclone (TC) landfall activities over the East Asia in three types of decaying phase of warm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SSTAs) over the equatorial central-eastern Pacific: eastern Pacific warming decaying to La Nifia, eastern Pacific warming decaying to a neutral E1 Nifio-Southern Oscilla- tion phase, and a central Pacific warming decaying year.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type of eastern Pacific wanning decaying to La Nifia, more TCs make landfall over Hainan Island and Beibu Gulf, whereas fewer TCs reach eastern China coast. In particular, the number of landfalling TCs remarkably decreases in the decaying phase of eastern Pacific E1 Nifio to a neutral year. During the decaying phase of central Pacific E1 Nifio events, more TCs tend to make landfall over southern China, Indochina Peninsula and the Philippines. The anomalies of atmospheric circu- l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duced by the SSTAs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 in the different decaying type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evident variation in features of TC landfall.  相似文献   

13.
大气30-60 d振荡特征及其与广东持续性强降水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美国NCEP/NCAR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5年6月华南持续性强降水期间850和500 hPa低频位势高度场、850 hPa低频风场和低频OLR场的水平分布及经、纬向传播特征。结果表明,2005年6月2-5日较弱的持续性降水期间,广东地区上空无明显的低频位势扰动和低频对流的发展和加强,但6月18-23日的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中,大气的30-60 d振荡明显,副热带西太平洋上对流层中低层低频位势扰动有明显的西传特征,南海中北部低频位势扰动向北传播的速度比低频对流活动传播更快。6月初副热带高压带上西太平洋地区低压扰动可能是该区低频气旋和低频对流扰动的源,其中低频气旋北移和西太平洋上低频反气旋的发展是促使广东地区上空低频对流发展和加强的重要原因,为此次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14.
利用CMA提供的1998年~2007西北太平洋(含南中国海海域)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分析了影响我国沿海商船航线的热带气旋的10年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与热带气旋的年生成个数变化率相比,热带气旋对我国沿海商船航线的影响频次相对比较稳定,其中进入东海水域的热带气旋对沿海商船航线的影响最为频繁,影响严重的区域为宁德、福州到香港、汕尾一带沿海水域.影响研究区域的热带气旋的个数及其占西北太平洋总生成气旋的百分比均为下降趋势,但是热带气旋影响时间成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瓢蜡蝉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分布广泛,为进一步明确我国瓢蜡蝉地理分布区间相互关系及其分布格局,通过采用系统聚类法对瓢蜡蝉有分布记录的26个省级地理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瓢蜡蝉科昆虫分布格局大致可以分为4个区域:华北区系(江苏+北京+河南+辽宁+山西+山东)、蒙新区系(内蒙+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区系(陕西)和南部区系(湖北+四川+广西+云南+海南+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江西+香港+台湾);南部区系从西到东又可聚为3个亚区,即(湖北+四川+广西+云南+海南)亚区、(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江西+香港)亚区、台湾亚区。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华北区系、蒙新区系和陕西区系均属古北界区系类型,南部区系基本属于东阳界区系类型。从聚类结果看,华北区系的瓢蜡蝉种类与南部区系联系较密切,显示两地间存在物种交流。各区系间气候、植被、地貌等异质性生态环境可能是我国瓢蜡蝉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南海台风Vongfong(2002)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联合研制的第5代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对南海台风Vongfong(2002)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通过路径和移速、强度变化、地面最大风速、降水量和暴雨分布以及云系和螺旋雨带等方面的比较验证表明,MM5模式对台风Vongfong的模拟是比较成功的.模式运行中使用了QuiikScat海面风资料和四维资料同化技术,四维资料同化技术对模拟结果有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出发,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经济增长驱动力区域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在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方面同珠江三角洲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90年代,粤东地区主要靠消费拉动地区生产总值,21世纪初,粤东地区没有突出的拉动力,投资和净出口合力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发展;90年代粤西主要依靠净出口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发展,21世纪初,粤西不仅靠净出口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发展,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拉动力也位居首位;从90年代到21世纪初粤北始终是依靠投资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发展.  相似文献   

18.
Li  WeiBiao  Du  QinBo  Chen  ShuMin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0,55(33):3818-3824
Climatological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ropical cyclone (TC) frequency, duration, intensity and activity regions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are explored based on long-term best track data. Frequent TC occurrence does not necessarily imply a long duration of TCs in the same periods. Three type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C number and duration in the period 1945–2007 were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low frequency and short duration during 1945–1955 (Period I); high frequency and short duration in the 1960s (Period II); and high frequency and long duration in the 1990s (Period III). TC activity regions differed among the three periods. During Period I, the main activity regions were over the ocean east of the Philippines (120°–140°E). During period II, two prevailing storm tracks extended west-northwest between 110° and 147°E. During period III, TCs had an extensive activity region from 110° to 160°E. TC intensity is related closely to activity regions. Most strong TCs developed over the ocean far from the Philippines, and had a northwestward track. Our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C frequency, duration and their active regions are modulated strongly by broad-scale vertical motion, geopotential height and horizontal wind anomal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