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就业影响的动态CGE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引入资本累积、金融资本累积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调整3种跨期链接将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动态化,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就业的冲击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将导致中国劳动力成本提高,使得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丧失产品价格优势,进而使得失业人口增加;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各异,将导致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原材料出口型行业的就业形势严重恶化,人民币升值对以原料进口的行业具有正向作用,服务业也从人民币升值中受益,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第一产业就业影响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
产业发展是解决农民就业的基本出路。我国目前的产业发展不能适应农民就业的需要: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为农民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够;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农民的创业和就业环境不理想。促进产业发展,创造农民就业岗位的对策建议有: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工业化;重点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企业;为农民创业和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高经济增长的条件下,我国没有出现高就业状况,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造成高增长低就业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企业对劳动需求的减少或不足。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劳动力价格的扭曲、资本对劳动的替代、节约劳动型技术的进步等因素造成企业对劳动需求减少或不足。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中,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该有所调整,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应该是经济发展的重点,尤其是大力发展能够吸收大量就业的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4.
黄德胜 《长春大学学报》2014,(5):592-595,599
金融危机以来,经济转型升级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劳动密集型产业大有一味被贬低、被妖魔化的趋势,但是目前我国仍是低技能劳动力人口占据主体的发展中大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大有可为之处。因此,必须从三次产业的协同发展来科学认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实施中,必须在保增长、稳就业的基础上持续、稳定推进,必须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环节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或环节的融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旅游经济促进农村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相关带动作用强、就业门槛低等特点.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业,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缓当前我国农村沉重的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发展旅游经济 促进农村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相关带动作用强、就业门槛低等特点.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业。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缓当前我国农村沉重的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不仅局限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转换,而且还包含同一产业内部的劳动、资本、技术等产业环节的升级转  相似文献   

8.
翁杰  毛日  王菁 《科技与经济》2020,33(2):97-101
利用中国2009—2016年沪深两市1400家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对就业规模的影响效应,以及金融化背景下的企业要素投入调整过程。研究发现,企业的金融化行为显著减少了劳动力需求,导致企业就业规模的缩减,而且劳动密集型企业中这种效应要高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研究还发现,企业的金融化主要是通过挤出固定资产投资来影响就业规模的,企业就业规模的调整明显滞后于资本投入调整。  相似文献   

9.
王荃 《海峡科学》2012,(10):55-57
产业标准化对促进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首先分析产业标准化的形成和作用,针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标准化实施的具体方法,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经济增长对就业带动效应较弱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我们需要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战略.首先,调整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协调三次产业间的发展,合理配置有限资源,形成三次产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合理结构,由此开拓更多的劳动就业空间,顺利承接劳动力的转移.其次,协调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发展,从制度上构筑高新技术对就业的"补偿效应",在产业结构升级中促进就业的发展.最后,面对河南省现有的要素禀赋优势,积极的融入全球化,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互联网+”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该文利用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及11个制造业子行业面板数据多维考察了“互联网+”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互联网+”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整体逐步提升,区际发展差距缩小,东北地区发展缓慢,中西部地区发展较快; 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互联网+”敏感程度显著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互联网+”对制造业高质量影响过程中,创新活动成为重要的媒介; “互联网+”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呈现显著非线性关系,且对不同类型产业影响呈现差异性.“互联网+”对制造业发展影响具有门槛效应,且其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特征,而对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呈现“先促进后抑制再促进”特征.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利经济系统的运行发展规律,综合考虑资金、劳动力、固定资产折旧、移民及技术创新的影响,采用合理的假设,建立了数理分析模型,得到定量描述劳动增量、资本增量、人均资本增量等系统状态指标运行规律的微分方程组,并对江苏省水利经济的运行状态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显示,江苏省水利经济已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资金密集型产业。该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失业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体制改革使隐性失业呈显性化,各产业劳动力需求结构发生变化,资本密集程度提高,导致结构性失业。解决失业的措施主要有推行弹性工时制,实行教育改革,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4.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显著的提高。这很容易从统计资料中得到明显的印证:中国在世界出口额中的比例迅速提高。中国目前仍处于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相对稀缺的发展阶段。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国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发展好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助于提高中国产业的竞争力。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好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增强中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把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本优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投入产出经济理论,建立反映劳动就业变化的可加性模型;分解出系统中的劳动资本率,资本产出率,产业连锁,进口替代,产业中间需求,国内最终需求和出口导向等主要因素;利用这些模型对江苏劳动经济进行实证研究。指出外向开拓是江苏就业扩张的源泉。产业中间需求不足是江苏就业扩张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心理资本等三维资本,利用回归方法对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满意度进行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起着核心的配置性作用,实习经历显著影响着初次就业满意度;心理资本对初次就业满意度有着重要影响,乐观、自信可以显著提升初次就业满意度;社会资本广度对初次就业有着显著作用。高校毕业生利用资本的生产收益性,树立三维资本的投资理念,提升初次就业满意度;政府完善就业政策,限制社会资本的不公平逐利性,防止社会资本在市场竞争中滥用;高校加大就业帮扶,减少三维资本缺失带来的个体就业障碍。  相似文献   

17.
王芬 《科技信息》2006,(12):276-278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显著的提高.这很容易从统计资料中得到明显的印证:中国在世界出口额中的比例迅速提高.中国目前仍处于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相对稀缺的发展阶段.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国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发展好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助于提高中国产业的竞争力.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好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增强中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把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本优势.  相似文献   

18.
韩国国家关键技术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1年,韩国开始推行第一个经济发展5年计划,制定了相应的科学技术发展政策,加强科技教育,引进人才和技术,建立科研体制,开发科技资源,经济发展战略由“进口替代”型转为“出口导向”型。20世纪70年代世界先后爆发两次能源危机,韩国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遇到挑战,产业政策开始注重强化工业基础,提高工业资本的有机构成,改善工业技术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出口竞争力。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韩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在国际上失去竞争力。为继续发展出口,产业结构急需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CES生产函数模型研究技术进步及各要素对少数民族地区(以贵州为例)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较高,但经济基础薄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经济增长是以资本的大量投入为代价的,有时甚至不惜牺牲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是我国政府增加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之一。外商直接投资在为我国带来资金和技术的同时,也对我国就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国应该继续有效地调整外商投资方式扣投资结构,将外资引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应注意培养适应型技术人才,建立健全外商投资的各项法律法规,外商直接投资才能更好地发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扣吸纳劳动力的作用,以此减少我国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