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天然碱基腺嘌呤为母体,通过酰胺键和脲键引入芳环,合成出10个腺嘌呤衍生物。与腺嘌呤相比,腺嘌呤衍生物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红移至283~295nm,在吸收有害紫外射线UVA、UVB方面更具优势。通过分析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数据,探讨了分子共轭体系、取代基类型以及分子非平面结构对紫外吸收能力和荧光发射强度的影响,并对腺嘌呤衍生物光学性能与分子内氢键开合之间的关系作出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哌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哌嗪紫外吸收弱,最强峰对应波长处吸光度线性范围窄,因此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哌嗪检测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根据哌嗪紫外吸收特点,探讨了对哌嗪水溶液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的方法。该方法不采用哌嗪紫外吸收最强峰对应波长作为测定波长,而采用了基线干噪和波段积分等手段对哌嗪紫外吸收光谱进行了数据处理,因此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得到了保证。回收率实验和精密度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良好。  相似文献   

3.
以2,6-二氨基吡啶为原料,通过2种不同的酰化反应合成了1个新型1,8-萘啶酰胺型配体(L1)和1个1,8-萘啶酰胺型氟硼化合物(L2),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光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配体到配合物,结构的改变引起光学性质的明显变化,尤其是最大吸收波长和吸收强度,最大荧光波长和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4.
希夫碱系化合物的合成及SHG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芳胺与芳醛的缩合反应,合成了12个希夫碱系有机化合物。测试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曲线,结果表明:12个希夫碱系有机化合物的最高吸收波长都在紫外区内。随着芳环(A)取代基供电性的增加,芳环(B)取代基吸电性的增加,希夫碱系有机化合物的吸收波长红移。采用固体粉末方法测试了合成产品的SHG效应,结果发现其中4个品种具有SHG活性。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四种结构类型的苯并恶唑化合物共15个:测试了它们的红外吸收光谱,以及它们在DMF中的紫外吸收、荧光发射和激光发射光谱。苯基取代物的荧光量子产率在0.64~0.66,无激光性能。其余的化合物荧光量子产率都大于0.70,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激光转换效率为2.5~5.9%。  相似文献   

6.
应用作者报导的反式4,4'-二取代二苯乙烯化合物紫外吸收能量方程进行计算,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在指定紫外吸收波长区间有吸收的反武4,4'-二取代二苯乙烯化合物.通过实验测定其紫外吸收能量,比较了文献报导的2个方程的设计合理性,进一步提出了一个三参数的方程,对目标化合物的紫外吸收能量进行计算和设计.结果表明,文献报导的2个方程基本上可以用于分子设计,而新提出的三参数方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关性更好.方法可为二苯乙烯类光学材料的分子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发现被一取代二甲基硅芘和三甲基硅芘的最大吸收波长相等,而未取代的芘相比较红移10nm。二取代二甲基硅芘的紫外吸收波长比一取代二甲基硅芘最大吸收波长有红移10nm。荧光强度随硅烷基数的增多增强,而甲基数目对紫外和荧光性质没有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咔唑为原料,经甲酰化、碘代和Suzuki等反应合成了咔唑衍生物3-羟甲基-6-(5-甲酰基-2-噻吩)-N-正己基咔唑(M),其结构经核磁氢谱、红外和元素分析表征,并对M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对M的紫外吸收性质进行理论计算结论.结果表明:噻吩的引入使M的紫外可见吸收波长发生了红移,且理论计算也证实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  相似文献   

9.
几种甲基/苯基聚硅烷的光谱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聚硅烷的发光性能,找到紫外区上聚硅烷吸收光和发射光的规律以及与其结构的关系,用二甲基二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和甲基苯基二氯硅烷合成了几种不同组成及结构的甲基/苯基共聚物聚硅烷,并研究了其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荧光光谱(FL)性质.探讨了聚硅烷组成和结构对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取代基中苯基的含量逐渐增加,其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峰位置都呈波长逐渐增加的红移趋势.聚硅烷链的侧链组成对光谱性能起决定性影响,增加侧链中苯基的含量可以增加主链电子离域范围,从而使聚硅烷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峰向长波移动.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含羧基活性官能团菁染料的合成,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这类染料在不同溶剂中的分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发现取代基和溶剂对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Nicol理论研究了此类化合物的溶剂效应,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最大吸收峰的波数与函数f(n,ε)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最大吸收波长总体上随着溶剂折射率的增大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四种苯并恶唑类化合物在17种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用五种方法对絮外吸收光谱和Stokes位移的溶剂效应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Nicol关系式能很好地描述溶剂对溶质分子的紫外吸收峰值的位移效应。利用Lippert方程还计算了这四个化合物在第一激发单线态的偶极矩。  相似文献   

12.
八极分子具有非偶极非中心对称结构,通常表现出优良的双光子吸收性能.作为双光子吸收材料,在许多高新科技领域都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文中介绍了具有优良双光子吸收性能的八极体系有机化合物和配位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分别综述了它们作为光学材料的特点和性能.对目前该研究领域的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给出了评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新型水性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的合成III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成了8个新的水性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经过外、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等确证了结构。同时测定了其吸收波长及荧光吸收光谱,计算了摩尔消光系数和荧光量子效率,并对其结构与光化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合成了氨基和巯基取代的新型吲哚菁类化合物,利用IR、1HNMR表征了化合物的结构并测定其吸收光谱变化.与中间体相比,氨基取代后最大吸收波长为694 nm,蓝移81 nm,pH值改变后,最大吸收波长将随pH减小而产生红移;巯基取代后最大吸收波长为791 nm,红移14 nm.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外环上有偶氮基取代的两种新型的酞菁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紫外、红外、质谱和元素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电子光谱显示了新型酞菁化合物的新的吸收峰.  相似文献   

16.
硫杂蒽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经过亲核取代、分子内酰化和酯化等反应,合成了16个不同结构的硫杂蒽酮羧酸及其衍生物。其中硫杂蒽酮-4-羧酸异丁酯等5个化合物为新合成化合物。改进了反应条件。讨论了反应机理,用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化合物的结构。解释了紫外光谱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与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Suzuki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的咔唑衍生物:9-己基-3,6-二(2-噻吩)咔唑(1)和9-己基-3,6-二苯咔唑(2),并利用1HNMR、13C NMR、IR、MS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单光子荧光激发谱和理论计算对它们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测量的单光子吸收性能和理论计算的结果比较符合;并进一步对它们的双光子吸收截面进行了理论预测:分别为177.51GM(1)和191.55 GM(2).  相似文献   

18.
配位化合物改性蒙脱石的结构及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合物的空间结构与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以及杂化轨道类型密切相关.文中以氨为配位体,合成具有不同配位数的配合物,并引入蒙脱石层间,通过XRD及比表面积的测定等,研究各种配合物对改性蒙脱石的结构及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和正八面体的4及6配位的配合物,经改性后的蒙脱石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9.
含手性原子的希夫碱系化合物的合成及SHG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含手性原子的中间体及六个希夫碱,测试工了旋光度和吸收光谱,含手性原子的化合物均有旋光值。所合成的样品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329.3-372.8nm。  相似文献   

20.
以对氨基苯腈、对硝基苯胺为原料,通过重氮化-偶联、亲核取代、酰胺化等多步反应合成了两种含金刚烷基连接子的偶氮化合物,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结构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