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种湿法回收废铅蓄电池填料的新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一种包括NaOH脱硫、自制的还原剂还原、NaOH-KNaC4H4O6电解液体系电沉积铅过程的湿法回收废蓄电池填料的新技术,获得Pb〉99.99%的纯铅粉末,铅总回收率〉98%,此法工艺过程稳定,无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用于汽车中的铅酸蓄电池由于工作电压平稳,使用温度范围大,电流范围广,充电次数较高,加上铅与硫酸资源丰富,因此铅酸蓄电池在汽车装置上被广泛地采用。本文主要针对铅酸蓄电池产品并结合车间组装生产微车蓄电池的实际工艺情况,就汽车铅酸蓄电池组装工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蓄电池铅布用卷纬设备的要求,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铅酸蓄电池铅布用卷纬设备。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湿法(酸浸取)分离回收铅冶炼废渣中铅、铜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硝酸浓度为6 mol/L、浸取温度为60℃、时间为50 min、液固比为4的条件下,铅与铜的回收率分别达到了85.52%和89.65%.该工艺具有操作简便、经济、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能产生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酸式电解法处理废蓄电池泥渣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一种从废蓄电池泥渣中湿法回收铅的新工艺,该工艺以K2CO3脱硫,以自研的复合还原剂还原,以氟硅酸作电解液电冶Pb.获得铅粉纯度达99.99%,电流效率>98%,铅直收率>95%,铅总回收率>98%,此外,工艺过程稳定,效率高,成本低,无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从废铅蓄电池中湿法回收铅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废铅蓄电池是再生铅的主要原料,其中的铅除金属外还含有不同数量的Pb0,Pb02,PbSO4,因此其再生过程较为复杂.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火法和湿法回收铅.与火法相比,湿法具有能耗低,环境效益好等优点.对环境友好的从废铅蓄电池中湿法回收铅的工艺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各种湿法工艺的原理和流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恒电流法研究了一种新型板栅材料——铅钛多元合金.结果表明,铅钛多元合金具有重量轻、耐腐蚀能力强等特点,使用该材料能大大提高铅酸蓄电池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8.
以铜冶炼烟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理化及矿物学性质,对比铜冶炼烟尘金属分离与回收方法,包括碳热还原法、硫酸浸出法、碱性浸出法和湿法-火法联合工艺,总结各方法的原理、典型工艺、现状和存在问题,阐述非常规冶金方法在铜冶炼烟尘金属分离中的应用,展望铜冶炼烟尘资源回收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铜冶炼烟尘中砷、铜、锌含量受冶炼工艺、原矿品质的影响,不同元素赋存形态存在差异。碳热还原法可以通过金属砷酸盐和氧化物分解的方式释放砷,从而实现砷与其他有价金属的分离;硫酸浸出法可以高效浸提铜冶炼烟尘中的金属,实现多元素的回收;碱性浸出法可选择性浸提砷;湿法-火法联合工艺结合了火法工艺选择性分离砷和湿法工艺高效提取金属的优点,对于复杂高砷铜冶炼烟尘处理具有优势。铜冶炼烟尘兼具资源属性和环境风险,实现清洁生产及多金属资源化利用仍是关键,砷的无害化处置与锌、铜、铅等有价金属的高效协同回收工艺及分离机制、全过程物质流与环境效应是铜冶炼烟尘资源回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铅酸蓄电池因其原材料丰富和价格便宜等优点而在军事、民用领域中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降低能耗,使铅酸蓄电池的电极薄型化、轻量化,选择铝栅板镀铅替代目前铅酸蓄电池中的纯铅板电极,可以有效地降低蓄电池的重量,这就要求铝栅板上的铅镀层必须具有良好的致密性。本试验对铝栅板镀铅过程的施镀时间,电流密度,镀液温度,pH值,预镀工艺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改善铅镀层致密性的方法。结果表明:施镀时间、电流密度、镀液温度和pH值对镀层孔隙率的影响较大,在施镀时间为30 min,电流密度为1.0 A/dm2,镀液温度为40~50℃,pH值在4.0~6.0之间时,所得铅镀层的孔隙率较低。不同的预镀工艺对镀层孔隙率也有影响,采用浸锌→水洗→电镀镍→水洗→电镀铜→水洗→电镀铅工艺时,铅镀层的孔隙率最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铅酸电池的概貌,着重介绍了铅酸蓄电池板栅合金的制造,正板软化脱粉的原因。以及负极和其它方面科学家们所关注研究的问题,较详细地叙述了有关方面的研究动向及提出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动力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汽车被认为是21世纪的绿色工程,而快速充电技术是电动汽车推广的一个关键.本文深入分析了铅酸蓄电池的微观与宏观充电特性,在一个蓄电池的四阶动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按马斯定律对蓄电池快速无伤害充电的智能充电算法.并提出了模型的动态修正和充电电流在线实时调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LiCoO2的化学分解浸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钴的含量较高.钴具有较强的毒性,且资源稀少.为此,研究了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湿法回收工艺过程,并分析了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钴和锂在硫酸溶液中的漫取过程动力学.采用了解体电池塑料外壳、钢壳、正负极材料、N-甲基吡咯烷酮(NMP)分离铝箔与正极活性材料以及硫酸浸取钴与锂的回收工艺.结果表明,铝片的回收率接近100%,钴和锂的浸取率均超过99.6%,同时分析了漫取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钴和锂的漫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抑制负极板的硫酸盐化,常在铅酸蓄电池的负极材料中加入添加剂,以延长铅酸蓄电池在高倍率部分荷电状态下的循环寿命. 本文通过在铅酸蓄电池负极铅膏中添加一定量的5种不同炭材料,经和膏、固化等步骤制成不同炭材料掺杂的负极板并组装成蓄电池,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及高倍率部分荷电状态下的循环性能进行了测试. 并利用BET、SEM测试对这5种炭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炭材料对铅酸蓄电池的作用效果不同. 高比表面积、结构疏松多孔且含有大量微孔的多级孔炭材料可以在几乎不影响电池容量的情况下,大大提高铅酸蓄电池在高倍率部分荷电状态下的循环寿命. 实验结论能够更好的指导铅酸蓄电池炭材料的开发和选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摸索出土壤中铅的最佳测试条件,比较了几种传统消解体系和测试方法,结果表明:传统消解方法操作比较复杂,回收率不高;用王水-氢氟酸消解-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时,方法检出限为0.02 mg/kg,精密度为2.7%~4.5%,加标回收率在88.4%~94.4%之间,用土壤标准物质验证,测定值在标准值范围内;王水-氢氟酸消解对土壤中铅的浸出效率较大,步骤简单,易于操作,减少了试剂的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消解液中痕量铅,无需加入基体改进剂,回收率较高。因此,王水-氢氟酸消解-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土壤中铅的方法方便准确,适用于土壤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电动汽车用电池SOC定义与检测方法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为建立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需要 ,探求铅酸电池荷电状态 (SOC)的实时测量和估计方法 ,分析了当前 SOC定义在变电流放电情况下出现不适应的原因 ,现有各种荷电状态检测方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对 SOC定义进行了修正 ,提出了“标定荷电状态”和“动态荷电状态”的概念 ,使之能很好地适应电动汽车用电池在变电流状态下的实时荷电状态估计。基于修正 SOC定义的电池荷电状态检测方法和计算模型具有简便、实用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拉浆铅膏的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卷式铅酸蓄电池的制作.实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利用率0.5℃放电时达到54%以上,5℃电流放电时可达38%.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红外光谱、循环伏安、扫描电镜等实验与分析测试手段,对拉浆铅膏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与表征.结果表明,由于加入粘合剂拉浆铅膏与传统铅膏反应机理有所不同,但粘合剂基本不会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拉浆铅膏的和膏过程其主体反应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图7,表1,参8.  相似文献   

17.
根据铅酸蓄电池组的充放电特性,采用工作电流放电法测量蓄电池组的蓄电能力。设计了铅酸蓄电池组蓄电容量的计算机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在测量过程中可以对电池放电时的剩余电量给出线性的指示。蓄电池组放电时对电池组单节电压进行巡检,发现性能开始下降的电池,排除电池失效的隐患。在浮充状态下在线测量电池的内阻,在非放电的条件下发现电池性能的变化。通过计算机对铅酸蓄电池组的各参数的在线监测,实现了铅酸蓄电池组监测和预警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8.
电动汽车电量计量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为了准确了解以蓄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所用电池的剩余电量,在讨论目前一些电池剩余电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开路电压法和安时法测量电池剩余电量的新方法。进一步讨论了计算模型的参数自调整和偏差自校正的思想,并在研制的一台剩余电量计上实现了用开路电压法和安时法测量电池的剩余电量。经初步测试,其误差在5%左右。文中详细介绍了这台剩余电量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铅酸蓄电池正极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不同添加剂的铅蓄电池正极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6V-6Ah电池在确保电池性能受正极控制的条件下,测定了含不同添加剂的正极活性物质利用率及电池的湿储存性能,并采用电子扫描电镜法观察了这些电极的表面形态。实验结果表明,导电纤维添加剂可明显提高电极的活性物质利用率,而某些硫酸盐添加剂可显著提高电池的储存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