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选黑穗病抗性不同的3个谷子品种,研究致病菌黑粉菌对谷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土壤酶活与植株抗病性的关系。研究发现,谷种拌病菌孢子播种后,3个谷子品种表现不同,冀谷20发病率0.3%,晋谷21发病率10.2%,长农35病穗发生率65.0%;在植株发育的拔节期和抽穗期检测根周土壤酶活性,拌菌组土样中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增高,纤维素酶活性降低,说明病菌能诱导谷田CAT、PPO、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增高,且CAT、PPO、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但脲酶活性差异出现在不同发育期之间,并无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黑粉菌进入土壤中可影响谷田酶活性,改变土壤微生态,土壤酶参与谷子植株对黑穗病的抗病防御生理过程,不同品种对土壤酶活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丰县大沙河林场杨树多代连作人工林为对象,研究根际、非根际土壤的养分特征、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变化,探讨多代连作对人工林地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杨树根际土养分含量、土壤酶(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真菌、放线菌、细菌)数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而根际土pH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低于非根际土;2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强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及多数养分元素的转化,但多酚氧化酶活性越大,养分含量越低;土壤pH的下降对多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有不利影响;真菌与土壤酶活性的整体相关性要比放线菌和细菌密切;3杨树多代连作,会造成根际土壤pH相对于非根际的降低,并且逐代连作后根际土壤pH下降更多,而杨树多代连作会造成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逐代的升高,还会造成根际土壤中养分、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微生物的逐代减弱,其中有些指标甚至会低于非根际土壤。综上,在江苏丰县应避免杨树连作,可更换品种或进行树种轮栽以缓解连作对地力带来的不利影响,注重维系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水平,同时采取措施减弱土壤的酸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丰县大沙河林场杨树多代连作人工林为对象,研究根际、非根际土壤的养分特征、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变化,探讨多代连作对人工林地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杨树根际土养分含量、土壤酶(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真菌、放线菌、细菌)数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而根际土pH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低于非根际土;2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强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及多数养分元素的转化,但多酚氧化酶活性越大,养分含量越低;土壤pH的下降对多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有不利影响;真菌与土壤酶活性的整体相关性要比放线菌和细菌密切;3杨树多代连作,会造成根际土壤pH相对于非根际的降低,并且逐代连作后根际土壤pH下降更多,而杨树多代连作会造成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逐代的升高,还会造成根际土壤中养分、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微生物的逐代减弱,其中有些指标甚至会低于非根际土壤。综上,在江苏丰县应避免杨树连作,可更换品种或进行树种轮栽以缓解连作对地力带来的不利影响,注重维系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水平,同时采取措施减弱土壤的酸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三七免耕连作土壤障碍因素及其消减措施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三七属于多年生免耕栽培植物,免耕连作土壤障碍导致三七根腐病害严重,品质下降,轮作间隔年限长,严重制约着三七产业的发展及国家中药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三七免耕连作土壤障碍的成因及其消减措施,目前仍然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为此,基于三七生产现状,在分析综述前人探索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土壤障碍因素消减措施的理论思考,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七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其生长受到土传病害的影响,甚至可导致三七绝收.生物质材料在土壤病害微生物的防治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但目前较少应用于三七栽培.研究选用高温烘焙碳化制成的生物材料A和发酵腐熟制成的生物材料B为供试材料,通过三七大棚原位栽培试验,探究了生物质材料相对于对照(CK)和三元复合肥处理(F)在一年期三七种苗出苗、根腐病防治及存苗率方面的作用;并通过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分析,解释生物质材料防控土传病害的机理.结果显示:未施用生物质材料的CK组和F处理组,在出苗后4个月全部死亡;施用不同生物质材料的处理FA、FB、AB、FAB,对降低三七根腐病的危害、提高三七出苗率和中后期存苗率具有明显的作用,相对于CK和F处理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施用生物质材料提高了酸性土壤的p H值及其蛋白酶、纤维素酶、脱氢酶、磷酸酶、脲酶活性(P0.05),降低了土壤EC值及盐离子浓度影响(P0.05);试验各处理对抑制三七根腐发病率的综合作用效果为FABABFAFBFCK.  相似文献   

6.
黔中地区皂荚生长与不同岩性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皂荚可作为黔中喀斯特地区恢复树种进行推广。笔者研究了该地区皂荚种植区6种不同岩性(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煤系砂页岩、紫色砂页岩、灰质白云岩)土壤中4种土壤酶(蔗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岩性土壤中蔗糖酶活性均随皂荚生长季节(生长初期、生长旺期和生长末期)变化逐渐减弱,脲酶活性则随皂荚生长季节变化而增强,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不大。不同岩性土壤中土壤酶活性有较大差异。皂荚生长初期变余砂岩发育土壤的蔗糖酶最强,石英砂岩发育土壤的蔗糖酶活性最弱;生长中期各土壤蔗糖酶活性差异不大;落叶期灰质白云岩土壤蔗糖酶活性最强,煤系砂页岩发育土壤上蔗糖酶活性较稳定。脲酶活性在石英砂岩和变余砂岩土壤中最低,在其他4种岩性土壤中相近;煤系砂页岩和灰质白云岩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灰质白云岩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在皂荚3个生长期中,土壤酶活性均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显著相关。综合比较不同岩性土壤4种土壤酶活性与皂荚生长关系,以灰质白云岩土壤中皂荚生长较好。这一结果可指导黔中喀斯特地区进行森林植被恢复及树种选择。  相似文献   

7.
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变化对于理解生态系统恢复至关重要,其状态直接制约植被恢复及生态系统功能表达。为探究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以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自然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建设并进行土壤取样及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手段,探讨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恢复阶段下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研究地土壤全磷含量低于亚热带地区平均水平,且恢复阶段显著影响了土壤全磷含量变化;(2)土壤脲酶活性在恢复过程中差异显著;(3)不同阶段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主导因子不同,灌木阶段主导因子为全磷、硝态氮、中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次生林阶段主导因子为全钾、全磷、脲酶和蔗糖酶,老龄林阶段主导因子为速效钾、碱解氮、蔗糖酶和脱氢酶,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纤维素酶与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养分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筛选能够提高土壤酶活性的菌株及添加方式,探讨内生真菌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下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促进叶凋落物分解.采用3株杉木内生真菌青霉菌(Penicillium sp.)CG2 (A菌)、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AY13(B菌)、踝节霉菌(Talaromyces sp.)AJ14(C菌)的单菌株和混菌株,按不同方式(菌丝、菌液)浇施于装有杉木凋落叶和土壤的盆钵内,在处理10,60,120d后分别取样,测定土壤酶活性和凋落叶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混菌丝处理下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菌丝和菌液处理均提高了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前期(10d)高于后期(120d).C菌液处理下(120d)纤维素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最高,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别比对照高56.46%,43.97%和163.65%;BC混菌丝处理下(120d)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比对照高36.75%(p0.05);AB混菌丝处理下(10d)蔗糖酶活性最高,比对照高162.90%(p0.05);AC混菌液处理下(120d)脲酶活性最高,比对照高69.78%(p0.05).凋落叶质量损失率与纤维素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以及混菌处理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菌株种类、添加方式、分解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酶活性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C菌液能最有效地提高纤维素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BC和AB混菌丝分别对提高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最有效,AC混菌液则能最有效地提高脲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设施栽培香石竹根际土壤酶活与土传病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设施栽培香石竹根际土壤的酶活性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酶活性在正常与发病植株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最后由判别分析得出,脱氢酶和磷酸酶的影响因子最大,可以作为设施栽培土传病害预测预报的一个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宁夏引黄灌区日光温室分布地区,采集了不同种植年限、不同种植方式温室表层土壤,测定了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并研究了这4种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温室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高于露地土壤230%,46.8%,24.0%和6.3%.轮作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连作土壤,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前者比后者分别提高28.1%,42.3%,6.9%和8.9%.在0~12a范围内,温室土壤酶活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在种植6~8a前呈上升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这一结果可为温室土壤的持续利用与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多菌灵对新疆灰漠土壤中六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5种浓度多菌灵(0、2.5、5.0、10.0和20.0mg·kg^-1干土)对土壤中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纤维素酶活性随多菌灵浓度的增加(2.5~20.0mg·kg^-1)而升高;多菌灵对脲酶也有显著的激活作用,其中10mg·kg^-1多菌灵处理对脲酶的激活率最高。多菌灵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随多菌灵处理浓度和时间变化而变化。多菌灵处理5d内,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且抑制率与多菌灵浓度呈正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受多菌灵抑制作用显著,尤其是在多菌灵处理26d以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多菌灵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因此,可以用蔗糖酶活性来评价多菌灵施用后1~5d在土壤中的残留情况,以过氧化氢酶活性来评价多菌灵施用后26~47d在土壤中的残留情况。  相似文献   

12.
以吴淞口复合污染湿地土壤为研究背景, 在含有芘、柴油、Pb 的模拟复合污染湿地土壤环境中, 选取对芘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芹菜根, 研究芹菜根对复合污染湿地土壤进行生态修复的作用效果及特征. 检测分析了单一与复合污染土壤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脲酶(urease, URE)及不同实验组中芘的降解效果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研究表明, 在芘、Pb、柴油复合污染胁迫下, 芹菜根可以通过根系分泌酶等一些化学物质或者通过刺激其根际微生物细胞分泌各种酶类物质, 来提高其根际微生物的活性, 促进芹菜根与其根际微生物的协同作用, 增强对复合污染土壤中芘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三七根腐病拮抗菌的筛选及活性产物的初步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文山州三七根腐病主体病原菌坏损柱孢(Cylindrocaipon destructans)为靶标,对其拮抗菌进行了筛选,获得了抑菌作用明显的3株拮抗细菌:Y-4-70,X-5-15和X-5-32;并对拮抗菌X-5-15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该菌株发酵液石油醚萃取物对病原菌有较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有机栽培、常规栽培水稻生育期间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与酶(酸性磷酸酶、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大田栽培试验与调查采样研究相结合,以嘉花1号为材料,研究有机生产模式和常规生产模式水稻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有机生产模式的土壤微生物量生物量碳C、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均高于常规栽培,其中以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最为显著。结论:有机生产模式能够提高土壤质量,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铝胁迫对大豆根际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铝胁迫对大豆根际4种土壤酶(蔗糖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铝处理对4种土壤酶都有明显的影响;在高铝胁迫下,4种酶的活性都下降,将大大降低土壤的能力;中等铝处理对4种酶的影响有所不同.3个大豆品种在铝对根际土壤酶影响上存在一定的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16.
秋茄红树林土壤酶活性时空动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秋茄红树林土壤蛋白酶、转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等6种酶活性的时空变化及土壤样品风干和贮存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酶类活性以冬季最低,春季上升,夏季和秋季较高,垂直变化的基本趋势是随土壤深度加深酶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季节变化模式为:夏>春>冬>秋,垂直变化的规律性不明显;多酚氧化酶活性季节变化和垂直变化都没有规律.红树林土壤6种酶活性皆大于光滩土壤,在不同滩位中,则表现为内、中滩土壤6种酶活性大于外滩.土壤风干和贮存对红树林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而风干土测得的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转化酶活性比自然湿土显著降低,风干土贮存1个月使转化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对发生于文山地区的三七疫病发病部位进行观察和症状描述,并对文山县的追栗街、小街腰店、老回龙,马关县的八寨、雾路者、马白镇下寨、浪桥乡等不同海拔地区的三七疫病病样进行病菌分离、病菌的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明确了病菌在文山地区不但能侵染三七植株的地上部位,还能引起地下部分的种腐和根腐,是目前三七生产中一个重要病害,病原菌为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Leb.etCohn)Schr et。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蚯蚓粪与根际促生菌配施对土壤生物活性与物理性质的影响,本课题组在上海市松江区辰山植物园木樨园内布置原位修复实验,设置了单独施用根际促生菌(AS)、单独施用蚯蚓粪(AW)、根际促生菌配施蚯蚓粪(SW)、不施用根际促生菌与蚯蚓粪(CK)4个处理组,分析了不同处理下10~25 cm表层土中土壤生物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动...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替代复合肥对花生根际土壤环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施肥(100%复合肥)相比,复合微生物肥料替代量在30%~70%范围内,显著提高了苗期和成熟期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总量,且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随生育期的推移提高比例逐渐升高,而真菌数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同时,显著提高了苗期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中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而替代量为50%和70%时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到成熟期不同替代配比均降低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提高了土壤脱氢酶活性,进而降低了苗期和结荚期土壤碱解氮含量而提高了全氮含量,也提高了各生育期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以及结荚期和成熟期土壤有效磷含量。当替代量为50%时,产量提高了5.23%,最终实现了养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外源镍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及其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镍的存在形态及其对5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随着土壤外加镍的质量分数增加(100~1 600 mg/kg),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受到较强的抑制,抑制率分别为15.0%~67.3%、13.9%~85.3%;脲酶活性抑制率为-1.6%~21.3%,表现出先激活后抑制的现象;镍对多酚氧化酶也有抑制作用;对过氧化氢酶的抑制作用轻微.研究结果表明,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可作为判明土壤镍污染程度的主要生化指标.镍的存在形态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联度分析和相关分析证实,DTPA提取的有效态镍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相关性好、关联度大.因此,以DTPA提取的有效态镍来表征土壤镍的生物有效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