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生素C二步发酵利用液氮管菌悬液制备种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维生素C二步发酵中,所需进罐种液的生产工艺,传统方法是利用菌种保藏斜面通过干接法或湿接法接种所得。菌种斜面的制备周期较长,并且不同批次的斜面质量不同,不利于种液质量及发酵生产的稳定。本文对Ⅱ步菌种通过用液氮管法制备种液用于进罐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种种液生产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3.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进行了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栽培麒麟菇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液体菌种可加快栽培袋中菌丝体的生产速度,缩短出菇时间,提高产量(液体菌种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出菇时间、第1潮菇单产和总产量分别为0.38 cm/d、35 d、313 g/袋和394g/袋,而固体菌种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出菇时间、第1潮菇单产和总产量分别为0.24 cm/d、45 d、270g/袋和339 g/袋).  相似文献   

4.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进行了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栽培真姬菇的应用试验,比较分析了两种菌种类型栽培真姬菇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与采用固体菌种的栽培模式相比,采用液体菌种的栽培模式具有周期短、出菇整齐、生产效率高等优势。接种量以每袋15mL的效果最好。液体菌种穿刺接种的日均生长2.21mm,液体菌种表面接种的日均生长1.71mm,固体菌种菌丝的日均生长1.21mm。液体菌种穿刺接种的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64.80%,液体菌种表面接种的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63.40%,固体菌种菌丝的生物学效率仅为51.0%。真姬菇在液体菌种栽培模式下出菇比固体栽培模式下更整齐,而其它的性状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芒草料制凤尾菇栽培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芒草料培养基上,凤尾菇固体菌种和液体菌种均能生长,且液体菌种优于固体菌种制种。  相似文献   

6.
菌种保藏的方法有传代培养法、甘油法、干燥法、冷冻真空干燥法及液氮超低温法等,不同方法保藏菌种的种类、时间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对传代培养法进行改良,取得较好效果,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菌种保藏工作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7.
8.
本试验研究表明,目前房县黑木耳三个主要菌种,即875#、8206#和黄天菊花的发芽率分别为64.08%、59.43%、58.28%.不同菌种在不同海拔高度的耳杆上的发芽率不同.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 elicobacter py lori,H py lori)简易分离培养及保存方法,构建H py lori小型菌库。方法首先采用H py lori选择培养基,以烛缸法分离培养不同来源的标本,然后以革兰染色显微镜形态检查及生化试验鉴定为H py lori,最后把鉴定为H py lori的纯培养物,...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试验站所辖示范县中传统种菇区对黄金针菇新品种的苛刻要求,以及缺乏高纯菌种对品种优良性状传递独特作用的认识,开展了黄金针菇优良菌株筛选及其高纯菌种制作技术相结合的试验示范.在菌株筛选过程中,综合评价子实体菌柄褐变程度、菌柄粗细、菌盖大小及生物学效率等生产性状,将评价指标数值化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经初筛和中试两次筛选验证,选育出了商品性状优良、生物学效率达128%的优良菌株F2927.在F2927示范过程中,采用了棉籽壳装输液瓶机和高压灭菌制作高纯菌种技术,有力保障了菌株优良生产性状的传递,使示范户每栽培5000 kg栽培料,收到了菌种制作用工支出节省360元、菌种纯度达98%、增产幅度达8%~10%、增收2 500~3 000元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包头市呱呱叫调味品厂醋渣为菌源,采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滤纸条崩解试验初筛得到3株降解纤维素活性较高的菌株;采用不同混合菌对醋渣进行固态发酵,考察醋渣的降解率及滤纸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H2+H4混合菌对醋渣的降解率最高;采用16SrDNA、18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3株菌进行鉴定,菌H2为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菌H4为卷枝毛霉菌(Mucor circinelloides)、菌H16为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  相似文献   

14.
高产D-甘露醇虫草菌种分离纯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系用生物工程技术分离纯化虫草菌种的研究。先用组织分离法从野生虫草整体组织上分离出虫草菌种 ,再用平板稀释法将菌种纯化 ,获得一株高产D -甘露醇 (虫草酸 )的优良菌种。该菌种被鉴定为蝙蝠蛾拟青霉。使用该菌种经一级种子培养和发酵培养 ,获得含D -甘露醇 9 9% (野生虫草约 7% )、总氮 5 1% (野生虫草约 4% )的虫草菌丝体。原种斜面培养基组成 (% ) :琼脂 2、葡萄糖 2、蛋白胨 0 2、磷酸二氢钾 0 1、硫酸镁 0 0 3、麦麸 5。种子培养基组成 (% ) ;葡萄糖 2、蛋白胨 0 5、磷酸二氢钾 0 1、硫酸镁 0 0 3、麦麸 5。原种培养温度 2 3- 2 4℃、培养时间 4- 5天 ;平均稀释纯化所用稀释菌液为 10 -1、 10 -2 、 10 -3 、 10 -4 、 10 -5、 10 -6,挑菌培养温度分别为 2 3- 2 4℃、 2 8℃、 37℃。种子培养条件 :一级种子培养 :摇床转速 180r/min ,培养温度 2 4- 2 5℃ ,时间 2 - 3天 ;二级种子培养 ;摇床转速 90r/min ,培养温度 2 4- 2 5℃ ,时间 2天。发酵培养条件 ;接种量 5 - 10 % ,温度 2 4- 2 6℃ ,搅拌速度 15 0 - 180r/min ,通气培养 ,时间 5 - 6天 ,PH4 5 ,残糖量降至 0 3%。  相似文献   

15.
从花土沟油田原油中筛选的4株菌能降低原油粘度及凝固点,有利于采油.对其进行了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与华岩山油层环境相适应,可用于进一步室内模拟采油实验及现场施工  相似文献   

16.
黏细菌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黏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作为一种可产生丰富而有用的次级代谢物的微生物类群而受到研究者青睐,由于分离纯化黏细菌相当困难和耗时,并且难于培养,同时方法特殊,极大地限制了对这类微生物物种资源的开发,其应用研究较其他的微生物类群更为落后.所以,探索更好的分离纯化黏细菌的方法非常重要.对黏细菌的分离、纯化、纯度检验和菌种保藏等方面已有研究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希望能对研究黏细菌者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微生物菌种资源的重要性,介绍了山西省微生物平台建设内容,指出了山西省微生物菌种资源平台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自1995年引进菌种,进行栽培试验,经过三年试验研究,掌握了姬松茸的生物学特性,摸索出一套适合该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在单产方面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姬松茸子实脆嫩、爽口,香气浓郁,营养丰富,开发姬松茸及其深加工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20.
转化三七提取物为人参皂苷Rg3的真菌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培养人参(Panar ginseng C.A.Meyer)的土壤中筛选出23株菌,分别进行三七(Panax Notoginseng)提取物转化实验.经过摇瓶发酵后,采用TLC法与HPLC法对其发酵液提取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够转化三七提取物为高活性人参皂苷的微生物菌株有9株,其中以菌株TR-20的转化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