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规则具有模糊性、不周延性和非正义性等不确定性特征,这是法律规则本身所固有的属性。概念法学崇尚无所不能的完美法典,现实主义法学否定法律规则,主张无法司法。这非但不能解决法律的不确定性,反而危机到法治。运用法律解释、漏洞补充、法律论证、价值衡量等法律方法,是克服法律不确定性的方法论取向。  相似文献   

2.
单纯的逻辑学和有题材特征的方法论逻辑,是信念研究的两种不同形式抽象,后者对信念形式的研究要兼顾题材的特性。法律逻辑属于后一种方法论逻辑,它的理论结构是3种方法论(法律推理、案情论证、修辞论证)与两种信念(恰当性、合情性)的对应。  相似文献   

3.
虽然在近百年的西方法学中,逻辑的功能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判,但必须看到,法律与逻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法律方法论的角度看,逻辑规则在解释法律、论证法律的时候有固定法律意义的功能。所以,法律学人必须认真地对待逻辑尤其是形式逻辑。这对法律思维方式的形成、法制建设、法学教育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律逻辑作为法律实践中极其重要的法学方法论,我国的理论与实务界对其定位与研究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争论。回顾了西方近现代法哲学界对法律与逻辑关系的探讨,这些探讨,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法哲学界所兴起的法律论证理论,为中国法律逻辑的定位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维度,中国的法律逻辑应定位为法律论证的逻辑;20世纪中后期在西方逻辑学界所兴起的非形式逻辑思想,为中国法律逻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方法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法律思维是诸多思维中的一种。可以把法律思维区分为以法律人为主体,依托于法律方法而进行的“根据法律的思维”和依托于法学方法而展开的“关于法律的思维”两种。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具有内在关联,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法律思维是对法律人根据法律裁判案件时思维的一种总体概括和把握,法律方法则主要是指法律人根据法律裁判案件时所运用到的一些具体方法。立足于法律方法论的视角,分析法律思维对法律方法的导向指引作用,有助于构建法律方法论的逻辑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防止法律方法的异化。  相似文献   

6.
比较法的造法功能体现在司法和立法两个方面。在司法上,比较法能通过学理或原则、立法或司法直接承认比较法等方式成为一国法源。比较法的结构方法系法学方法论上的体系方法,是有效的法律解释和法律漏洞填补手段;比较法的诠释学方法在一国实在法下虽超越了法律解释的限度,但仍可用于填补实在法漏洞;功能比较法在法律发现中是一种后果论证、是实质推理,具有特定限度。为发挥比较法的造法功能,研究者须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方法的要求,决定选取宏观/微观、内部/外部、共性/差异、概念/类型视角;明确方法的局限;以融贯性作为验证研究结论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法律解释一直是法律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法律解释的概念、特点、方法以及适用等进行梳理,以期对法律解释形成一个初步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可以说是一个方法论的时代,各种方法层出不穷,已经令法学研究者目不暇接。对传统法学的超越需要依仗于新方法、新思路,方法的变革给包括法学在内的各门社会科学带来了新的理论成长点。法学研究方法的更新既是法律认识的结果,又是构建新法学理论的重要条件。不同的法律理论往往与其采用的不同方法密切相关,一种法律理论对另一种法律理论的批评也往往是以法学研究方法的评判为先导的。可见,方法是链接法律认识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桥梁,法学方法论已经成为法学研究尤其是理论法学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9.
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法律解释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的重要影响,论述了拉伦兹所认为的法律解释的目标以及其应发挥的实际作用,分析了法律解释在法律运行中产生的实际效果,强调把握法律解释在法律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司法者在实践中也要合理的进行法律解释,防止滥用法律解释而产生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0.
法律推理作为逻辑学界和法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在司法实践中法律推理的作用日益突出,审判中法官正确恰当地运用法律推理无疑能够增强司法判决的一致性和正当性。对法律推理的深入研究,特别是与审判实践紧密结合能够使法官加强法律推理能力及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理性、科学的司法裁判。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法律推理,会对法官裁判案件大有帮助。但目前,我国的法律推理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司法实践中尤其是与法官裁判活动的结合不够紧密,未取得令人乐观的实质性进展,加强法律推理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代西方著名的法学家,哈特在其经典名著《法律的概念》中所留给后人的不仅有丰富的思想和严密的逻辑,还有一种很特别的理论论证手法,即参照系的运用。哈特在该书中主要运用了强盗情境、战犯审判和国内法三个参照系,对“法律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论证。这种参照系的运用使得读者对于法律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围绕西方自然法思想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自然法本质、发展历程的介绍,运用逻辑论证的方法提出西方自然法思想的主要贡献,即以正义、自由为特征的法律价值以及三权分立学说的形成;旨在说明西方自然法思想在法律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法律方法论是人们认知法律之根本,同时也是法律人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石。近年,随着哲学诠释学观念的影响,法律方法或法学方法的研究日渐兴隆,引起了法律界和法学界的关切与重视。事实上,法治的成熟直接依赖于法律方法或法治方法,而法律方法论或法学方法论的缺失一直是我国法治或法学建设长期停滞不前的主因之一,要改变现状必须加强法律(解释)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因此,从法律解释方法的概念、特性、功能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WTO原则之一,是当代国际私法的核心问题,任何一个具体的法律关系在客观上绝对存在着一个“最适应”的法律与之相适应,加强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认识,并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正确运用最密切联系原则,以解决WTO协议规则所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日益纷繁复杂的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的治国方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高度。在大多数学者将其仅仅当作一种治国方略进行研究的时候,笔者发现了这个文化领域的独特视角。从法律的产生来看,它本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从法律的性质而言,它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发挥治理作用的一个重要组成;从依法治国目前所遇到的困境而言,更为根本的是要论一个"文化适应性"的问题。从承认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合理性前提出发,笔者从中国的法治传统入手,论证依法治国在中国有着一定的文化生存土壤,并在发现依法治国的文化困境之时提出在文化视域下依法治国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6.
法律推理常处于一个由外部推理和内部推理织就的复杂网络中。法律推理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必须以法律事实为逻辑起点、以法律规范为准则、以法律价值为衡平,要求具备客观性、可预见性和一致性。法律事实认定、法律规范识别、法律价值论证是一个系统化的进程,价值原则始终作为主线贯串其中,不仅制约着推理体系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联,而且事关法律方法的活力与法治技术的发展。法律推理体系重心应定位于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对法律规范的选择以及在合法性与合理性张力下对法律价值的追寻。  相似文献   

17.
张申伟 《科技信息》2009,(29):272-273
人民法院的永恒主题是公正和效率。公正是效率的前提,公正就是正确裁判。如何达到正确裁判,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法律方法论问题。作者就此问题从审判制度与审判机制因素的影响,法院系统内部管理制度与管理机制因素的影响,法官个人综合素质因素的影响三个方面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来实现正确裁判。  相似文献   

18.
任何立法活动都是在一定法律价值观指导下的国家行为。正在论证中的统一合同法应重视对自由、公平、效益等法律价值的追求;同时。也应解决好在立法、司法活动中法律价值的冲突问题。基于实质的判断对合同进行解释在公平正义的旗帜下选择效益最大化的方案是解决法律价值冲突的主要思路,而其法律依据是灵活地运用一般性原则条款。  相似文献   

19.
法律的效益价值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是法学研究的理论领域和方法论上的重大突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的效益应当被看作是法律的基本价值。法律的效益价值理论对于建立和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法律异化问题,是哲学异化概念在法律领域内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观点。我国理论界对法律异化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立足点,从法律异化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逻辑演进分析切入.系统深入探讨法律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法律物化是法律异化的最高阶段,实现从法律异化向“人本”的回归,对理解以人为本意义下的依法治国理念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