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界对法律逻辑共识的基础上,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论证实践中的法律逻辑问题。主要探讨了论证实践的划分、论证实践的重点及法律逻辑在论证实践意义与有限性等问题。作为一门动态发展的工具,法律逻辑的根本旨要就在于对论证实践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当法律逻辑采用以论证为基础的方法进行构建时,法律论证的宏观结构分析以及证据推理、法律解释和适用的推理所使用的论证型式,就成为法律逻辑的两个基本问题。图解方法有助于诉讼双方理清各自的论证路线,也有助于裁决者整体把握诉讼双方的论证结构并进而评价其论证力量,更有助于裁决者在裁决书中向当事人和公众有力地证明判决的正当合理性。论证型式的使用,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仅丰富了证据推理的手段,而且赋予或增强法律解释和法律适用的正当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虽然在近百年的西方法学中,逻辑的功能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判,但必须看到,法律与逻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法律方法论的角度看,逻辑规则在解释法律、论证法律的时候有固定法律意义的功能。所以,法律学人必须认真地对待逻辑尤其是形式逻辑。这对法律思维方式的形成、法制建设、法学教育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律逻辑是一门学科,有其独立的研究对象,是一门主要研究法律思维形式及其逻辑方法的科学,法律逻辑可归属于应用逻辑之列。法律逻辑的研究包括两个层次:逻辑在法律中的应用与系统化的法律逻辑。  相似文献   

5.
王充的《论衡》是中国逻辑史上的一部重要逻辑著作。王充在《论衡》中阐述了论证的定义,提出了论证的要求,运用了各种论证方法;还对谬误的种类、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避免谬误的方法,也提出了他的反驳理论。通过探讨王充的论证逻辑思想,揭示逻辑论证所具有的宣传真理、批驳谬误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单纯的逻辑学和有题材特征的方法论逻辑,是信念研究的两种不同形式抽象,后者对信念形式的研究要兼顾题材的特性。法律逻辑属于后一种方法论逻辑,它的理论结构是3种方法论(法律推理、案情论证、修辞论证)与两种信念(恰当性、合情性)的对应。  相似文献   

7.
在形式逻辑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图尔敏以法学为模型提出的论证模式为逻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并且,图尔敏论证模式还提供了在展示修辞论证的剖析和检验的过程中比传统逻辑方法更有用的一个结构模式,因此,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图尔敏模式所具有的优点,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同和赞扬。但是作为一个颇具革命性的理论,他的理论也遭致了来自各方面的批判和指责。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界对法律逻辑的学科性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形式逻辑分支论、应用逻辑分支论和理论法学分支论3种。在我国,虽然理论法学分支论最近才有个别学者以模糊的语气谈及,并且一经提出便遭到许多学者的质疑,但经过分析,就会发现,理论法学分支应该是法律逻辑的最佳归宿。  相似文献   

9.
图尔敏的法律论证理论与他的一般论证理论水乳交融。图尔敏不仅是法律论证理论的开拓者,而且其法律论证理论对新兴的人工智能和法律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图尔敏模型,不仅被扩展为刻画复杂法律论证的基本模型,而且也被诠释为包括法律解释过程的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0.
法律案例教学的提出和应用为我国法律逻辑教学改革开启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就此探讨案例教学在法律逻辑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论述体现在法律逻辑案例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的特点,以及法律逻辑案例教学与批判性思维的双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法律逻辑学科在最近三十多年中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着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学与用相脱节的问题。法律逻辑属于交叉学科,也属于应用学科,其知识体系中包含的形式逻辑发挥着"固法"的价值,实质逻辑发挥着"活法"的价值,二者相辅相成。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站在法治建设的高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必须保证法律逻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兼顾形式逻辑与实质逻辑,同时,以锻炼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为主旨,改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遥 《科技信息》2006,(9):356-224
法律论证是法律方法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法律论证中所包含的法律发现与证立则是运用法律方法论的重要手段。所以,如何在法哲学领域中给法律发现和证立以正确的定位,是我们正确运用法律方法论作为理论指导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法律人的职业技能主要有法律语言的口头与文字表达、分析与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和法律技术三个方面。法律逻辑学对概念、定义、推理、论证等的研究对于法律执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法律史的研究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学界应屏弃比附西方的做法,立足本国历史,开拓近代法律史的研究.本文旨在以中国史为中心,探讨晚清法律变革的起源及其特质.  相似文献   

15.
图尔敏是逻辑学实践转向的重要理论先驱之一。他所倡导的论证逻辑理论或实质逻辑既从法律论辩实践中来,又到法律论辩实践中去。《论证的使用》(1958)虽然发起了对符号逻辑范式统治的挑战,但主要是从理论上论证逻辑(形式证明)和修辞学(不诚实的说服)之外的第三条道路——分析实质论证的中介方法。叙述了体现图尔敏逻辑思想的一般论证理论的论证域或论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纪念罗素逝世二十周年而作。文中简介了在本世纪初极大地震动了数学界、逻辑学界和哲学界的“罗素悖论”,以及数学基础与数学哲学研究的三大流派之一、以罗素为代表的逻辑主义派的观点与方法,从中引出对于认识论的某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西方逻辑在中国近代时期(1840—1949年)的第二次东渐,对这一时期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逻辑东渐促成了当时哲学观念的新变化;第二,逻辑东渐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域和方法;第三,逻辑东渐诱发了“逻辑哲学”这一全新的学术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出现。西方逻辑东渐对中国近代时期哲学革新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标志着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对中国新文化建设蓝图的一种有益探索——妥善处理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所产生的进步文化成果,扬长补短,择优而从。  相似文献   

18.
法律经济学又称经济分析法学,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它不仅首次将法律制度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加以理论诠释,而且给法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带来深刻启示并展现了广阔的实践前景。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法律经济学的出现和发展有其客观合理性。由于它是把经济分析方法引入法学领域,从而找到法学与经济学相互作用的最佳结合点。特别是将法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运用于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分析上,将给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进路,并且或可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对法律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确立新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过了两个大的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00年左右的第一个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开始打破传统教科书体系,形成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实践唯物主义与人学的研究思路;从2000年左右开始的第二时段,在"回到马克思"这一口号的影响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力图从对马克思文本的重新解读中,寻求新的理论框架。通过重新解读马克思思想发展中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其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关系,学界提出了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是资本逻辑批判,并力图以此为基础探索面对当下中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法律逻辑教学应配合法学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进行以下必要改革:应明确法律逻辑教学对象主要为法学院学生、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应紧紧围绕训练法律人的法律思维方式来选择教学内容,突出办案思维的逻辑和大陆法系法律推理模式;教学方法宜采用案例教学法或苏格拉底问答法,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