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光化学和有机硅高分子化学为基础,对紫外光聚合的有机硅高聚物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在理论上讨论了有机硅高聚物光聚合的反应机理,并通过实验证明了有机硅材料的紫外光固化的可行性,文中还讨论了影响光聚合速度的因素,分析了影响光聚合材料电性能的因素,并比较了光聚合和热固化材料的电性能,以及用于方片表面保护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聚乙二醇制备的透明质酸衍生物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聚乙二醇交联制备的透明质酸衍生物材料进行流变性能测试,结合高聚物流变性能机理及聚合物分子结构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测试结果表明,改构后得到的透明质酸衍生物材料属于非牛顿流体,具有高聚物的粘弹性,符合医用生物材料要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南海某岛礁典型回填工程面临的钙质砂问题,提出采用环保固化剂高聚物对钙质砂地基进行加固。制作不同级配、不同高聚物含量的固化钙质砂试样,开展一系列直剪试验和SEM微观结构试验,研究高聚物固化钙质砂的抗剪强度、粘聚力、内摩擦角等参数随着高聚物掺量和颗粒级配变化的演变规律,以及高聚物改良钙质砂力学性能的微观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高聚物掺量的增加,高聚物改良钙质砂的抗剪强度明显增大,试样的剪应力-位移曲线由硬化特征逐渐呈现为软化特征;高聚物主要通过影响钙质砂的粘聚力来改变其抗剪强度,对内摩擦角的影响十分有限;钙质砂中粗颗粒含量越多,其孔隙越大,高聚物改良钙质砂的反应越明显,对其强度的提升作用也越明显; 高聚物主要包裹在钙质砂颗粒表面或填充于颗粒之间,从而改变钙质砂材料原本的力学性质,使得土体的抗剪强度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4.
实验测定了3种高聚物在不同溶剂及混合溶剂中较宽浓度范围内溶液的粘度。对Lyons—Tobolsky方程中的[η],k′M,b分别引进了包含高聚物和溶剂溶解度参数的经验关系式,在较宽浓度范围内对高聚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液粘度数据进行了关联,平均相对误差为6.3%;同时对混合溶剂体系的粘度进行了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1.8%。  相似文献   

5.
钙质砂颗粒形态不规则,孔隙率较高且容易破碎,其特性与陆源砂不同,用作岩土工程材料前须固化。本研究使用高聚物来固化处理钙质砂,并通过动三轴试验,研究钙质砂固化前后的动力液化特征,对两种试样的孔隙水压增长规律、动应变发展特性以及滞回曲线的演化趋势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高聚物固化的钙质砂抗液化能力显著增强,两者的孔隙水压力增长趋势相似;浆体材料通过体积膨胀所构成的泡沫状态的固体,通过填补孔隙、胶黏颗粒,提高了砂粒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延性,有效改善了其动应变特性;固化钙质砂的滞回曲线主要表现为一系列近似平行的曲线,与原状钙质砂略有不同,但两者滞回环形状的变化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6.
紫外光快速成型中树脂固化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快速成型中树脂固化线条的理论模型,对扫描动作和固化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由于明确了实际扫描动作是由匀速运动和非匀速运动所组成的,因此实际扫描的固化线条是非均匀一致的.根据树脂曝光理论,建立了固化线条的横向和纵向截面形状的数学模型.揭示出整个固化线条呈哑铃形,其横截面轮廓呈抛物线形.在x轴上的位移等于光斑直径时,树脂微元的曝光时间最长,固化深度最深.采用实际的固化线条对数学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其结果表明固化线条基本与理论模型一致,这对于改善成型质量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固化剂应用于浇注高聚物粘结炸药(polymer bonded explosives,PBX)药浆时的固化时间,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旋转流变仪及邵氏A型硬度计,研究了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聚酸二异氰酸酯(DDI)及TDI/DDI混合固化剂对浇注PBX药浆固化过程中的固化反应速率、适用期及固化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固化剂与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在55℃下的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kTDI > kTDI/DDI > kDDI,且反应遵循二级反应规律。对于高固含量的浇注PBX药浆,在固化比1.2,固化温度55℃的条件下,采用TDI固化剂时适用期为4小时,固化时间为72小时;采用DDI固化剂时,适用期能够达到5小时以上,但其固化时间为128小时;采用TDI/DDI混合固化剂时,固化时间缩短为96小时,适用期可以达到5小时以上,固化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在高聚物熔体中进行发泡时,气泡的泡孔半径在合适的条件下会发生机械振荡。理论计算表明气泡孔在高聚物中的振荡频率可高达到Ⅷ{z数量级;泡孔的振荡周期很短(约为10^-7s)。当机械振动在高聚物熔体中进行传括时,产生超声波;气泡孔在高聚物熔体中的快速膨胀及振荡产生高拉伸场,可利用拉伸场来分散添加在高聚物中的纳米材料。结果表明,在不添加任何分散剂的情况下,利用发泡的方法分散纳米材料可以实现其在高聚物中的纳米级分散。  相似文献   

9.
探讨光、热固化的原理及特点,研究了紫外光和热双重固化对涂料性能的影响.实例表明,应用紫外光和热双重固化可以改善紫外光涂料的性能,特别是提高了涂层的硬度、耐磨性,降低了固化膜的收缩率.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测定仅溶于易挥发溶剂中的高聚物分子量的方法和粘度计,测定了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氯丁橡胶等高聚物的粘均分子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维表面模型的注射成型充填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填模拟的计算机软件在预测复杂薄壁型腔的流动行为方面已经比较准确。现行的数值方法都是采用基于中性层的有限元/有限差分法,但中性层模型的引入使得模拟软件在应用中具有极大的局限性。本采用表面模型取代中性层模型,通过附加在壁厚方向上的边界条件来保证同一截面上对应表面的协调流动,这一创新使由现行的模具设计CAD系统产生的型腔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CAE软件,突破了原有软件的建模瓶颈。最后应用实例论证了本算法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将Baliga和Patankar提出的控制容积有限元法推广用于分析注射充模过程中熔体的流动与传热,并叙述了其特点.应用此方法计算分析了包括合不同几何形状嵌件的模腔内充模过程的流动与传热问题.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这将有利于指导在复杂型腔充模过程流动分析时的简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
利用MPI软件对泵盖分别进行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和传统注射成型的仿真分析,结果发现应用气体辅助注射成型的泵盖塑件在充填时间、体积收缩率、气穴、熔接痕、充填结束时的体积温度和合模力等方面比传统的注射成型更具优势,因此利用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对改善制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节能降耗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模腔压力传感器测量模腔压力,研究模具不同部位的模腔压力曲线,测量注塑过程中的模腔压力和塑料制品残余应力,研究模腔压力曲线与塑料制品残余应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对模腔压力曲线形状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模腔压力曲线和塑料制品残余应力、注塑工艺参数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某型笔记本电脑前盖板的注塑成形过程模拟为例,采用Moldflow对比分析了网格模型的简化对注塑成形流动、冷却和翘曲变形模拟结果的影响。对比分析表明,除了被删除小几何特征处的充填不足、气穴和熔接线模拟结果外,模型简化基本不影响其他模拟结果,但可以缩短70%的模型准备时间和50%的计算时间,从而快速提高整个分析进度。  相似文献   

16.
冷却系统的计算机模拟是相当有效的工具,它在注射模具设计中的应用有广泛的前途.本文作了注射模的冷却分析,建立了冷却分析的数学模型,推导了传热有限元理论计算,并对具体实例进行了传热有限元计算机程序的编写.本程序的有限元法在分析注射模热行为中得到了发展,程序应用了二次等参数单元,且能自动地进行单元划分,显示模具截面内的等温线预测图.由此本程序优化冷却管道的布置,选择最有效的冷却剂温度和准确预测最短冷却时间,从而达到提高传热的速率和平衡整个模具内的传热.  相似文献   

17.
田中  张雷 《中州大学学报》2007,24(2):112-115
超临界气体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气体,已经在萃取分离、分析技术、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环境保护等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介绍了超临界气体的性质以及近年来超临界CO2气体在高分子材料挤出、注射成型等加工过程中的原理及应用,并对此技术在高分子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注射成型制品出现的缺陷,例如填充不满、焦烧、气痕和银纹等,主要是由于模具的排气不良引起的,本文中对充模过程中模腔内宾气的状态变化情况进行了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说明制品缺陷产生的原因和排气槽参数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注塑成型流动过程CAE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及提高产品质量 ,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 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技术进行工艺参数优化。文章首先介绍了注塑模 CA E的概念及其发展状况 ,用注塑模 CA E中的 Moldflow软件进行浇口位置优化 ,模拟注塑件成型的流动过程 ,并对一系列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证明 ,注塑件在填充时成型良好 ,满足生产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某厂设备基础地基多发育溶洞,用双液袖阀管注浆法配合高压悬喷注浆法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介绍了该法的施工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