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仍然是治疗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术式,但对于临床诊断为T1a NOM0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其最佳术式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肺段切除(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仍仅被用于肺功能较差的肺癌患者,主要认为肺段切除的手术结果比肺叶切除差,然而随着高分辨率CT成像技术的发展以及对高危肺癌人群初筛的推广,更多Ⅰ期肺癌患者被发现,关于肺段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将对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的围手术期与影响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铺以小切口行肺大疱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02年10月,20例应用此法手术的肺大疱病例。全组男16例,女4例。年龄16—72岁,平均41岁。单侧病变18例,双侧病变2例,在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肺大疱单纯切除或肺楔形切除。结果:单侧病变均一次手术成功,双侧病变分二次手术,无死亡,随访1—4a,无1例复发,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铺助小切口切除肺大疱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生存期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肺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小细胞肺癌83例,肺腺癌103例,肺鳞癌8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g感染情况,并分析Pg感染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绘制生存曲线并利用Log-rank检验方法分析Pg感染与生存时间之间相关性.结果:小细胞肺癌组织(31.33%)及肺鳞癌组织(36.90%)中Pg感染阳性率高于肺腺癌组织(28.16%),且三者免疫组化评分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肺组织(P0.05);肺癌(小细胞肺癌、肺腺癌及肺鳞癌)患者中Pg感染与吸烟、饮酒、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同时Pg感染阳性组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且三种病理类型中,肺鳞癌患者Pg感染阴性组与阳性组中位生存时间之差显著高于肺腺癌与小细胞肺癌患者.结论:长期吸烟、饮酒会导致恶劣的口腔环境,Pg更容易在这种环境下感染并定植,从而促进肺癌的恶性进展,有效清除Pg可能延长肺癌(特别是肺鳞癌)患者的生存期,为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老年人胸部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996年6月至1998年2月,对32例年龄为60~82(平均683)岁的老年人施行VATS,其中局限性肺切除10例,肺叶切除5例,肺大泡切除3例,肺癌分期5例,胸膜活检、切除及固定术6例,血胸清肺修补、纵隔肿瘤切除及食管裂孔疝补术各1例。占同期VATS手术的377%。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9%。结论:由训练有素并充分了解老年人临床特点的胸外科医生施行VATS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于1998年8月采用胸腔镜技术辅助手术,在一巨大肺癌患者胸部作  相似文献   

6.
探讨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扶镜技巧。回顾性分析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20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均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总结术中扶镜技巧,并加以探讨分析。结果200例患者中,197例患者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8.75±11.47) min,术中失血量(92.32±10.51) mL,平均住院时间(5.27±2.30) d,4例患者因吻合口漏(1例),肺部感染(2例)和伤口愈合不良(1例)延迟出院;3例患者因肿瘤与血管紧密粘连,在胸腔镜下无法成功控制出血,随即中转开胸。结论: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是一个复杂的手术过程,扶镜质量会明显影响手术效果,扶镜手需严格掌握手术操作步骤,熟悉手术操作者的手术习惯,及时调整镜头角度和焦距,提高手术配合度,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探讨在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后患者主要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及术后的护理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住院行胸腔镜辅助下经颈、胸、腹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的81例患者进行了系统性回顾,然后通过分析总结,得到了新术式术后的护理方法。全组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0.99%(17/81),其中颈部吻合口瘘4例,管状胃瘘1例,肺部感染9例,乳糜胸2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在术后给予诸如心理、疼痛、康复等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并且积极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对于在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的患者,因手术的特殊性,术后应加强外科基础护理,除此以外,还应当给予多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中肿瘤出芽判断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中肿瘤出芽判断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2月有完整淋巴结病理学资料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92例,全数淋巴结检查,参照Ueno等的研究判断肿瘤出芽.结果:本组92例共切除淋巴结3036枚,平均每例取约33枚,92例结直肠癌中有47例出芽.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的程度(pN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呈显著性相关.肿瘤出芽对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和91.11%.结论:通过HE染色,镜下检测结直肠癌中肿瘤有无出芽来判断局部淋巴结转移,有助于快速确定结直肠癌患者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状况,对及时辅助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中肿瘤出芽与淋巴结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2004年1月-2009年12月有完整淋巴结病理学资料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112例,全数淋巴结检查,参照Ueno等的研究判断肿瘤出芽.结果:本组切除淋巴结3 809枚,平均每例取约34枚,112例结直肠癌中有51例出芽.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呈显著性相关.无...  相似文献   

10.
自1996年11月至2000年3月共收治各种胸部损伤和胸外伤后并发症187例,现对其中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处理的33例(17.7%)进行回顾分析。全组33例,男27例,女6例。年龄7~74岁,平均29.5岁。其中创伤性血气胸22例,创伤性血胸继发脓胸6例,创伤性浮动胸壁和创伤性肺内血肿机化各2例,创伤性乳糜胸1例。合并腹部损伤及多发伤各6例。胸部损伤左侧17例,右侧13例,双侧3例。全组均采用全身麻醉,31例双腔管插管,2例为单腔管插管。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中转开胸。手术包括:血胸清除、胸内止血术8例,单纯肺修补术7例,脓胸清除、胸膜纤维素及纤维板剥脱术6例,血胸清除、肺修补术5例,膈肌修补4例,胸导管缝扎、右下肺楔形切除及左上肺叶切除术各1例。10例采用标准的3切口施术,21例仅用2个切口,2例肺楔形切除及肺叶切除则作4~8 cm小切口。平均手术时间55 min(25~130 min),术后留置胸管平均2.6 d(1~9d)。术后并发症仅1例(3%),为伤口感染,经处理后痊愈。术后随访1个月至3年,均未再发生血胸,亦未见脓胸复发、胸内积血机化或胸廓畸形等。用电视胸腔镜处理经过认真选择的胸部外伤病人时,具有安全、微创、准确、有效的特点,可部分代替剖胸探查术。但对心脏大血管损伤大出血伴休克者,胸腔镜仍有局限性,应选择紧急开胸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01月至2012年1月间同一手术组收治的连续住院的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23例:腹腔镜组16例,开放手术组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D2淋巴结廓清手术.对所纳入的病例资料进行基线分析和临床结局的评价,定义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接受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平均检获淋巴结数为(42.75±11.68)枚,开放手术组为(24.71±10.21)枚,P<0.05;接受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为(8.50±2.10)cm,开放手术组为(15.71±4.50)cm,P <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5.63±3.67)d,开放手术组为(20.00±4.16)d,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平均手术费用为¥(7206.88±1031.52)元,开放手术组为¥(5134.64±1559.15)元,P<0.05;而两组患者的平均总住院费用相当P=0.21.结论:小切口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可以达到开放手术的淋巴结廓清效果,缩减住院时间,不增加总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连续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数据,探讨同一组术者行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对同一组术者连续开展的154例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分析,对于每一例患者的手术时间,采用累积和分析法(CUSUM)、风险调整累积和分析法(RA-CUSUM)绘制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比较学习曲线不同阶段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目、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CUSUM法得出曲线最大转折点在32例处,以此为分界将学习曲线划分为学习提高、熟练掌握两个阶段,两个阶段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资料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者熟练掌握阶段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目、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学习提高阶段(均P0.05).结论:通过CUSUM分析法对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进行精准剖析,表明术者驾驭该技术须累积的手术例数为32例.  相似文献   

13.
探究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疗效。选择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早期肺癌患者54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6例,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与研究组(28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置管引流天数、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上升(P0.05),且术后研究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应用于治疗早期肺癌,可行且有效,炎症反应程度轻。  相似文献   

14.
肺癌的袖式肺叶切除术联合肺动脉成形术是肺癌手术治疗方面的一大进步。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某患者 :男 ,60岁。因咳嗽、咯痰伴痰中带血3mo入院。查体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左肺呼吸音稍粗。X线检查 :左上肺阴影(左上肺中心型肺癌可能)。胸部CT :左上肺占位病变(左上肺中型肺癌可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左肺上叶开口处有肿瘤侵犯 ,活检后确诊为 :“左上肺鳞癌”。手术于全麻(双腔插管)下进行。术中探查见左上肺中心型肿块 ,直径约2 5cm ,肿瘤侵犯左肺上叶开口 ,并局限性侵及左肺动肺干的血管壁 ;肺门周围淋巴结肿大。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前哨淋巴结切除的规范性及术中临床可疑淋巴结检出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以蓝色染料作为示踪剂的规范前哨淋巴结活检,其中成功63例.采用印片细胞学的方法做病理诊断,前哨淋巴结切除过程中发现的临床可疑淋巴结单独送检,找出染色前哨淋巴结病理阴性而临床可疑淋巴结病理阳性的病例.结果:65例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检出率为96.9%,63例患者中共检出138枚前哨淋巴结.印片结果显示,13例患者前哨淋巴结阳性,其中染色前哨淋巴结阴性而未染色临床可疑淋巴结阳性的患者3例,占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的23.1%.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规范性及可靠检出临床可疑淋巴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手术不规范而遗漏阳性的临床可疑淋巴结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6.
曹学文 《甘肃科技》2001,17(3):33-33
心包内处理肺动静脉及部分左房切除治疗中心型肺癌,目的就扩大肺癌手术的适应症,增加肿瘤的切除率,使某些病情重的病人获得手术机会,得以延长生存时间。自1990年6月至1998年12月,我们共手术36例。全部病例经手术切除而临床治愈。1 临床资料男27例,女9例,年龄36-62岁。影像诊断学分类:肺癌均为中心型。左肺22例,右肺14例。鳞癌17例,腺癌12例,大细胞癌1例,小细胞癌4例,腺鳞癌2例。胸部X线片显示:肺门肿块均>3cm×3cm。纤维支气管镜析查:癌肿侵及主支气管,主支气管狭窄,部分堵塞12例,支气管腔被癌肿堵塞并肺叶不转9例,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行D2 或D3 术式的近端胃癌标本 ,全数摘取淋巴结 ,比较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淋巴结切除数目 ,按 1997年修订的 5thTNM分期判断预后。结果 :32例共取淋巴结 2 0 15枚 ,平均 6 3枚 /例。近端胃切除 5 7枚 /例 ,全胃切除 70枚 /例。按新的分期 ,N1、N2 、N3 病例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36 .46 %、11.0 5 %、0。结论 :随着癌肿侵犯范围的扩大 ,必须扩大淋巴结切除范围 ,新的定量N分期优于旧的定性N分期  相似文献   

18.
武文斌 《甘肃科技》2021,37(20):126-128
对比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86例,按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给予VAMT治疗,对照组43例给予VATS治疗.比较两组手术耗时、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疼痛程度(术后1d、4d、7d采用VAS评估疼痛程度)、并发症(胸腔感染、肺不张、切口延期愈合)和复发情况.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VAMT治疗自发性气胸均疗效较好.VAMT治疗自发性气胸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更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脉冲式与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单孔或两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脉冲式竖脊肌平面阻滞组(IESPB组)和恒速连续阻滞组(C组),每组36例。比较两组术后48 h内地佐辛补救镇痛用量,术后2、4、6、12、24、48 h静息及咳嗽疼痛数字评分(NRS),首次阻滞后9、18、31 h阻滞的皮区数目及切口对应肋间的机械痛阈值,术后24、48 h的QoR-15评分及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便秘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纳入患者72例,最终63例完成研究(IESPB组32例,C组31例)。与C组比较,IESPB组术后48 h内地佐辛用量显著减少,术后4、6、12、24、48 h咳嗽NRS更低,首次阻滞后9、18、31 h阻滞皮区数更多,其两孔手术观察孔对应肋间的机械痛阈值更高,术后24及48 h的QoR-15评分更高,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P<0.05)。其余各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脉冲式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阿片类药物需求更低,阻滞皮区更广,恢复质量高,镇痛效果较...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下一侧全肺切除及部分心房血管切除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在体外循环下对中心型肺癌患者进行一侧全肺切除及部分心房血管切除手术的术后护理要点及操作体会,指出此类手术护理的关键在于确保血动力学稳定和呼吸道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