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系统识别是现代控制过程的关键环节.本文提出了一种识别弱非线性振动系统参数的方法.本方法中,参数识别的数学模型是系统的一阶近似频率响应函数.首先,用多尺度法导出弱非线性强迫激励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接着,利用非线性参数变换将此频率响应函数变换为系统参数的线性函数,在此基础上用最小二乘法识别系统的参数.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检验了方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在建立步进电动机驱动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单步响应采样,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确定系统的各个参数.并用数字仿真与采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各个参数的正确性.为步进电动机驱动惯性系统的优化控制作准备.  相似文献   

3.
遗传算法在汽轮机调速系统参数辨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常规参数辨识方法在进行汽轮机调速系统参数辨识时存在的局限性,在对华阳后石电厂6号机组(600MW)汽轮机调速系统模型参数进行辨识时,采用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参数辨识方法,并利用Matlab及其Simulink工具箱予以实现.这种方法对现场试验条件的要求不高,试验时可以根据机组实际情况选择测点,并且可以较好解决非线性环节参数的辨识问题,比较适合于汽轮机调速系统的参数辨识.结果表明,辨识所得的模型参数能够满足电力系统分析对汽轮机调速系统模型准确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自适应动态寻优极值调节控制的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动态寻优方法,解决了极值调节控制系统运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问题.当系统的参数发生漂移后,应用以往的寻优方法,必须使控制系统停止运行,然后再次辨识系统的参数,进行调试.该方法的突出优势是在自动寻优的过程中,不仅能自动辨识极值调节控制系统的参数,还能自动适应参数的漂移,从而保证控制系统运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贝叶斯推理的水环境系统参数识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克服监测数据有限而且存在误差给水环境系统参数识别带来的困难,以一维河流水质模型方程为例,构建了水环境系统参数识别的贝叶斯算法.结合模型参数的先验分布和水质监测数据,通过贝叶斯定理计算获得了表征参数分布规律的联合后验概率密度函数.通过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模拟对后验分布进行了采样,获得了参数的后验边缘概率密度,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参数的数学期望等统计量.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贝叶斯推理获得的模型参数估计具有很高的精度.此算法构造直观、简单,成功解决了水环境系统参数的可识别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利用非线性时不变振动系统的响应,根据线性模型识别出的线性参数的时变性质判断非线性项的存在、估计系统非线性因素的问题.大量的算例表明,据此判断非线性项的存在是可行的.文中还分析了利用具有非线性项的时变系统的响应,根据线性系统模型识别线性时变参数的问题.模拟计算表明,利用非线性系统的响应籍助线性模型,可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较好的识别出系统的线性时变参数。  相似文献   

7.
在非线性参数振动系统动力分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际物理系统的分叉特性进行了研究.着重讨论了系统物理参数与不同拓扑结构分叉响应的对应关系及力学性质,指出实际物理系统可能产生分叉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针对工业控制过程中常见的时滞系统,给出了一种快速计算PI控制器所有稳定参数集的方法,推导了系统开环不稳定情形下稳定控制器存在的必要性条件.通过在该稳定参数区域上进行性能指标寻优,可以得到满足控制器设计性能指标要求的PI控制器参数区域.仿真实例表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传输控制协议和随机早期检测拥塞控制算法,提出多路由器网络拓扑下系统的改进型离散时间映射,采用解析及数值方法研究该映射中出现的分岔现象及混沌,给出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借助分岔图讨论稳定区域附近参数变化对系统特性的影响,给出边界碰撞分岔产生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参数的微小变化会导致系统动力学特性的频繁改变:边界碰撞分岔导致队列长度的大幅度振荡,在增大端到端的时延抖动、降低链路利用率的同时,使得系统对参数表现出极端敏感性;在配置系统参数时,应尽量避免亚临界分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由于理论上全景图像柱面展开算法比较复杂,在系统中占据的时间开销非常巨大,并且在展开过程中需要知道摄像头的焦距,镜头的双曲面方程等内参数,以及与相机位置关系等外参数,而这些参数在某些系统中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理论上全景图像柱面展开方法在真实的系统中是很难应用.在介绍全景图像理论柱面展开算法的基础上,对该算法进行了优化,并对这2种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采用该改进算法满足了实现实时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武钢连铸二冷水系统冷却效果不佳问题,对二冷水压缩空气控制系统、喷淋水控制系统和喷嘴特性等现状逐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二冷水压缩空气压力控制不稳,不能实现喷淋水、气的自由调控,以及由于喷嘴流量调节方法不当使得铸坯宽度方向上温差大,其结果导致了铸坯边角裂纹。解进方法是调整压缩空气控制方式,在支路上安装调节阀、压力检测器及流量计,优化二冷水、气配比参数,最终实现二冷水系统冷却效果的精确控制。二冷水系统改进后的效果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空调用冷却水系统变流量运行的可行性.与只改变冷水机组和冷却水泵运行台数的运行管理方式相比较,冷却水系统通过水泵变频调速,实现变流量运行,其经济性相当显著.同时分析了变流量运行时附加设备的回收期.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CSP热轧双相钢后段超快速冷却生产的稳定及产品组织的均匀性,需实现带钢生产过程中冷却水压力的高精度控制.结合包钢CSP后置超快冷设备和工艺特点,针对带钢冷却过程中集管压力波动问题,分别设计了动力泵压力闭环与溢流阀模糊控制的联合控制法及动力泵压力闭环与溢流阀压力闭环联锁控制法.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案,带钢冷却过程中头尾段集管压力控制在0.85±0.05 MPa,带钢中间段集管压力控制在0.85±0.01 MPa,实现了低成本热轧双相钢后段超快冷过程供水压力的高精度控制,很好地满足了该厂CSP热轧双相钢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4.
邱冬冬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6):3892-3895
在雷达应用中,冷却系统是整个发射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船载雷达系统而言,水冷方式与其他冷却方式相比有着更好的效能比和应用价值.通过对船载大功率放大器水冷系统工作现状以及其局限性的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法.以现有设备为依托、以设备主要的参数指标为依据,从工作原理、流量计算、控制保护系统的设计改进等几方面详细描述了整个改进方案,并指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和细节问题.以船载高功放水冷系统为原型,对各类雷达水冷系统的改进都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冷却水温度、流量和扬程等因素对水源热泵系统能效比的影响.以空调冷负荷和冷冻水参数作为控制目标,提出了包含水源热泵机组能耗的冷却水系统能效比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地表水直接进入热泵机组的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和以板式换热器间接换热的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能效.结果显示,冷却水温度变化对能效比的影响大于冷却水系统静扬程变化对能效比的影响.部分负荷工况下冷却水温度为23~24℃时系统能效比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肖朋金  马翠红 《科技信息》2009,(29):I0052-I0053
由穿水冷却技术形成的螺纹钢,其穿水后的温度直接影响到螺纹钢的质量,如果能够对螺纹钢穿水温度进行实时评价和控制,将能提高螺纹钢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实时专家控制系统。此方法可以有效的克服了以往专家系统知识获取的瓶颈,为实现螺纹铜穿水温度实时、准确地评价和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冷却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冷却系统是通过循环冷却水带走压缩机系统部分热量,以确保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稳定运行.根据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特点,阐述了冷却系统的组成,并对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微机测控系统对冷却系统进行自动检测和控制,减少了工作量,实现了智能化控制.试验数据说明冷却系统对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的工作性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8.
针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稳定运行控制难的问题,提出了利用两点法和三点法建立水处理在线排污量的控制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通过实验室模拟,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提出了利用两点差分法来计算系统排污量,用此方法可以实现循环冷却水系统低成本、自动控制、稳定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大体积混凝土冷却通水智能控制系统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冷却通水效率,保证工程质量,研制大体积混凝土冷却通水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对混凝土冷却通水的流量和水温的数据进行自动采集,结合混凝土内部温度,根据仿人工智能控制算法计算通水流量,对流量进行自动调节,并应用于锦屏水电站混凝土大坝.实现了冷却通水控制的标准化、自动化运行,加强了混凝土温控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对热轧板带钢超快速冷却设备作了简要介绍.通过带钢轧制过程参数耦合控制及冷却水精度设定,使冷却水流量快速调节实现目标值±0.5m3/h的偏差.根据热轧生产工艺制度要求,对超快速冷却过程建立温度计算数学模型.通过控制系统功能间的最优化设计,采取合理的冷却策略,使中间温度及卷取温度控制精度达到目标值±15℃范围之内,使热轧板带钢超快速冷却工艺逐步稳定合理.系统投入使用后,具有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温度命中率,显著提高了带钢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