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澍是中国由古代向近代转变时期的杰出人物.他是中国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核心,清嘉道年间经世思潮的倡导者和力行者.他积极推行改革,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整理财政,特别是开发两江地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堪称中国近代经济改革的先驱.  相似文献   

2.
论贺长龄的经世思想对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长龄是湘籍经世派的杰出代表,他的经世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对近代湖南经世人才群体中的唐鉴、陶澍、贺熙龄、魏源等人和湘军人才群体中的杰出首领曾国藩、左宗棠及重要人物罗泽南、刘蓉、郭嵩焘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陶澍和严如熤都是"湘系经世派"的重要成员,对嘉道年间经世思潮的兴起,都有过重要的贡献.陶、严两家是世交,陶澍、严如熤不仅十分友好,联系密切,而且都能勤政恤民,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特别是他们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主张舆地经世,他们的《蜀輶日记》、《苗防备览》、《三省边防备览》等著作,不仅是当时经世实学的楷模,对政治、经济、军事都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陶澍是清朝嘉道年间的能臣干将,为官期间,在漕运、盐务、币制及水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陶澍是清嘉道年间极有名气的诗人,在他周围聚集了当时一大批诗人.著名的宣南诗社(初名消寒诗社)就是陶澍等人发起建立的,诗社成员亦视陶澍为诗社的领袖.宣南诗社是一个文艺团体,多由南方各省在京的有功名的中下层官僚组成,前后成员有68人.他们的诗作不仅"润色太平业,歌咏同朝美";而且关注国计民生,倡导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6.
贺长龄经世思想形成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长龄是湖南近代人才群体和湘籍经世派的杰出代表,其经世思想十分鲜明.他的经世思想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时代的召唤:深刻的社会危机的刺激和较为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提供的方便;二是他自身的努力:以理学为主,兼采汉宋,吸取经世精神;三是家庭和朋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洋务运动时期的官派留学生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创举和飞跃,它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科技、外交、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杰出人才,在洋务派的主持下,形成了关于留中学生的选拔、管理、经费筹措以及学成回国后的任用和奖励等一整套制度,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先达之士和后起之秀的相互帮助,是文化领域中人才蔚起的必须条件。左宗棠能够脱颖而出,在三个方面得力于陶澍。左宗棠与陶澍的交往是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佳话。  相似文献   

9.
经世主义是中华元典的"伦理-政治型"的传统精神,晚清经世致用思潮是这种传统精神在古今、中西的冲撞对话中的历史贯通。在晚清社会政治巨变时,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的经世思想出现了其如实用性和扩张性等共通性,但也都具有其独特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张倩 《科技信息》2011,(17):173-174
本文从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和福建船政学堂这三所洋务派兴办的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译书活动着手研究,得出洋务派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且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和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页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1.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一期发表了王炳护先生的大作《鸦片战争前夕地主阶级改革家陶澍》,拜读之后,深受启发,确为优秀之作。关于陶澍的生平,王文是这样介绍的:“陶澍,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少年时期的陶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曾就学于岳麓书院。嘉庆七年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并历任四川乡试考官、御史、吏部掌印给事中,四川川东兵备道;道光朝担任山西、福建按察使、安徽布政使、巡抚,江苏巡抚,官至两江总督兼理  相似文献   

12.
洋务派对近代中国教育的最大贡献在于引进西方模式的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洋务派的教育观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决定了洋务派的教育事业具有浓厚的半封建性和半殖民地性,新式教育事业的创办并没有给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体制形成很大的冲击,也没有给近代中国带来新式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3.
近代湖南新政,刺激着政治上的新旧之争,使保守与激进更趋于极端.以陈三立为代表的渐进变法思想,泯除新旧,逐步建立民主政治,立根于人才固本之论,其政治品格昭示近现代知识分子经世务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陶澍著作考     
许乔林校订的<陶文毅公全集>并不是陶澍的全集,而只是一个分类编纂的选集.陶澍流传至今的著作,可分奏疏、文钞、诗歌、专书四类.奏疏今存1156篇,主要保存在<陶云汀先生奏疏>、<陶云汀先生题稿>中;文钞包括散文、赋与骈文,共存400多篇,主要保存在<印心石屋文钞>中;诗歌1500多首,主要保存在<陶文毅公全集·诗集>中;专书有<蜀輶日记>、<陶渊明集辑注>、<陶靖节年谱考异>.此外,我们新搜辑到散文数十篇、诗歌十多首、对联100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陶文毅公全集》中之有关材材及陶澍修复岳麓书院内之"杉庵"和复制《麓山寺碑》等事迹,考证其幼年确曾随父陶必铨就读岳麓书院,从师罗典受业,是岳麓门生无疑,并与对此持异议的同志商确.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后半期,在中国出现的以外语为基础的军事学校和技术学校,是中国最早的近代职业学校。这类学校由中国洋务派官员创办,外语与专业技术相结合,多请洋人用洋文授课,实行严格的考试与管理,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魏源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界碑式”的人物。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轨迹是由经学而史学,其成就不在经学而在史学,他以史学为经世之术,开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过渡之先河;魏源晚年专心于佛学,作为中国走向现代世界的先驱者,他的思想具有了现代意识的“异端”色彩。  相似文献   

18.
试论冯桂芬     
冯桂芬(1800—1874年),是我国近代地主阶级新经世派的代表。他不拘泥于“古圣先贤”之道,主张研究西学,吸取“诸国富强之术”,补救中国之不足;并针砭时局,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与建议。本文将就冯桂芬在思想、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观点作些探索。一冯桂芬,江苏...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70年代,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一部分地主官僚士大夫,如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陈炽、陈虬、汤震、何启,胡礼垣等。他们是中国第一代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意识的知识分子,是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和政治代言人。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他们力主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全面改革,由此揭开了中国近代法律思想转型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周学熙是中国近代颇有业绩的实业家。从事实业和职业教育是他毕生的追求,而重视人才、培养人才,严格管理人才则是他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他不仅大力培养国内专业技术人才,重金聘请国外职业技术精英,而且注重发掘女子职业人才资源,并由此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职业人才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