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元14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此时的东方小说没能象欧美小说那样受到进步思潮的冲刷洗礼,并形成对宗教禁欲主义的反叛;而是处于程朱理学、禁欲主义的控制之下,理学占据着思想统治的宝座,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使得人们谈“欲”色变,惟“理”是从,  相似文献   

2.
试论"乡土小说"向"农村小说"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期的“乡土小说”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小说”是有很大区别的。从经济形态之别和基本主题与题材转换,社会关系之别和基本场景与情节转换,价值体系之别和主要人物与主导风格转换这三方面论述“乡土小说”向“农村小说”转换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李光地是清康熙中叶一位重要的理学家,是清前期官学化理学的典型代表。他的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理即性”思想,强调儒家伦理的亲和特性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蔼然”、“肃然”之情,以性的“生生之德”和“一体之仁”来说明现实制度的亲和力。以李光地为代表的清初官方理学在强调“理”的控制性的同时,也逐渐使理学走上实用化、实利化和世俗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朱熹理学中“道心”、“人心”、“天理”、“人欲”以及“义”、“利”诸伦理范畴的简略论述,分析了朱熹理学“义利之辨”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抽象继承法"引起争论原因及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的“抽象继承法”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引起学术界强烈的争议,至今尚未澄清。为此,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深入地剖析冯友兰“抽象继承法”引起学术界强烈争议的原因。主要是“新理学”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左”倾思想的影响,再结合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对“抽象继承法”进行合理的评析和确认。  相似文献   

6.
叶灵凤是我国20世纪20、30年代新文学的著名作家,他早期的小说,以情欲和性爱为主要题材。结合社会背景与文化语境,可知叶灵凤早期的小说是从人的本性出发的,他指出情欲是人的自然本能,对禁欲主义的牺牲品和爱情至上主义者进行了批判,肯定了性爱在爱情婚姻中的重要地位,确立了其人本主义的性爱观,文学史上应有其地位。  相似文献   

7.
刘颖 《科技信息》2007,2(2):144
在19世纪中叶,文坛出现桐城派“中兴”的局面,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部分桐城派文人的不懈努力也是促成桐城“中兴”的因素之一,本文试从此处入手,着重分析兼备文学素养和政治地位两方面条件的曾国藩,在桐城“中兴”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作为20世纪的著名小说家之一,昆德拉被看作是小说的“立法者”。他小说的“词典体”因素展示了文学在竞争时代的可能性,反映了时代精神,给中国文学很多启示,并开启了一种“敞开”写作的潮流,显示了小说这一文体的不朽价值。  相似文献   

9.
长篇小说《金瓶梅》成立于社会风气空前糜烂的明代末年。明王朝建国以后,最高统治者以程朱理学为统治思想,对全国,特别是对士人阶层实行了严酷的思想统治,程朱之外,皆为异说,形成了“此亦一述朱,彼亦一述朱”的僵死局面。但到明朝中叶以后,程朱理学发展为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倡导“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主宰和本源,把程朱理学所强调的具有封建伦理道德属  相似文献   

10.
史铁生的小说创作通过人物塑造的“虚”化、情节结构的“虚”化、对话场景的“虚”化等文体策略,突破了传统的小说文体模式,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小说文体。  相似文献   

11.
“奇”的观念,源于人类为了生存而与自然界的斗争,并因此而与神话结下不解之缘;神话以“奇”为美的艺术传统,逐渐形成小说美学传统。明代后期,提出了“奇”与“正”、“幻”与“真”的命题,从而赋予“奇”的观念以现实内容。世情小说把世俗世界引进艺术世界,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已完成由“神”向“人的过渡。小说以“奇”为美,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思想、审美思维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理学因素是八股文的主旨要求,也是众多小说作者的文化取向。明清小说作者在故意标榜和渗透之下,儒家理学也尽显其中,一些小说的理学色彩还特别浓重。明清小说中包含的理学内容,很多时候是通过与科举相关的人物、事件和语言来表现的,理学与叙事融为一体,使小说的理学色彩得到了强化。  相似文献   

13.
朱熹论"义"     
马继武 《潍坊学院学报》2004,4(1):100-101,104
本文以“义”为题。简略论述了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义”这一伦理范畴的诠释,认为朱熹所论之“义”。大致上可从两方面加以理解:(1)义者,天理之所宜;(2)义者,心之制。在此基础上。朱熹又将“气质之性”与“理”、“气”相混杂。进而杂揉以阴阳五行观念,对人所具有的“义”之品性加以限定。  相似文献   

14.
话本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种文学样式,从文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很多。从修辞史的角度切入,专就话本小说“题目”的形式进行定量统计与计算分析,这对揭示话本小说在“题目”这一修辞“标的”方面的具体情况及其历史演进的基本轨迹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朱陆之争不仅反映了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而且推动了理学自身的演进,可以作为解读清代前期理学走势的一条主线。朱陆之争在学术和政治两个层面影响和推动了清代前期理学的演进。在学术层面,将理学由“尊德性”转向“道问学”,使“道问学”成为清代理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在政治层面,对王学的政治伦理批判深刻影响了清朝意识形态的确立。清代前期是理学继续发展的时期,理学主要围绕关于朱陆异同问题的考证向着“道问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病毒病是人类发现最早的植物病害之一。在18世纪中叶,英国就发现了马铃薯“退化”现象,随后各国相继发现此现象。“退化”导致马铃薯产量、品质降低明显,甚至无法留种,从而引起人们对“退化”的重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并不清楚起“退化”的真正原因。随着对病毒研究的深入,直到20世纪初,才认识到退化是病毒侵染所至。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文学主潮是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核心的美学追求是反叛性、先锋性、试验性,是对既有文学规范的颠覆。昆德拉在传承现代小说的共有特点的同时,以思索存在的视角,在哲学的终点处建立了自己的起点,展示了未来小说的前景以及小说样式的多种可能性,把小说的疆域从现实的维度拓展到可能性的维度。  相似文献   

18.
普列姆昌德创作思想散论王燕在20世纪初中叶的印度文坛上,普列姆昌德①是一位以具有坚定的民族主义立场和强烈的民族情感著称的小说家。从1903年开始其创作活动到1936年辞世辍笔,他先后创作了15部长、中篇小说和300余篇短篇作品。他早期用乌尔都语“写作...  相似文献   

19.
简析十八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平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八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平等思想,第一次运用直接理论的形式正确地揭示了私有制是造成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并设想通过建立公有制社会来消除不平等现象,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他们的平等观陷入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不是实现平等的正确道路,只有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才是实现平等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生态人”指的是反映在生态法上的人类形象。20世纪中叶以来,生态危机日趋严重,传统的“主客二分”的研究模式不能解决日益紧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有必要确立新的“生态人”模式。与“经济人”、“社会人”相比较起来,生态人是“大我”的人,是“利他”精神向其他物种扩展的人,是“有限理性”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