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鞍山市站前商业中心区改造规划与实践的研究,分析了交通环境、空间环境、历史与文化环境在城市商业中心区改造的重塑问题.城市商业中心区的立体交通系统是人车分流的需要,也是商业活动的前提和命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商业空间环境的塑造原则;商业中心区的"场所感"和"可识别性"是塑造城市历史与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规划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生态规划中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规划过程引起的不确定性以及决策分析中的不确定性.通过采用灵敏度分析法、误差传递函数法、控制论方法等不确定性理论和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减小城市生态规划中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弹性规划"的构想,它包括规划目标的"弹性"和规划方案"弹性".通过限定范围消元法与范围连续扩展法优选,弹性规划使城市生态规划既能满足城市生态化水平发展的要求,又能考虑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需要.针对目前南宁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并结合南宁市城市轻轨线路规划和建设、用地布局,提出南宁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思路.为推进南宁市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建设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英涛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29(3):325-327,330
通过对鞍山市站前商业中心区改造规划与实践的研究,分析了交通环境、空间环境、历史与文化环境在城市商业中心区改造的重塑问题。城市商业中心区的立体交通系统是人车分流的需要,也是商业活动的前提和命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商业空间环境的塑造原则;商业中心区的“场所感”和“可识别性”是塑造城市历史与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会展经济空间聚集对改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竞争力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南宁是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南宁的城市空间会不断的扩大,在扩大的过程中,通过经济增长极来推动南宁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该文对南宁会展经济空间聚集现状开展了调研工作,对南宁会展经济空间聚集现状的不足,提出解决方案及规划对策,使其会展经济空间进一步高度聚集,带动南宁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消除机器手臂空间轨迹规划中采用一般插补法产生尖角的问题,结合空间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算法,提出一种新的圆弧连接匀速直线插补法,并引入"拟合度"的概念,在Matlab环境下对算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该算法以及对拟合度的调整可以获得最优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7.
城市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化将对改善城市生态质量起着重要的调节和示范作用.本文论述了城市居住区环境空间的绿化形式、绿化规划及绿化设计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
本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武汉市自然环境与建设方针,探讨武汉市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问题,认为武汉市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切实做好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规划;②合理规划生态绿地空间;③规划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使二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发展的基本主题,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我国实施的基本战略之一.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区域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空间信息系统技术,能够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科学决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R S、GIS、GPS技术集成和利用GMS技术发展起来的空间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蒋立红  石蕾  熊玲 《江西科学》2009,27(1):89-94
本文在总结国际国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成果的基础上,从现实性和必要性2个角度对江西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江西省省域范围内大部分城市已经进入地下空间利用时期,部分城市已经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时期。进行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有利于江西地下空间及城市群的健康持续发展。建议江西省在进行地下空间规划时,应该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和分层布局原则,做好重点城市地下30m以上重点层次的地下空间规划,其中重点做好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人防设施等四类重点项目的规划。最后,对江西省地下空间规划及实施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一般Banach空间上一类非凸向量最优规划,提出了Banach空间上一类非凸向量最优规划的一个Mond-Weir型对偶问题.基于问题自身的结构特点和利用定义在Banach空间之间的映射不变凸性,获得了对偶问题新的弱(强)对偶结果.在满足Slater型约束品性条件假设下,严格证明了对偶问题新的弱(强)对偶结果.所获得的对偶性研究结果涉及的是一类多目标规划建立在一般Banach空间上,且目标函数及约束函数为不可微强紧Lipschitz.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流动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模型,并基于"精英空间"分析了城市新的空间极化产生的机理和结果.以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样本数据进行区位商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探讨了信息时代新的城市空间极化现象.研究表明:流动空间通过精英空间来影响城市空间极化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集聚,是人力资本、财富和科技知识的空间集中.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评价和优化改进规划方案,建立了以功能耦合度为评价目标的城市地下空间详细规划方案评价方法体系.从功能类型、开发规模、空间布局以及相互联系4个方面建立了3层次11项底层指标的城市地下空间详细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地下空间功能类型多样性、地下空间容积率、地下空间开发强度一致性等评价指标,并在指标设计中采用了ShannonWeaver指数、变异系数等数学方法.同时还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组合权重赋值方法的综合评价方法.最后以无锡市城市地下空间详细规划为实例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反映技术方案样本的特征差异,可有效评价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居住区是城市生活空间的主要载体,居住区规划和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从规划理念、规划方案、建设实施到运行管理,都必须有全新的思路和规划理念.而规划是龙头,居住区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空间质量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因此,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该以打造良好生态环境、保证生活空间质量为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与开敞空间的有机融合、注重功能分区与多种空间的优化组合、注重安全防卫和邻里活动空间的合理设置、注重服务设施的完善与生活空间的综合利用,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不断优化和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转变城市滨水区规划的价值理念,突出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在规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城市滨水区规划应该坚持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于公共空间理念的基本内涵和价值意蕴的分析过程中,梳理公共空间理念的规划原则和实践操作规范。结果城市滨水区规划的公共空间理念颠覆了传统规划理念所遵循的抽象性空间设计模式,拓展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具体性空间设计模式。结论城市滨水区规划的公共空间理念及其基本原则为当代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空间设计、文化空间设计等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原则规范。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GIS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将传统的交通模型与GIS相结合,可建立、编辑、显示、查询和管理交通规划的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对交通规划数据库的地理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将交通规划中具有空间特征的信息进行可视化表达,将有利于进行交通规划的数据处理及交通评价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未知复杂环境下机器人的局部路径规划,提出了一种新的局部路径规划方法,使机器人自主探测周边障碍物情况.通过滚动窗口计算局部目标等途径进行路径规划,从而实现机器人无碰撞到达全局目标点.该方法可以使机器人在未知复杂环境中较快较好地进行路径规划.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西部中小城市过境公路演变为城市道路的现象,揭示其本质内涵,为编制科学合理的综合开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平凉市崆峒大道综合开发规划实证分析,探讨城市空间走廊综合开发规划的编制。结果空间走廊的综合开发规划,包括总体布局、道路交通体系、绿地景观体系、地块控制性经济技术指标与规划设计条件、沿街建筑景观设计意向等。结论过境公路改造成城市道路必须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充分关注其两侧用地的功能、结构、形态、交通和景观等诸因素,采用综合开发的手段,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健康的空间走廊。  相似文献   

19.
范恩友 《科技资讯》2005,(24):119-120
城市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化将对改善城市生态质量起着重要的调节和示范作用。本文论述了城市居住区环境空问的绿化形式、绿化规划及绿化设计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受新经济社会思潮的影响,国外城乡规划扭转了物质功能主义规划的传统,转向"以人为本"的空间利益公正视角的物质与社会目标规划方向发展。方法根据相关文献总结分析国外农村建设规划的特征及现状,然后分析当前中国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农村居民利益保障视角探讨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出空间利益的公正,并结合陕西省铜川纸坊村新农村规划建设加以分析。结论空间利益公正的保障体系构建能使新农村规划更加现实,真正在规划上达到和谐社会的要求,为中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为传统规划模式的创新提供理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