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光亮裸甲藻的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光亮裸甲藻的最大生长率Kmax为1.84(第2天),指数生长时期的K值为0.9(第6天),第9天后,当细胞密度达3.6×10^3cells/ml时,K趋近于0。在F-F4培养液中,这种甲藻的细胞密度和生长率差别不大,F/8-F/64培养液中藻细胞密度和生长率在第4或第5天后明显下降,这显然与培养液中的营养盐馈乏有关。  相似文献   

2.
比较研究了有壳甲藻甲片的处理和观察方法,包括2种甲片分离法:壳壁剥离法和原生质去除法;5种甲片染色法:锥虫蓝法、固绿法、I_2-HI-水合氯醛法、I_2-KI-水合氯醛法和荧光染色法。发现用荧光染色和经壳壁剥离法处理后用I_2-KI-水合氯醛染色液染色的样品,观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赤潮甲藻分类学方法研究(一):有壳甲藻甲片的解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研究了有壳甲藻甲片的处理和观察方法,包括2种甲片分离法:壳壁剥离法和原生质去除法;5种甲片染色法:锥虫草图法,固绿法I2-HI-水合氯醛法I2-KI-水合氯醛法和荧光染色法。发现用荧光染色和经壳壁剥离法处理后用I2-KI-水合氯醛染色液染色的样品,观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休眠期是甲藻和硅藻抵御外界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有效的生理反应机制,也是许多赤潮藻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生活阶段.从生态分布、生态作用尤其是在赤潮生消过程中的作用等角度简述了海洋浮游甲藻和硅藻休眠期的生态学的研究情况,并对二者的生态学特征进行比较.甲藻孢囊和硅藻休止细胞在海洋沉积物中的丰度有明显差别,前者较后者具有更明显的季节性萌发能力.温度和光照是影响二者萌发的重要生态因子,温度是甲藻孢囊萌发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光照是硅藻休止细胞萌发的触发因子.二者在种源策略和生态特征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群落演替模式和引发藻华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在南京发现的蓝色裸甲藻,测定了它的藻胆色素。证明蓝色藻胆蛋白不是山“胞内蓝藻”(Cyanellen)所提供。电子显微镜的扫描表明细胞表面有众多的突起,不是光滑的;横沟内的鞭毛不是“带状”而是由细纤维丝膜状物拉着的螺旋形。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该藻有两个类型的细胞核,即“甲藻核结构”(Dinocaryotic structure)和“真核结构”,(Eucaryotic Structure),真核与叶绿体有一个共同的膜的包被,有一个与原生动物相近似的伸缩泡系统。叶绿体是分枝状,在细胞的边缘位,但也有其它形态。有淀粉颗粒而无“造粉核”或称”“蛋白核”(Pyrenoid),多数位于叶绿体外或之间,类囊体与一般甲藻不同,不是三个排成一条“带”而是两个排列成“带”。有发达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鞭毛不论纵沟内的或横沟内的,其横切面,均为9+2的形式,其纵切面是由纤维丝成束的结构。蓝色色素提取物,可见光最大吸收峰为456nm,与隐藻藻胆色素十分相似。从细胞亚微结构及其色素性质,作者认为它是藻类演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类型的甲藻共生体。  相似文献   

6.
于2005年4~5月,在长江口外及浙江中南部海域设置5个采样站点,获取了15~40 cm的沉积物柱状样,分层研究了甲藻(dinoflagellates)孢囊的垂直分布.在本研究中共鉴定出46种甲藻孢囊,其中自养型19种,异养型27种.长江口海域复杂的流系特征及环境状况对孢囊分布有明显影响,致使孢囊丰度较低,平均丰度为366.2cysts·g-1,且无明显垂直分布规律.锥状斯氏藻孢囊是最为丰富的自养型甲藻孢囊,平均质量分数介于17.0%~28.9%;异养型甲藻孢囊以原多甲藻属为主,平均质量分数为29.5%~53.6%,其它类型孢囊仅零星分布.有毒藻亚历山大藻孢囊在各站位均有分布,但丰度较低,最高值仅为68.1 cysts·g-1.  相似文献   

7.
海洋浮游植物休眠期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眠期是甲藻和硅藻抵御外界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有效的生理反应机制,也是许多赤潮藻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生活阶段.从生态分布、生态作用尤其是在赤潮生消过程中的作用等角度简述了海洋浮游甲藻和硅藻休眠期的生态学的研究情况,并对二者的生态学特征进行比较.甲藻孢囊和硅藻休止细胞在海洋沉积物中的丰度有明显差别,前者较后者具有更明显的季节性萌发能力.温度和光照是影响二者萌发的重要生态因子,温度是甲藻孢囊萌发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光照是硅藻休止细胞萌发的触发因子.二者在种源策略和生态特征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群落演替模式和引发藻华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检出台湾海峡两个季节的表层水悬浮颗粒样品中的甾醇4α,23,24-trimethyl-5α-cholest-22-en-3α-ol,该组分被认为可用来指示甲藻。  相似文献   

9.
厦门岛东海岸沙滩底栖甲藻的春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春季,对厦门岛东海岸黄厝沙滩底栖甲藻的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初春甲藻数量少,而春末夏初数量显著增多,由春初的0-20个/1000g湿砂增加到春末夏初的几千个/10g湿砂,相差3个数量级以上;Amphidinium britanicum和Adenoides eludens为春季优势种;Gyrodinium viridescense和Peridinium quinquecorne在5月份数量明显增多,与温度升高以及工栖藻类各类群总量增加有密切关系;底栖甲藻的总细胞密度和主要优势种的细胞密度呈由高潮向中、低潮带增加的趋势,还探讨了超声波处理在野外底栖甲藻定量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用PCR扩增裸甲藻和微小原甲藻rRNA基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赤潮种裸甲藻(Gymnodinium sp.)和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为试验材料,以不同方法提取其基因组并进行纯化,然后采用PCR方法扩增其rRNA基因,包括18S,28S和ITS片断,并进行扩增条件的比较和优化,得到两种藻的最佳DNA提取条件和PCR扩增条件.裸甲藻和微小原甲藻的DNA提取宜采用改良的CTAB方法;并需对粗提取的DNA用CTAB方法进行纯化.两种藻的最适模板浓度为纯化后模板1.0~2.0μL;最适Mg^2 浓度为2.0μL(25mmol/L);ITS引物PCB扩增的退火温度为50℃,而18S三对引物的退火温度均为55℃,28S的退火温度为54℃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矿井涌水量预测难以得到理想结果的原因,指出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是其关键,并从系统理论和统计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进行地下水稳定性判断的依据,提出了从系统状态估计入手进行地下水系统稳定性判断的方法。参7。  相似文献   

12.
从混合气体系统中任意两个组分的速度的几率分布出发,在证明了从速度坐标集合到速度坐标集合之间的速度坐标变换为正则变换的情况下,本文作为柯尼希定理的应用之一,较为详细地给出了推导相对速度分布、质心速度分布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以及间断,是数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流行的教材中对这些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为此,本文探讨了以上几个概念,并提出了合理的定义,特别是给出了二元函数间断点的合理定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模拟和预测定向井的井眼轨迹,需要确定岩石的弹性常数。本文把岩石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给出了岩石的本构方程,根据电阻应变片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岩石五个弹性常数的实验测定方法,并给出了几种岩石的五个弹性常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筛箱各点运动轨迹为圆的振动筛工作时,激振轴上存在唯一的瞬时速度中心线,而且瞬心线的位置不变。瞬心线位于激振轴中心线与偏心块质心之间,该线到激振轴中心线的距线等于振动筛的振幅。只要胶带轮的几何中心安装于瞬心线上,胶带轮就只作定轴转动,不随筛箱振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设施工程技术》CAI课件的制作方法 ,阐释了该课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树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杨树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杨树溃疡病原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17个菌株在杨树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病原在杨树上存在致病力分化的现象,但不同来源地的菌株之间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之间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病原致病力分化与地区分布和寄主来源无关。文章试用一种数值方法,对11种杨树感病性分别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积分号下取极限或逐项积分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勒贝 格积分极限理论基础上,研究在弱条件下极限与积分交换顺序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粘附理论的发展加以述评,主要包括机械连结理论、吸附理论、静电理论和扩散理论。  相似文献   

20.
几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木兰属(Magnolia L.)植物全世界约有80余种,主要产于亚洲及北美;我国有30余种,大部分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和药用植物。而且其中某些树种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氯气等有较强的抗性,所以又是城市绿化、净化空气的优良树种。 哈钦松的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得到了许多植物系统学家的赞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植物系的James W. walker曾研究了毛茛类(包括木兰科)植物1000种以上,和若干属的醋酸酐分解的花粉,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其中的100多个属的代表种花粉。可是他们所研究的只限于美国的特有种,如福莱氏木兰(Magnolia fraseri)、达老玉兰(Talauma sp.)等。至于我国的特有种类,前人曾做过部分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研究,但应用电子显微镜方面的研究还仅开始。我们对南京林学院校园内栽培的木兰属六个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对花粉纹饰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并拍摄了照片,以增补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内容,并为良种繁育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