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性理念贯穿于中国民俗学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进程之中,现代性的解构因素使得传统的“民”与“俗”的概念在现代社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其拯救之途也许在于重新定位现代性语境下的“民”与“俗”的概念,“重回民间”和“再民间化”,尊重并确立民俗文化在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在诸多问题上的对立虽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们的对立并不是一种向西方学习的“趋新”与回归中国传统的“守旧”的对立,在向西方学习这一点上,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一样也是“趋新”者,无非两者所“趋”之“新”有着显著不同罢了。当我们回首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进程时,国粹派、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派一样,作为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中的思想资源,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  相似文献   

3.
无论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娜拉”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存在。本文分析《玩偶之家》在跨语际过程中的翻译的政治和接受的可能,试图回答“娜拉”成为文化偶像的原因。在五四启蒙话语中,《玩偶之家》反思现代性的面相,被对于现代性的渴望与设计所遮蔽并且替代了。“现代”的诱惑与诉求,已经内在于《玩偶之家》翻译和阐释的文化规划之中。  相似文献   

4.
以现代性为视角,在本质上可以看到,西方现代性文化的引进、传播与中国现代性历史语境的生成、曲折演进构成了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历史起点,中国现代性文化语境的复归与拓进是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现实支点。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实现的是文学的“文学化”转向,体现的是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它自己已经构成现代文明的本体内容,成为现代文明本身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精英文学创作与阐释的无边视域。从“启蒙现代性”的中心幻像到“审美现代性”的突围与“后现代性”的反抗 ,再到“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反思 ,当代中国在“现代性”价值述求过程中的分裂与蜕变构成了当代精英文学在总体价值定位上流徙变迁的深层动因。对语言和人的尊重是精英文学的价值“底线  相似文献   

6.
刘伟 《潍坊学院学报》2011,11(3):153-153
在当今的中外思想文化领域,现代性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或学术关键词。从一定意义上说,当今时代条件下,任何话题或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和“现代性”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或牵扯。“现代性”与宗教问题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正是(基督)宗教促成了“现代性”的生成(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在我国这样一个多种宗教并存而且正在发生“现代性”的国家,如何在全球化条件下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反思”和“断裂”是现代性的应有之义。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进程始终在追求现代性的“断裂”中展开。20世纪的中国文学也一直追逐现代性,强化这种历史断裂。现代性的“反思”被“断裂”淹没了。底层文学的出现,表达了现代性的一些反思。如二元对立的现代性思维方式;城乡冲突;底层的被遮蔽——农村的虚空化,“大厂”的没落;现代文明带来的欲望膨胀、生命力萎顿等。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精英学创作与阐释的无边视域,从“启蒙现代性”的中心幻像到“审美现代性”的突围与“后现代性”的反抗,再到“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反思,当代中国在“现代性”价值述求过程中的分裂与蜕变构成了当代精英学在总体价值定位上流徙变迁的深层动因,对语言和人的尊重是精英学的价值“底线”。  相似文献   

9.
“政治惊扰-市场窄化”的逻辑或机制,深刻地渗透、贯穿于整个传统文化产业体系之中,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型的结构性障碍或困境。以“政治惊扰一市场窄化”的概念框架研究钧窑创烧以降到1970年代末市场化转型前后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政治、市场对钧瓷技艺、手工艺人及整个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性挤压,也能感受到其强大的正面积极功用。只有通过更多“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换个案的充分“经验分析”,才能从学术理论角度更恰切地定位“政治惊扰”和“市场窄化”的适切边界,并使其成为革故鼎新的现代性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是20世纪后期西方哲学所广泛关注的概念,对于“现代性”的界定,学术界至今未能达成统一的认识。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引入“现代性”这一概念时,即是为了实现启蒙国民,救亡图存的目的;然而,由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与西方相差甚远,以至于“现代性”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断裂;在“文革”之后,人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反思,以求在中国实现理想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精英学创作与阐释的无边视域。本阐述了从“启蒙现代性”的中心幻像到“审美现代性”的突围与“后现代性”的反抗,再到“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反思,进而分析了当代中国在“现代性”价值追求过程中的分裂与蜕变构成了当代精英学在总体价值定位上流徒变迁的深层动因。同时,作认为对语言和人的尊重是精英学的价值“底线”。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现代性诉求之间存在着“历史契合“。这样一来,作为一种关切现实的理论平台,现代性视域有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论题深化。从而作为现代性基本建制的资本逻辑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切入现实的通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在互动中,呈现出一些基本原则,应以资本逻辑批判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转换为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资源、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现代性诉求之间存在着“历史契合“。这样一来,作为一种关切现实的理论平台,现代性视域有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论题深化。从而作为现代性基本建制的资本逻辑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切入现实的通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在互动中,呈现出一些基本原则,应以资本逻辑批判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转换为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资源、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电影”也称为“后《黄土地》现象”、“地下电影”、“独立电影”、“先锋电影”、“状态电影”、“五代后新生代”和“后第五代”等。新生代电影的创作同步于 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全面转型 ,一批优秀的青年电影导演如娄烨、贾樟柯、王小帅、张元、吴文光等人脱颖而出 ,他们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丝毫不亚于当年第五代兴起之初的成就。就其当前在精神和审美领域所表现出的原创性和冲击力 ,已经使他们成为中国当代电影艺术探索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电影研究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和电影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遗憾的是 ,迄今为数不少的新生代电影研究通常热衷于代群归类、意识形态批评、文化产业和体制层面的分析 ,而在电影文本细读和导演个人影像美学分析方面还显得有些欠缺。这就是我们开设“新生代电影研究”栏目的初衷 ;同时 ,我们也希望将这个栏目作为纪念中国电影 10 0周年的献礼。本期刊出的论文中 ,陈旭光教授《抒情的诗意、解构的意向与感性主体性的崛起———试论第六代导演的“现代性”问题》将新生代电影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 ,在审美现代性的层面上探讨了新生代电影诗意抒情、现代性对抗和感性主体启蒙等问题 ,他的思考代表了当下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电影”也称为“后《黄土地》现象”、“地下电影”、“独立电影”、“先锋电影”、“状态电影”、“五代后新生代”和“后第五代”等。新生代电影的创作同步于 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全面转型 ,一批优秀的青年电影导演如娄烨、贾樟柯、王小帅、张元、吴文光等人脱颖而出 ,他们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丝毫不亚于当年第五代兴起之初的成就。就其当前在精神和审美领域所表现出的原创性和冲击力 ,已经使他们成为中国当代电影艺术探索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电影研究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和电影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遗憾的是 ,迄今为数不少的新生代电影研究通常热衷于代群归类、意识形态批评、文化产业和体制层面的分析 ,而在电影文本细读和导演个人影像美学分析方面还显得有些欠缺。这就是我们开设“新生代电影研究”栏目的初衷 ;同时 ,我们也希望将这个栏目作为纪念中国电影 10 0周年的献礼。本期刊出的论文中 ,陈旭光教授《抒情的诗意、解构的意向与感性主体性的崛起———试论第六代导演的“现代性”问题》将新生代电影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 ,在审美现代性的层面上探讨了新生代电影诗意抒情、现代性对抗和感性主体启蒙等问题 ,他的思考代表了当下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电影”也称为“后《黄土地》现象”、“地下电影”、“独立电影”、“先锋电影”、“状态电影”、“五代后新生代”和“后第五代”等。新生代电影的创作同步于 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全面转型 ,一批优秀的青年电影导演如娄烨、贾樟柯、王小帅、张元、吴文光等人脱颖而出 ,他们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丝毫不亚于当年第五代兴起之初的成就。就其当前在精神和审美领域所表现出的原创性和冲击力 ,已经使他们成为中国当代电影艺术探索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电影研究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和电影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遗憾的是 ,迄今为数不少的新生代电影研究通常热衷于代群归类、意识形态批评、文化产业和体制层面的分析 ,而在电影文本细读和导演个人影像美学分析方面还显得有些欠缺。这就是我们开设“新生代电影研究”栏目的初衷 ;同时 ,我们也希望将这个栏目作为纪念中国电影 10 0周年的献礼。本期刊出的论文中 ,陈旭光教授《抒情的诗意、解构的意向与感性主体性的崛起———试论第六代导演的“现代性”问题》将新生代电影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 ,在审美现代性的层面上探讨了新生代电影诗意抒情、现代性对抗和感性主体启蒙等问题 ,他的思考代表了当下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电影与当代都市的文化表达——娄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代电影”也称为“后《黄土地》现象”、“地下电影”、“独立电影”、“先锋电影”、“状态电影”、“五代后新生代”和“后第五代”等。新生代电影的创作同步于 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全面转型 ,一批优秀的青年电影导演如娄烨、贾樟柯、王小帅、张元、吴文光等人脱颖而出 ,他们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丝毫不亚于当年第五代兴起之初的成就。就其当前在精神和审美领域所表现出的原创性和冲击力 ,已经使他们成为中国当代电影艺术探索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电影研究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和电影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遗憾的是 ,迄今为数不少的新生代电影研究通常热衷于代群归类、意识形态批评、文化产业和体制层面的分析 ,而在电影文本细读和导演个人影像美学分析方面还显得有些欠缺。这就是我们开设“新生代电影研究”栏目的初衷 ;同时 ,我们也希望将这个栏目作为纪念中国电影 10 0周年的献礼。本期刊出的论文中 ,陈旭光教授《抒情的诗意、解构的意向与感性主体性的崛起———试论第六代导演的“现代性”问题》将新生代电影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 ,在审美现代性的层面上探讨了新生代电影诗意抒情、现代性对抗和感性主体启蒙等问题 ,他的思考代表了当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早期广播电台的民营,既是大众媒介走向“现代性”的尝试,也是中国都市文化融入“世界性”的缩影。在传媒产业化、资本化的今天,对中国早期电台的民营化进行研究与反思,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逐渐暴露了学科的门类设置过于陈旧、研究格局日益固化的缺陷,既难以有效地应对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所促发的精神和文化问题,也与近30年来国际和国内学术界反思“现代性”和“全球化”的思想新潮愈益隔膜。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化历史、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内在关联,是这一学科应该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它赖以成立的基础。而目前的状况显示,学科的合法性基础正遭遇不同程度的质疑乃至根本的动摇。要想焕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这一学科的活力。就需要根据当代文化、文学和学术形势的变化。不断发展出新的学术思路和理论视野。正是基于学科现状和前瞻性发展的需要,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日前举办了题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重建学科的合法性”的国际学术会议来讨论一系列与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寻求重建学科合法性的多种可能。来自美国、日本、香港和中国大陆的50多位学者就文学性、文献学、文学史写作和文学教育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面刊发的是与会者的一组文章。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从地域文化角度展开与主流意识形态对话,表面上似乎与中国社会激进的现代性浪潮格格不入,但他的文本却又参与到对现代性内涵的合理完善上来,在对现代性作出反思的同时,他的作品一再展现给我们的“优美的、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恰恰与现代性对人生存的关照要求契合,在这一点上,他与现代性达成共谋或说是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