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迄今汗牛充栋的鲁迅小说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革命、思想革命、主体意识这几个层面 ,而忽视了  形式意义层面。只有在研究路向上作出调整 ,走出鲁迅研究的本体迷失 ,才能真正还原鲁迅作为一个杰出小说  家的地位 ,也才能凸现出鲁迅小说在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中无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从郑万隆“异乡异闻”中那些露着寒光闪闪狼牙的山林戾汉和莫言“红高梁家族”中那些心黑手毒杀人如麻的悍匪驰骋文坛以来,小说创作中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热衷暴力描写。4岁的孩子为了一次次享受那爆破似的哭卢,不断地去卡摇篮中的堂弟的喉管,并导致他们的父亲残忍  相似文献   
3.
我觉得有必要首先对“鲁迅中断小说创作”这一命题作一点说明。严格地说来,鲁迅在有生之年并未完全中断小说创作,直到逝世前一年(1935年),他还写下了四个短篇小说:《采蔽》、《理水》、《出关》、《起死》。本文之所以还沿用这个不严密的命题,主要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第一,鲁迅在创作了他一生中的绝大多数小说后在小说创作中出现了一段不短的停滞期,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这一点,我们不妨列出鲁迅一生写下的共34篇小说的大致写作时间(上面已提及的四篇不资):1912年,作文言小说《怀旧》;1918年4月——1922…  相似文献   
4.
在生活之外去寻求一种超然的美还是从生活当中去发掘实在的美,这是中国古代审美主义与审美现代性的一个分水岭。将审美理想视为人生理想的候补,即把美视为存在于世俗生活之外的更高贵的东西,这种从与生活疏离甚至对立的角度来张扬所谓纯粹美的观念,是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的固疾。在现代性的视野中如若还不加区别地一味褒扬这种传统士大夫的审美观,并美之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反省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审美主义话语主要包含着三个层面内容:一是从本体论上,突出文艺的审美本性,强调审美的超越性、审美的独立性、审美的纯粹性;二是从功能论上,突出文艺的审美救赎功能,将审美视为一种生存态度;三是从价值论上,在审美与现代性的繁复关系中高扬感性、自由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在形式方面具备丰厚的潜质,鲁迅确实是一个创造新形式的先锋。80年代以来的"实验小说"在文体意识、叙述意识等方面的形式革命,仍能从鲁迅的小说中聆听到清晰的历史回应。鲁迅是20世纪中国实验小说当之无愧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在本世纪众多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中,叙述学无疑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华莱士·马丁在1986年说:“在过去十五年间,叙事理论已经取代小说理论成为文学研究主要关心的论题,”“确是道出了一个事实。随着叙述学的渐成显学,对其进行探本寻源的研究,也就自然成了学术界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也确有不菲的成果,学者们已经一路刨根究底地追溯到古希腊。不过,学术界驻足古希腊探寻叙述学的源头时,更多的都是把目光投向业里斯多德。诚然,业里斯多德在叙述手法、叙述主体、叙述效果等方面都有过较成熟较系统的阐述,相比之卜,柏拉…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我院于1991年制订了《温州师院课程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有计划分步骤地选择部分课程进行规范化建设,在近一年来的实践中,尽管存在争议,但毕竟取得了成效,积累了经验,现选载中文系吴其南等同志《对“文学理论”规范化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和化学系物化组《88级“物化”标准化考试测验结果和讨论》两文,以资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9.
戏剧,也许是当今最为尴尬的一种艺术样式了。它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建筑等等几乎所有的艺术样式,甚至最年轻的电影艺术也被借鉴到戏剧演出中。有意思的是,这样高品位的艺术样式在电影电视的猛烈冲击下举步维艰,戏剧危机的呼声几乎响彻地球的每个角落。但是,在戏剧消亡的诅咒声和戏剧复兴的呼唤声中,戏剧硬是不时地在艺术界掀起一次次浪潮。可以说,迄今还没有任何强有力的理由让我们推断戏剧会在不久的将来趋于  相似文献   
10.
1、胡经之、王一川和体验美学为了避免言语意指的纠缠,我先声明两点。第一点,所谓的美学极限,并非象昭示一根延长线的终点一样宣告美学历史的终结,而是在表达的困难挤兑出的理性的机智感召下,越过语言模糊不清的边线,对近年来一种新的美学研究态势的普泛确认。所谓的终极意义,也不是类似于海德格尔的基础本体论意义上的决断,只是在本体论的层面上,对体验美学意义的一种形而上透视。第二点,我所指的体验美学,已经悬置了中外美学史上的种种体验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