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名”问题贯通了刘师培“变节”之前的思想脉络。刘师培一方面看到中国的意义系统在西方冲击之下需要依照“公例”来修正,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在西方所主导的世界格局中,此一公例只会将中国置八这一霸权性关系,因而他的“正名”冲动意在同时“克服”中西弊端.也引导他走向无政府主义革命。刘师培的“正名”冲动呈现出晚清知识分子回应中西古今冲突的独特方式.此种冲动的兴衰起伏正相符于刘前后变化的轨迹。“正名”可以说激发出一个新的“起源”瞬间名物之间的关系的重新整理与确认,而且这一“视野”的边界不单是中国,甚至涵括进整个世界。刘师培激进的“乌托邦”政治观正是更大的“正名”问题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刘师培、章太炎和鲁迅关于“语言”问题思考的同异也暗示着他们对于中国未来的不同设想。  相似文献   

2.
朱维铮论乾嘉学术时,善于总结乾嘉汉学与西学的关系,并揭示乾嘉学者在学与政之间的矛盾心理。在对晚清学术论述中,朱维铮盛赞龚自珍和魏源理论创新的勇气,指出康有为与章太炎都是晚清学术史上的关键人物。朱维铮纵论20世纪清学史研究的历程,重点比较了章太炎与刘师培清学史研究的异同和梁启超与钱穆清学史研究的不同旨趣,还总结了周予同清学史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晚清的社会精英和官僚们在当时极尽所能地为一种基于物化和科学理性的政治制度铺平意识形态及制度建设的前提,“公理”的概念正是这一宏大计划的一部分。而从独特的佛/道视角出发的章太炎则是当时少数几位能够对这一概念进行透彻的哲学批评的知识分子之一。章太炎对“公理”的批评是与他构想一种“齐”的世界的尝试相关的。我们可以将章太炎的“齐”视之为是一种对一个被在20世纪初的中国变得日益风行的抽象原则和势力所统治的世界的抵抗。在表述这个世界时,章太炎援引了传统思想,并试图将语言本身推到其极限,以表达一种能够逃逸出种种概念范畴的理想形式。  相似文献   

4.
钱穆善于用比较的方法评论清代学者,而且运用得娴熟精妙。纵观清代学术史,钱穆最为推崇的是清初诸儒之学,他高度评价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充分肯定其在清代学术中的开山地位。在对乾嘉学术的论述中,钱穆一改前人只重视乾嘉汉学的传统,而通过比较的方法,以较大笔墨对乾嘉宋学及乾嘉别派进行分析论述,并认为追求义理的宋学传统一直没有中断。在晚清学术研究中,钱穆反对烦琐的汉学考据,而颂扬主张经世致用的学者。  相似文献   

5.
众多证据表明,黑格尔是现代性的集大成者。在解放后对黑格尔展开系统批判之前,20世纪初的章太炎便对之持批判态度,成为了对黑格尔式现代性的首击。章氏的批判恰恰发生在真如哲学本体论的建构、对单线进化观以及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批评等章氏哲学体系的关键处,从一个侧面显示了章氏现代性批判的面貌。和黑格尔“以力代神,以论理代实在”构建本体论不同,章氏构建了以真如-阿赖耶识为本体的哲学思想。针对黑格尔哲学实际上成为了单线进步观的哲学基础,章氏从真如哲学思想的本体论、人性论和认识论等角度对其进行了解构。针对黑格尔哲学还演化成社会达尔文主义,强制不同文明统一发展,章氏提出了“不齐而齐”的齐物哲学主张加以应对,为不同文明自身的合法性寻求辩护。然而,由于真如-阿赖耶识体系自身的复杂性,章氏的批评未必是无懈可击的。  相似文献   

6.
冯碧瑛 《科技信息》2011,(18):I0155-I0155
苟子(公元前325—236年),在他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动荡,社会制度发生大变革,语言中一些表示称谓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名词也发生大的变革,就名的产生、名称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先秦诸子百家纷纷各抒己见,提出了多种看法。《苟子·正名》“旺是因此而作,他阐述了“名”的来源,名与物的关系,以及守名的目的。荀子发展了孔子的名学理论,提出制名,意在将儒家固有的礼制传统与日益发展的社会现实相结合,体现一种思想多元化、开放式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钱穆善于用比较的方法评论清代学者,而且运用得娴熟精妙。纵观清代学术史,钱穆最为推崇的是清初诸儒之学,他高度评价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充分肯定其在清代学术中的开山地位。在对乾嘉学术的论述中,钱穆一改前人只重视乾嘉汉学的传统,而通过比较的方法,以较大笔墨对乾嘉宋学及乾嘉别派进行分析论述,并认为追求义理的宋学传统一直没有中断。在晚清学术研究中,钱穆反对烦琐的汉学考据,而颂扬主张经世致用的学者。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海森伯阵力学和测不准关系产生的背景及思想基础,并对其在“物理客体”和“物理实在”的哲学关系上所起的作用作了较为深入的挖掘。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西方哲学中关于语言问题研究的轨迹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现代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核心问题、主要观点及其所呈现的两条基本脉络——“逻辑建构”和“人文阐释”。进而,对这种转向所形成的语言世界建构之于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给予了剖析和阐发。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昭示人们,人类语言永远是人类世界的弥久而常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以前的中国思想家都是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层次上论述人性的,王阳明的“心即性”命题的提出,第一次明确地从心理层次上论述人性.他肯定心的主宰作用、“灵明”作用和“造化”功能,在心理层次上将人与禽区别开来。他继承了从孟子、陆九渊至陈献章等的心学思想,发展了主体性哲学,丰富了人性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人本唯物论的最高哲学理念是:以“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对待人。马克思认为,人本主义的出发点是人,目的也是人,一切为了人。马克思对旧哲学的唯一肯定,就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在批判中的肯定,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实证的人本主义”即人本唯物论。他把自己强调的共产主义叫做“实践的人本主义”,认为费尔巴哈“无神论是通过宗教的扬弃这个中介而使自己表现出来的人本主义”,而“共产主义则是通过私有财产的扬弃这个中介而使自己表现出来的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12.
荀子承继孔子,他深入地探讨了礼的起源,在发生学上完善了孔子礼学思想;荀子“援法入礼”,以礼“合群制分”的思想使礼在社会功能上更加扩大化;荀子以礼“正名”的思想完善了孔子礼学中的正名理论;其以礼节欲的义利观发展了孔子礼学中的义利之辩。荀子以礼为道德之极,全面推进了孔子礼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藩是乾嘉时期著名汉学家。他治学广博,著述颇丰。所著《国朝汉学师承记》一书,叙述了清代汉学的授受渊源。在书中,他列黄宗羲、顾炎武于卷八,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梳理,探讨江藩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西方哲学中关于语言问题研究的轨迹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现代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核心问题、主要观点及其所呈现的两条基本脉络——“逻辑建构”和“人文阐释”。进而,对这种转向所形成的语言世界建构之于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给予了剖析和阐发。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昭示人们,人类语言永远是人类世界的弥久而常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思想家,对西汉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思想可以归纳为以“天命论”为指导、以“人性论”为基础、以“德主刑辅”为主要内容、以“经权要义”为法律实施依据的逻辑体系,而在法哲学的框架和视角下,则可以从法之本源、法之功能作用以及法律渊源三个维度对其中的法律思想进行理解,这样他思想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将会更加显著和清晰。  相似文献   

16.
李琳 《科技信息》2009,(20):132-133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是西方哲学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促使了20世纪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语言游戏”是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其语言哲学的关键所在。本文详细而重点地解析了维特根斯坦解释哲学中的“语言游戏”概念,折射出了一个与现代解释哲学不同视角的阐释理念。  相似文献   

17.
今文经学自东汉迄清曾长期迁延不彰,却忽从乾嘉朴学中一飞冲天、一呜惊人,形成常州学派,僭越考据学主导地位,影响后世政治思想、文化学术和社会意识形态。何以如此?从学术自身看,这是乾嘉汉学的固有缺陷与今文经学之公羊学说长期摩挲的结果,而庄存与正是此时今文经学复兴的揭橥者。  相似文献   

18.
马一浮纯用儒家古典名言表达的政治观,会通《六艺》,俱出《六艺》,悉遵圣言,是地道的《六艺》政治观,亦就是王道政治观。它是在以《六艺》为一体、内圣外王为一体的思想背景下展开的。所谓王道政治,从历史观点上说,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其义,一言之,就是“王者以道治天下”。王道政治为万世开太平,垂法万世。马先生的王道政治观的首出原则是儒家传统的正名。他以正名哲学·正名政治哲学直接推导出王道政治观的主旨是建皇极,行王道。行王道即是君道。(上篇)  相似文献   

19.
荀子的正名理论以名为核心,主要考察了3个基本问题:名的作用,名同异的原因,制名的原则。荀子又以此为标准,将当时的诸子学说归为用名以乱名、用实以乱名、以名以乱实3种谬误,并对之进行了严厉批判。荀子的正名思想里面所包含的狭隘的功用主义和专制主义倾向被后来统治者所利用,加速了诸子学说的衰落。  相似文献   

20.
章太炎(一八六九——一九三六),名炳麟,字权叔,号太炎,浙江余姚人。清朝末年,以有学问、有骨气,同时又倾向于保守的革命家登上政治舞台。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革命活动,在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有很大影响。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反清批孔思想,是他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阐发“国学”的必然结果。他自幼从他的外祖父和父亲那里学到一些旧学知识,并接受地主阶级的“反满”思想。成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