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帆  蒋文举  王向东  王依娜  张望  陈娇 《科技资讯》2013,(31):118-119,121
本文对几株混合酵母菌(HJ-1-HJ6)利用制酒废水产生微生物絮凝剂进行了研究。并对絮凝效果最好的混合菌HJ3的最佳絮凝剂合成条件进行料研究,结果表明:HJ3的最佳絮凝剂产生条件为:相对接种量15%,培养基初始pH值4.5,碳氮比20∶1,废水COD浓度为12000mg/L。酵母类混合菌产絮凝剂的最大活性均出现在36 h,比单一酵母菌产絮凝剂周期缩短了4~12h,节省了时间并提高了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2.
油田采出水絮凝菌的筛选及絮凝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次采样,反复分离,从油田采出水和回注污水中分离得到16株产絮凝剂菌株,经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细菌。细菌生长过程均可产生具有絮凝作用的胞外分泌物,经实验对油田采出水具有高絮凝作用。分别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值、培养温度等对其产生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玉米淀粉是较好的碳源,蛋白胨为最佳氮源,最适宜培养温度为320C,初始pH为7.5~9,摇床转速为150 r/m in。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木薯淀粉黄浆废水中筛选得到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M2。经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克雷伯氏杆菌,命名为Klebsiella sp.M2。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菌株M2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种类、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温度及摇床转速分别为查氏培养基、5、30℃及150r/min。与大部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上清液表现出絮凝性不同,菌株M2的菌体本身表现出絮凝活性;经过使用超声波破碎仪证明菌体本身具有絮凝活性,最佳絮凝率达到93.20%,具有易于运输、便于使用的优点。菌株M2在以蔗糖作为碳源、KNO3作为氮源的情况下絮凝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的菌株FH-8,用猪粪水替代部分碳源、氮源,优化了该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猪场养殖粪水COD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1 L猪粪水中添加4 g葡萄糖、0.5 g(NH4)2S)4,调节培养基初始pH值为7、培养48 h后得到的菌悬液对高岭土絮凝活性达到93.2%.用猪粪水生产的微生物絮凝剂比传统培养基生产的微生物絮凝剂更为节约成本,约为传统培养基成本的20%.  相似文献   

5.
周本军  林波 《江西科学》2008,26(1):67-70,83
采用常规的平板稀释与画线法,从受污染的河畔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具有很好的絮凝作用,暂命名为Nb-1。研究了Nb-1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实验分析了不同的碳源、氮源、培养基原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下,对Nb-1产絮凝剂的絮凝活性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J-Ⅰ的筛选鉴定及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J-Ⅰ,其絮凝率达87.6%.通过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鉴定该菌株为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该菌产絮凝剂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20g/L的葡萄糖和2.0g/L的蛋白胨;适宜的初始pH和培养温度分别为7.0和30℃;在培养基中添加0.5g/L的Mg^2+有利于菌体生长,但对絮凝剂合成无影响.对该絮凝剂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液投放量3%、pH值在5.9、温度为60℃条件下絮凝效果最好,加入浓度为8%的Ca^2+可显著提高其絮凝活性.实验证明,该菌起絮凝作用的物质存在于发酵液中,主要成分为杂多糖.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acillus subtilis B-3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得到培养基最佳C源、N源、无机盐质量浓度比为10∶5∶1.在此基础上,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温度为35℃,初始pH为8.0,转速为200 r/min,培养时间为16 h.用絮凝剂处理不同来源的污水,实验表明,该絮凝剂对南京炼油厂污水、校园生活污水以及南京金川河内污水均具有较好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糖蜜废水驯化、培养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C-2,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得到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培养基C∶N∶P为100∶5∶1,培养时间为48 h,培养基初始pH值8.0,糖蜜废水COD浓度8 000 mg·L^-1,培养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50 r·min^-1.在此培养条件下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达94.75%,且对多种废水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对废水中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对COD的去除率为53.66%-85.33%,说明利用糖蜜废水培养絮凝剂产生菌C-2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霍山石斛原球茎液体培养的营养调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考察了培养基、碳源、氮源及激素组合对霍山石斛原球茎液体培养生长和多糖合成的影响。在MS、B5、N6、SH及各自1/2基本培养基中,SH最适原球茎生长,1/2MS最适多糖合成,继代培养30d,原球茎增重3.73倍,多糖质量分数为2.78mg/g。蔗糖、葡萄糖和果糖3种碳源中,30g/L蔗糖促进原球茎生长,明显优于其它体积质量的葡萄糖和果糖,提高碳源体积质量抑制原球茎生长促进多糖合成。NH+4与NO-3、NAA与BA或KT的体积质量与比例可以调节悬浮培养中原球茎生长和多糖合成,低体积质量NH+4对生长有利,高体积质量的氮源及ρ(NAA)/ρ(BA)为1∶1时,多糖体积质量较高,原球茎生长和多糖合成呈负相关关系,为优化霍山石斛原球茎液体培养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株产絮凝剂无花果沙雷氏菌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了1株絮凝效果较好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无花果沙雷氏菌,其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活性达94.1%.对该菌株进行了培养条件的优化.实验表明该菌株生产絮凝剂的适宜碳源为乳糖,氮源为酵母膏和尿素,pH为6.0~8.0,无机盐为0.2%的K2HPO4和0.5%的KH2PO4,接种量为1.0%,培养时间为3d,条件优化后絮凝活性达到96.0%.  相似文献   

11.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产絮凝剂的细菌W7-1,初步鉴定为Klebiella planticola,W7-1对产絮凝剂的培养条件要求简单,常用碳源和氮源都能产生较高活性的絮凝剂,在pH5~10的范围内都适应絮凝剂的产生。絮凝剂的添加量、金属阳离子和絮凝体系的pH值对絮凝活性有一定影响,其絮凝剂产量远远高于其它絮凝剂,且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提纯后的絮凝剂更高效且水溶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12.
味精废水资源化制备复合型生物絮凝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产絮菌F2-F6在废水培养基和絮凝剂培养基中生长、产絮和溶解氧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质量分数为20%的味精废水中补加6 g/L的葡萄糖,无需添加额外的氮源即可作为替代培养基培养产絮菌F2-F6,20 h絮凝率可达95.4%.产絮菌细胞生长和絮凝产物合成对发酵体系中溶解氧的要求存在差异,采用分阶段供氧控制策略,在分别以味精废水和絮凝菌培养基为底物的发酵过程中,需要集中大量供氧时间分别为8和21 h.味精废水资源化制备生物絮凝剂,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产量可达8.547 5 g/L.  相似文献   

13.
通过稀释涂板法和划线法,从河道污泥、花园土壤、鲈鱼肠道内分离筛选到5株产絮凝剂细菌,经过复筛,得到一株高效产絮凝剂菌株DK-1。其适宜培养条件为:乳糖20 g/L,尿素0.5 g/L,酵母膏0.5 g/L,K2HPO45 g/L,KH2PO42 g/L,NaCl 0.1 g/L,(NH4)2SO40.2 g/L,琼脂15~20 g,双蒸水1000 mL,pH值为7.5~9.5,装液量30~60mL/250 mL,摇床转速160 r/min,37℃培养48~72 h。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高于80%。该菌在3%~5%接种量条件下可获得最短2天的高效产絮凝剂周期,絮凝成分以多糖和蛋白质为主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菌具有重要的研究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活性污泥中初筛分离出21株产絮凝剂的菌株,复筛得到一株具有较高,较快絮凝活性的微生物产生菌,将其命名为WZU-1。通过培养条件优化,考察了各种因素如碳源、氮源、pH、温度、培养时间、摇床转速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ZU-1对高岭土悬浊液的最佳絮凝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尿素、pH为8.0、温度为38℃、摇床转速为200r/min、培养时间为36h,在最佳条件下对4‰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5.16%。同时对该菌株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絮凝活性物质分布在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为该菌代谢产物;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J-I,其絮凝率达87.6%.通过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鉴定该菌株为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该菌产絮凝剂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20 g/L的葡萄糖和2.0 g/L的蛋白胨;适宜的初始pH和培养温度分别为7.0和30℃;在培养基中添加0.5 g/L的Mg2+有利于菌体生长,但对絮凝荆合成无影响.对该絮凝剂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液投放量3%、pH值在5~9、温度为60 ℃条件下絮凝效果最好,加入浓度为8%的Ca2+可显著提高其絮凝活性.实验证明,该菌起絮凝作用的物质存在于发酵液中,主要成分为杂多糖.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筛选出8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经复筛后得到1株絮凝活性较高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C1,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培养基初始pH值和培养温度等因素对絮凝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C1菌株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初始pH6.0、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72h的条件下,所产絮凝剂对4%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率可达90.4%,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一株产絮凝剂硅酸盐细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絮凝剂的硅酸盐菌株B12.对其絮凝剂产生条件进行优化,并考查其絮凝特性.以质量浓度为8 g/L的葡萄糖和0.15 g/L的(NH4)2SO4作为碳源和氮源,调节初始pH值至6.9,在温度为31 ℃、转速为150 r/min的摇床中培养72 h后,菌株的絮凝活性最高,絮凝率可达93.6%.絮凝剂特性研究表明:供氧可提高细菌的生长量,但不利于絮凝剂的生成.分段培养有利于提高絮凝率.该菌起絮凝作用的主要是其胞外代谢物,其适用pH值范围广,为0.5~12,絮凝率大于90%;B12菌生物絮凝剂稳定性好,与其他无机絮凝剂相比,其絮凝活效果好、无毒、无二次污染,在矿浆固液分离及矿物废水处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用选择性无氮培养基从土壤中富集、分离筛选出11株絮凝剂产生菌,其中一株为高效絮凝剂产生菌,暂命名F5.其菌落圆形凸起、光滑、无色透明,其细胞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有荚膜、芽孢,因其可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初步鉴定其为固氮菌.经对其最佳生长和絮凝剂产生条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无氮液体培养基,温度25~30℃,起始pH 7~7.5,通气量摇床转速120 r/min等最佳条件下,产生的絮凝剂可使浓度为5 000 mg/L高岭土悬浮液在10 min内絮凝率高达99.8%,经多次试验可稳定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19.
应用富集培养技术和定向筛选技术,从腈化物长期污染的土壤中,以生物量为指标,筛选到6株能在以丙腈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菌,通过对照实验确定为腈化物同化菌,并研究了生长最好的E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20.
高效生物絮凝剂的培养条件及特性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A 9,经鉴定为芽孢杆菌,首次发现芽孢杆菌产生絮凝剂·通过碳、氮源及初始pH等培养条件实验,获得了该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g/L):溶性淀粉10,KH2PO42,K2HPO45,MgSO4·7H2O0-2,NaCl0-1,酵母汁2,初始PH=9-0·絮凝实验结果表明,用该菌产生的絮凝剂处理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优于其它种类微生物絮凝剂,且不需添加Ca2+及Al3+等助凝剂,用量仅为一般生物絮凝剂用量的1/10~1/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