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染料脱色菌群的初筛及脱色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印染厂池的污泥中筛选到对染料有脱色作用的脱色菌群,研究了脱菌群在不同温度、不同P不培养时间等不同培养条件下对染料脱色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脱色菌对外界条件无严格要求,适应范围广,但在PH偏碱,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72h时可达最佳脱色效果,脱色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
铜绿假单胞菌对Cu2+的吸附条件及动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温州东方集团电镀厂废水池淤泥中分离到一株抗Cu2 细菌 ,经鉴定为铜绿单胞菌 (Pseudomonsaerug inosa)。并进一步研究了该菌对Cu2 吸附行为与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 ,其中包括吸附剂与Cu2 接触反应时间、Cu2 浓度、原初pH。结果表明 :该吸附剂对Cu2 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最大吸附量为 1 4.45mg/g,pH对此菌的吸附效果有很大影响 ,最佳pH为 4.0 ,Cu2 浓度在 1 0~ 80mg/L范围内 ,吸附量为 1 0 .2 1~ 1 4.45mg/g ,吸附反应在lh基本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 :Cu2 和H 对吸附剂上的化学基团有明显的吸附竞争。  相似文献   
3.
用不同的包埋栽体和方法,将青霉X5进行包埋固定,并作染料脱色实验,研究各种栽体的优缺点和不同方法固定菌体的活性,结果表明:使用4.5%海藻酸钠,7.5%活性炭粉和3%CaCl2的包埋方法较易操作,菌体的物理强度较好,菌体表现为较好活性,对50mg/L的蒽醌染料的脱色率可达94.31%。  相似文献   
4.
从温州印染厂废水池污泥中分离出三株染料脱色优势菌,其中A1对活性桃红KD-8B脱色率为87.5%,A2对活性桃红KD-8B脱色率为90.2%,A3对弱酸猩红FG的脱色率为86.4%,并根据各菌株的个体、群体形态和生理化实验对细菌进行鉴定,三株细菌分别定名为:A1为睾丸酮假单胞菌,A2为嗜麦芽黄单胞菌,A3为恶臭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学具有一套独特的实验技术和方法,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对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试验了无花果曲霉的菌丝球在 5种不同培养基上的成球速度、大小及对染料直接耐晒黑GF的脱色情况 ,并采用了单因子试验研究了培养基中各因子对染料直接耐晒黑GF的脱色影响 .结果表明 :该菌的菌丝球在马丁氏培养基上具有最佳脱色效果 ;有利于无花果曲霉脱色的合适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为 :葡萄糖 10 .0g ,蛋白胨 3.0g ,KH2 PO4 1.0g ,MgSO4 ·7H2 O0 .5g ,pH为 4 .0 ,培养温度为 33℃ .  相似文献   
7.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的4株稳定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MBF1、MBF2、MBF3、MBF4)中构建复合菌群,选取絮凝效果最好的菌群1(MBF2和MBF3组成)进行培养条件优化,考察了培养时间、絮凝剂用量、pH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对复合菌群1絮凝活性分布、微生物絮凝剂热稳定性、廉价替代培养基作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菌群1在最佳絮凝条件下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为84.86%;微生物絮凝剂分布在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并能在酱油废水中生长,絮凝活性达到78.36%。  相似文献   
8.
以总大肠菌群,异养细菌总数为指标说明温州九山河的微生物现状及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九山河污染较重,微生物数量在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并提出防治污染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文从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几个方面对微生物理论与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具体介绍了微生物学教改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1株耐盐细菌My23(耐18%NaCl)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碱裂解法对其进行质粒提取,结果表明可以提取得大小2个不同质粒;改变常规提取方法中的部分环节,如加入STE清洗菌体的培养基成分,溶菌酶的使用,以及加入碱裂解液Ⅰ后静置20min,对该耐盐菌质粒的提取有较好的作用。经SDS法将小质粒消除后的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的耐盐功能比较,发现提取出的小质粒与耐盐无关。将大肠杆菌DH5α制备成感受态细胞,将耐盐菌的质粒进行转化,结果进一步表明耐盐性状与质粒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