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Ni—P—PTFE复合镀层在制药设备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化学复合镀镍磷聚四氟乙烯(Ni-P-PTFE)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表面活性剂、聚四氟乙烯(PTFE)、pH值与温度对镀层中PTFE的含量和镀速的影响,确定出复合镀Ni-P-PTFE的最佳工艺。测定镀层的减摩性能、硬度、磨损率。首次将Ni-P-PTFE应用于制药设备上,实验证明Ni-P-PTFE镀层不仅有效减小制药过程中的碰撞摩擦,更能有效防止药粒与塑料隔板之间的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Ni-P-PTFE复合材料的组成与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改变PTFE的添加量,可获得不同成分的Ni-P-PTFE复合材料,与Ni-P合金相比,Ni-P-PTFE复合材料保持基体的结构,硬度降低,磨耗量提高,但是摩擦系数显著降低,减摩性能增强,热处理后Ni-P-PTFE复合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3.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聚四氟乙烯(PTFE)辐射接枝气相丙烯酸(AA)共聚物膜的表面和断面结构,并分析了膜厚与接枝率的关系,以确证PTFE辐照接枝气相AA的反应为扩散控制反应.还进一步测试了PTFEgAA膜的亲水性和粘接性能,探寻改性PTFE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聚四氟乙烯(PTFE)辐射接枝气相丙烯酸(AA)共聚物膜的表面和断面结构,并分析了膜厚与接枝率的关系,以确证PTFE辐照接枝气相AA的反应为扩散控制反应。还进一步测试了PTFE-g-AA膜的亲水性和粘接性能,探寻改性PTFE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塑料瓦表面材料动态复拉伸模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聚四氟乙烯(PTFE)塑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参数动态复拉伸模量的测试分析,发现该材料的耗能模量与储能模量相比很小,而且动态复拉伸模量不是一个定值,它随温度和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共混聚乙烯/炭黑复合温敏材料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分别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共混改性后,对聚乙烯/炭黑复合正温度系数(PTC)材料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LLDPE与HDPE共混可形成共晶结构,而LDPE和HDPE共混后存在两种结晶结构,用LLDPE改性HDPE,可使复合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大大改善,又不太影响其PTC特性,是实现复合PTC材料实用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将过渡金属氧化物(V2O3、V2O5)分别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丙烯(PP)复合制备热敏电阻材料,其室温电阻率最低可达0.4Ω·cm,PTC效应(ρmax/ρ25℃)高达1010数量级。本文研究了导电微粒、聚合物的种类、数量对室温电阻率和PTC效应的影响规律,并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用电子隧道效应理论解释了材料的PTC效应。  相似文献   

8.
化学复合镀Ni—P—PTFE共沉积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钢试片上化学镀Ni-P-PTFE(聚四氟乙烯)复合镀层中PTFE粒子沉积量及分布特征,研究各种因素对PTFE粒子沉积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表面活性剂在化学镀Ni-P-PTFE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镀面状态及施镀工艺也有明显影响.提出了化学镀Ni-P-PTFE复合镀层的共沉积机理,即PTFE粒子通过机械碰撞及静电吸附的联合作用被试件表面俘获,实现与Ni-P共沉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泵轴填料密封的可靠性分析,找到了影响密封度的主要因素为压紧力、填料摩擦系数、初始间隙、密封环长度等-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填料环进行了设计,用PTFE- 聚苯酯(Ekonol) - 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做填料,测试表明,泵的性能明显提高,保证了密封的可靠性- 表1 ,图6 ,参9-  相似文献   

10.
混合烧结磁电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单相材料性能及混合比对复合材料磁电效应的影响,探讨了混合烧结磁电复合材料的相分布。选取k33大的PZT(B)为压电相、Ni(Co,Mn)Fe2O4为磁致伸缩相,采用混合烧结法,获得了磁电转换系数(dE/dH)max达0.3142V/A的磁电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1.
冷压成型活性材料准静态压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准静态压缩实验的方法,对冷压成型PTFE/Al/W活性材料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准静态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得到了活性材料密度对抗压强度和杨氏模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活性材料密度的提高,抗压强度和杨氏模量呈逐渐增大趋势,材料失效裂纹与轴线基本呈30°~45°角。进一步对准静态压缩前、后活性材料试样细观结构电镜扫描分析发现,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着基体材料含量的减少和活性材料密度的提高,准静态压缩载荷作用下材料内部形成的力链数量随之增加,从而导致活性材料抗压强度和杨氏模量的增大。   相似文献   

12.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合材料的磨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MPV-200型磨擦磨损试验机和腐蚀磨损试验机,对MoS2、PTFE、石墨、玻璃纤维、碳纤维填充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塑料复合材料的磨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填充MoS2、PTFE、石墨可降低UHMW-PE的磨擦系数;而添加玻璃纤维则增大了UHMW-PE的磨擦系数;添加碳纤维对UHMW-PE的磨擦系数几乎无影响。同时,添加填料可使用UHMW-PE的耐磨性显著提高,其中石墨的减磨降磨效果最佳。重点研究了载荷、滑动速度对高分子量聚乙烯基体+20%石墨复合材料的磨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黄铜板料微弯曲实验,发现其弯曲弯矩存在明显的尺寸效应现象,随板料厚度的减小,弯曲弯矩增大.采用经典塑性理论和不同的应变梯度理论对微弯曲弯矩进行了预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修正的Nix Gao模型的预测结果更接近于实验结果,并且得出了合理的内禀尺寸表达式;该内禀尺寸与材料的剪切模量、初始屈服极限、柏氏矢量和板料厚度方向上的孪晶数有关.  相似文献   

14.
石墨烯是一种强度最大、具有拉压不同弹性模量的材料.石墨是石墨烯的原材料,由于其良好的耐辐照性能,广泛地应用于国防核工业,研究石墨的不同模量力学特性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趋向.实验测试了MSL82型号石墨的力学行为,证明并得到石墨材料的拉压不同模量比值.同时建立了不同模量弯曲梁的弹塑性分析理论模型.通过与测试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表明:不同模量石墨梁在弹性阶段,中性轴的位置偏向下方受压侧,但不随荷载变化;拉压模量比对截面的应力分布影响很大,减小拉压模量比,可减小最大拉应力;而增大拉压模量比,则可以减小最大压应力.进入塑性阶段后,随着外荷载的增加,中性层的位置上升,最终的位置由拉压屈服极限的比值决定;随着截面的塑性发展,拉压模量比对截面应力分布的影响逐步减小,但对应变的影响仍然较大.因此,可通过改变拉压模量比来控制截面的最大拉压应变.  相似文献   

15.
在小变形前提下研究了功能梯度材料纯弯曲梁的弹塑性受力变形特征.假定功能梯度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且其弹性模量与屈服强度沿梁高度方向按照指数函数变化,根据Mists屈服条件导出了纯弯曲梁的弹性极限弯矩、截面弹塑性应力以及塑性极限弯矩的解析表达式.算例分析表明功能梯度材料梁的弹塑性性能与均匀材料梁不同,材料屈服不一定首先产生于截面最大应力点,塑性变形的产生、扩展具有多种不同的模式,材料弹性模量与屈服强度沿截面高度的梯度变化对纯弯曲梁的应力分布规律及极限承载能力均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功能梯度材料梁的弹塑性分析提供验证的考题,也可为简化理论的建立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固液两相流方法加工原理,建立ABAQUS冲击仿真模型,分别分析单晶锗材料变形过程中应力变化、不同速度冲击作用、不同角度冲击作用。仿真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被加工材料表面在受到水平切削力和竖直挤压力共同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不同速度冲击作用下,材料表面塑性形变量随速度增加而增大,最大接触应力值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角度冲击作用下,单晶锗弹性模量各向异性与冲击角度共同影响最大接触应力值,弹性模量各向异性不影响材料变形量,冲击角度影响材料变形量及是否会在材料表面产生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圆柱纳米银杆沿[001]晶向单向拉伸时的力学特性,纳米银杆拉伸时所表现出的特性与其宏观特性基本一致.拉伸过程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延展2个阶段: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力随应变的增大呈线性增大;在塑性延展阶段,应力则表现出反复振荡,系统由一种结构经错动、滑移演化为另一种结构,是造成此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随纳米银杆整体尺寸的增大,纳米杆的弹性模量增大、弹性极限应力减小,并都随整体尺寸的增大而趋于宏观值.随着纳米杆单方向的减小,纳米银杆的弹性模量和弹性极限应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不随单方向的增加表现出趋于宏观值的一致规律.  相似文献   

18.
弹性模量是影响精密冷成形件的重要材料性能参数,在挤压数值模拟和工程应用中一般认为弹性模量为常数。而实际上,弹性模量随塑性变形的增大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其变化对成形精度在0.05mm以下的冷成形件有很大影响。通过对滑履件成形精度的分析计算,确定弹性模量损伤率的影响,对模具进行重新设计,成功解决了滑履件高精度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浸泡的方法,研究了丁腈橡胶燃油管和聚四氟乙烯塑料在乙醇和0#柴油中常温浸泡672 h后的腐蚀溶胀性的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丁腈橡胶管道内表面和聚四氟乙烯表面的微观变化.结果表明:常温672 h浸泡后,橡胶和塑料中的一部分物质进入到乙醇溶液中;乙醇对橡胶和塑料有极性力的作用,乙醇浸泡后的丁腈橡胶燃油管出现了喷霜现象,随时间的增加喷霜效果明显,乙醇浸泡后的聚四氟乙烯塑料表面颜色变浅;结合微观结构说明乙醇对柴油机燃油系统的橡胶和塑料都产生了腐蚀,现阶段柴油机燃油系统还不能长期使用乙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