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和表征了一种双核铜配合物Cu2(oxheel).该配合物和胶束形成的金属胶束被作为人工过氧化物酶用于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酚的反应.研究了双核铜配合物金属胶束催化苯酚氧化反应的机理,并建立了金属胶束催化苯酚氧化的动力学数学模型;讨论了过氧化氢/催化剂摩尔比、体系温度和体系酸度对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氧化反应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中,对氧化过程实现绿色化可有效地减少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污染物排放,提高其原子经济性.笔者以分子氧和过氧化氢等为氧化剂,开发了可循环回收反复使用的固体催化剂、高效的均相金属卟啉和酞菁催化剂,以及无金属的环糊精催化剂体系.结果发现钌改性的铁锰尖晶石、钌改性的水滑石类催化剂和钌改性的全硅分子筛均为有效的仅使用氧气为氧化剂的高效催化剂;在以非贵金属为活性中心构筑固体催化剂方面,制备了以镍和钒为活性中心的有效催化剂体系;通过对仿生催化氧化体系的研究发现,简单的金属卟啉可有效地转化环己烷到己二酸、促进烯烃的环氧化以及由硫醚生成亚砜,金属酞菁可将对硝基甲苯氧化转化为对硝基苯甲酸;在开发无金属催化氧化体系方面,采用β-环糊精作为催化剂,成功地实现了在水中多种有机物温和条件下的催化氧化转化.因此可以认为固体催化剂和仿生催化剂均为在温和条件下可活化分子氧或过氧化氢、实现绿色氧化合成的有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年来苯乙烯环氧化合成氧化苯乙烯所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金属配合物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杂原子取代分子筛催化剂,并对各类催化剂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认为负载型金属Schiff碱配合物,尤其是Salen型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具有活性较高、与产物易分离和重复使用性能优良等特点,更符合绿色化工的发展趋势,将成为今后制备氧化苯乙烯催化剂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合成和表征了一种双核铜配合物Cu2(oxheel),并被作为过氧化物酶用于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对苯二酚的反应;研究了双核铜配合物催化对苯二酚氧化反应的机理,并建立了金属配合物催化对苯二酚氧化的动力学数学模型;探索了过氧化氢/催化剂摩尔比、体系温度和体系酸度对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亚硝酰自由基氧化体系因对伯羟基的选择性氧化能力而受到了科研和产业界的关注.研究亚硝酰自由基的种类、共氧化荆的组成、反应液pH值、纤维素的聚集态结构对亚硝酰自由基氧化体系对纤维素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当氧化体系组成为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自由基TEMPO—NaOCl-NaBr,反应液pH值为10.8时再生纤维素的氧化速率最大.天然纤维素(纤维素Ⅰ)基本不能被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素Ⅱ)、纤维素ⅢⅠ和ⅢⅡ均能完全被氧化,lyocell纤维因其特有的原纤化结构而比粘胶纤维具有更大的氧化反应速率,尽管其结晶度要比粘胶纤维大.  相似文献   

6.
酚氧化生成醌的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不同结构酚类在Cu(Ⅱ)、Co(Ⅱ)金属络合物等和酶催化氧化为醌的过程中,如何增加反应的产率,以及催化剂的组成、作用等。并通过酚氧化讨论漆酚聚合成膜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清洁氧化反应关键技术基础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化学工程研究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实现清洁液相氧化反应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催化技术、绿色氧化剂技术、绿色溶剂技术、强化技术等.通过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论,建立了用于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技术、绿色氧化剂技术、绿色溶剂技术、强化及耦合技术的绿色过程集成技术,以顺利实现清洁氧化.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由安息香氧化制备苯偶酰的方法,并对多种安息香氧化方法进行了探讨。氧化安息香合成苯偶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氧化法,以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以及聚合化合物作氧化剂;另一种是间接氧化法,利用催化剂、微波辐射进行催化。其中,利用催化剂催化分子氧的方法更值得关注,为安息香制备苯偶酰化合物提供了一条绿色、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用离子交换的方法制备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支载的不同的过渡金属的铈催化剂,研究了不同聚合物催化剂催化溴酸钠氧化环己醇的氧化能力及温度,溶剂对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考察了聚合物Cr(Ⅲ)催化溴酸钠氧化不同结构的仲醇的效果,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聚合物支载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对溴酸钠氧化环己醇都具有很好的催化效果,在室温下,以HAc-H2O(1:4)作溶剂,聚合物Cr(Ⅲ)催化溴酸钠氧化各类仲醇都具有良好的产  相似文献   

10.
用循环氧化法研究了Fe-28Al-5Cr-0.1Zr(at%)和Fe-28Al-5Cr-0.5Nb(at%)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含Zr的Fe3(Al,Cr)金属间化合物在800℃、1000℃、500h循环氧化后形成一个独特的晶须状氧化物层,微量Zr能增加氧化物层与基体金属的粘附性,从而提高了该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而含Nb的Fe3(Al,Cr)金属间化合物在1000℃、350h循环氧化后形成多孔的卷绕状形貌,对Fe3(Al,Cr)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抗氧化性没有改善.  相似文献   

11.
多金属氧酸盐以其独特的酸性、多功能性及"假液相"行为广泛应用于各种酸催化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中.近年来,多金属氧酸盐在催化氧化脱硫领域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中详细地阐述了具有Keggin、Dawson及Anderson等不同结构的多金属氧酸盐与表面活性剂或离子液体结合而形成的新型催化剂在氧化脱硫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以金属氧化物、分子筛及活性碳为载体所制备的负载型多金属氧酸盐催化氧化脱除模拟油品或FCC汽油中噻吩、苯并噻吩或二苯并噻吩的反应性能.并对多金属氧酸盐系列催化剂在氧化脱硫中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了选择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高重复性的催化剂是其在氧化脱硫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用离子交换的方法制备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支载的不同的过渡金属的铈催化剂.研究了不同聚合物催化剂催化溴酸钠氧化环己醇的氧化能力及温度、溶剂对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考察了聚合物Cr(Ⅲ)催化澳酸钠氧化不同结构的仲醇的效果.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聚合物支载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对溴酸钠氧化环己醇都具有很好的催化效果;在室温下,以HAc-H2O(1:4)作溶剂,聚合物Cr(Ⅲ)催化溴酸钠氧化各类仲醇都具有良好的产率,特别是对环状仲醇和芳香仲醇的催化氧化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间接电化学氧化体系处理废有机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银媒介间接电化学氧化(Ag/MEO)体系对(TBP)进行氧化分解的过程,包括Ag2+产生的有关条件以及影响Ag2+氧化有机物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Ag/MEO体系对TBP的氧化过程中,先将TBP分解为可溶性小分子物质,再对其进行完全的氧化。在温度为50℃,硝酸浓度为8mol/L,电流密度为1A/cm2的条件下,TBP可以被迅速完全地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14.
微弧氧化(MAO)是一种工艺简单、高效、绿色环保的新型表面处理技术.它能够在铝、镁、钛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表面生长出以基体金属氧化物为主的陶瓷膜层.在金属防腐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微弧氧化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成膜机理的研究情况,对微弧氧化技术在Al、Mg、Ti及其合金的表面处理与防腐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微弧氧化技术今后将向低能耗、超大型复杂轻金属构件处理及与其他表面技术复合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新型无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聚合引发体系─—抗坏血酸(ASA)-过氧化氢(H2O2)体系,通过对丙烯腈水相沉淀聚合中体系酸度、氧化还原剂配比及氧含量等影响因素的实验与分析.研究了作为还原剂的ASA存在的分子状态对聚合的影响及H+在ASA—H2O2反应过程的催化作用.由此推导了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并通过实验和分析证明了该反应机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合成和表征了一种双核铜配合物Cu2(oxheel).该配合物和胶束形成的金属胶束被作为人工过氧化物酶用于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酚的反应.研究了双核铜配合物金属胶束催化苯酚氧化反应的机理,并建立了金属胶束催化苯酚氧化的动力学数学模型;讨论了过氧化氢/催化剂摩尔比、体系温度和体系酸度对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相转移催化剂(Bu4NHSO4)作用下苄基醚用双媒质Cr(Ⅲ)/Ag(Ⅰ)体系选择性间接电氧化,苄基醚氧化裂解生成脂肪醇和苯甲醛,0.01mol/LaAg(Ⅰ)能够使Cr(Ⅲ)氧化电流效率高,双媒质体系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8.
LF4合金在磷酸盐-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微弧氧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磷酸盐混合体系中对LF4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制得了厚达90μm、显微硬度超过1200HV的陶瓷氧化膜。采用电子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表面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膜层的成分、形貌及结构,并初步讨论了LF4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尝试使用9种多核金属磺化酞菁催化环已烯的环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它们对环已烯在氧气作氧源的环氧化反应有催化作用,通过正交试验,发现以多核磺化酞菁镍(Ⅱ)、多核磺化酞菁钴(Ⅱ)和多核磺化酞菁铁(Ⅲ)的催化活性为佳。  相似文献   

20.
石墨烯是最薄的二维材料,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作为纳米颗粒的基底.将氧化石墨烯和金属纳米颗粒进行复合,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是一种拓展和增强这2种材料性能的优选方法.本文将乙酸铅引入分散在水中的氧化石墨烯体系,获得了负载铅纳米复合材料,发现在该体系中氧化石墨烯的还原性也得到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