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诱变剂EMS筛选越橘茎尖抗旱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个品种越橘继代苗茎尖为试材,用甲基磺酸乙酯对其茎尖进行处理后,外植体再生率和再生株生根率比对照均有所下降.M1代植株经干旱胁迫后进行初步筛选后,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丙二醛含量减少,对干旱环境表现出一定的抗性.这两组材料经浓度为0.3%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处理后可能存在抗旱性较强的突变植株.  相似文献   

2.
选用毛状根再生植株及自交系P131为材料,研究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在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条件下活性氧(ROS)、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探究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的膜脂过氧化水平.结果表明:干旱胁迫8 d,和正常供水水平比,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和对照组植株ROS含量分别增加14.3%和35.4%.CAT和GSH-PX的含量不断增加,和ROS的变化趋势相似,对照组植株均高于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复水后,两种植株CAT和GSH-PX以及ROS都迅速下降,干旱胁迫4 d、6 d处理的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迅速恢复到接近正常供水水平,干旱胁迫8 d含量略高于正常水平,且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之间的含量差异较小;但对照组植株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之间的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以铁线莲品种‘Multi Blue’的茎尖为外植体,1/2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胚性愈伤组织和体细胞胚的诱导及植株再生条件的选择。结果表明:茎尖外植体在1/2MS+TDZ(1.0 mg/L)+NAA(0.5 mg/L)+2 %蔗糖+0.7 %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时可形成淡黄色块状至颗粒状愈伤组织,经继代培养后可逐渐形成胚性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诱导以1/2MS+TDZ(0.2 mg/L)+IBA(0.1 mg/L)+ABA(0.3 mg/L)+CH(0.5 g/L)为佳,诱导率可达96 %;而适宜的体细胞胚萌发培养基为1/2MS+6-BA(0.2 mg/L)+IBA(0.05 mg/L)。体胚再生植株经驯化后,移 栽成活率可达80 %以上。  相似文献   

4.
带毒梨茎尖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带毒梨茎尖为材料研究了预培养时间、PVS2处理时间、超低温(-196 ℃)保存时间以及材料大小对超低温保存后梨茎尖再生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茎尖(1.5~2.5 mm)在预培养基(MS 2 mol·L-1甘油 0.4 mol·L-1 蔗糖 0.7%琼脂)上培养2 d后,先用60% PVS2 于室温条件下预处理20 min,再用100% PVS2于0℃处理2 h,快速投入液氮中保存,24 h后取出,接种到再生培养基(MS 1.0 mg·L-1 6-BA 0.2 mg·L-1 NAA 3%蔗糖 0.7%琼脂)上,暗培养3~8 d后,进行光照培养,最高成活率可达71%,且再生苗与常温苗形态指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以铁线莲品种'Multi-Blue'的茎尖为外植体,1/2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胚性愈伤组织和体细胞胚的诱导及植株再生条件的选择.结果表明:茎尖外植体在1/2MS+TDZ(1.0mg/L)+NAA(0.5mg/L)+2%蔗糖+0.7%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时可形成淡黄色块状至颗粒状愈伤组织,经继代培养后可逐渐形成胚性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诱导以1/2MS+TDZ(0.2mg/L)+IBA(0.1mg/L)+ABA(0.3mg/L)+CH(0.5g/L)为佳,诱导率可达96%;而适宜的体细胞胚萌发培养基为1/2MS+6-BA(0.2mg/L)+IBA(0.05mg/L).体胚再生植株经驯化后,移栽成活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6.
玉米茎尖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基因型的玉米茎尖分生组织在添加不同浓度6-BA(6-苄基嘌呤)的MS培养基上,经过4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和4周芽发育培养,获得高频率的丛生芽和再生植株,芽尖倍增数可达3~8芽/茎尖.通过比较试验,确立了诱导丛生芽发生的适宜培养条件和程序,反映了不同基因型的茎尖形成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的能力不同,从而初步建立了利用玉米茎尖分生组织再生植株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杂交狼尾草不同外植体材料组织培养实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杂交狼尾草的茎节(带侧芽)、茎段、心叶和嫩叶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其在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从而筛选出较合适的组培外植体材料.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不同外植体状态在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上有较大的差异.茎节和心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高于茎段;茎段和嫩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明显差异.茎节的植株再生率最高,为最佳的杂交狼尾草组培外植体材料.  相似文献   

8.
矮牵牛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矮牵牛叶片、茎尖、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成功获得再生植株 ,并建立了快速无性繁殖体系 ,增殖培养基为MS + 6BA2 (mg/L) +NAA0 1(mg/L) ,生根培养基为 1/ 2MS +NAA0 0 5mg/L  相似文献   

9.
B_9对花生幼苗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幼苗三叶期用1000PPmB_9溶液喷施叶片.处理后,每隔二天测定茎尖、成长叶和根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及主茎高度,结果表明:1.在正常情况下,花生幼苗不同器官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大小依次为:根>成长叶>茎尖;而且此酶活性随着植株年龄的增大而逐步升高.2.B_9明显提高了花生茎尖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而对根和叶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似乎没有影响.3.B_9明显抑制花生幼苗主茎伸长.  相似文献   

10.
以兰花花瓣,菊花,月季茎尖,桔梗,四季樱草,矮牵牛片,人参根,水稻花药及红松成胚为材料,材料经选择,消毒后,分别接种在各自培养基上,外植体经初次培养,继代培养,分化培养或生根培养,兰花由原球茎分化再生植株;菊花,月季通过丛生芽和不定根的诱导分化成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1.
辣椒茎尖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4个辣椒品种茎尖为外植体,在MS 4mg/L BA 1mg/L IAA 4mg/L AgNO3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分化,在MS 2mg/L BA 0.1mg/L IAA,MS 0.5mg/L BA 0.1mg/L IAA诱导不定芽茎伸长.结果,平均不定芽诱导率达85%,平均不定芽茎伸长率可达110%,再生植株频率达75%左右.初步实验结果表明:与子叶及下胚轴培养相比,茎尖培养具有成苗率高、基因型不敏感、再生周期短等优势,是解决辣椒组织培养不定芽茎伸长困难,提高再生植株诱导频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毛葡萄组织培养的脱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九龙二号"毛葡萄幼芽为外植体,诱导无根试管苗,研究其脱病毒和植株再生技术.结果表明,采用白天37℃处理8 h(光照强度40μmol·m-2·s-1),晚上22 ℃处理16 h的变温方法处理10~15 d,取0.8~1.0 mm茎尖接种于B5 BA 0.5 mg/L IAA 0.1 mg/L培养基中,茎尖存活率可达80%以上,且脱毒效果达100%.1/2 MS BA 0.2 mg/L IAA 0.6 mg/L诱导根的效果最佳,生根率达86.7%.  相似文献   

13.
因多倍体器官巨型性、抗逆性强及代谢产物含量升高等特性,多倍体诱导常被用于药用植物的育种研究。本研究利用秋水仙素在体外诱导椒样薄荷含芽的茎段,以期获得染色体加倍的变异植株。用不同浓度(50、100、150、200 mg/L)的秋水仙素对椒样薄荷茎段处理不同时间,从茎段的死亡率、再生苗的诱导和生长情况以及变异植株诱导率综合考虑,筛选出最适的秋水仙素处理组合为150 mg/L处理48 h。并对变异植株的生长状况、叶片形态、气孔大小和密度以及染色体数目等进行观察统计,成功获得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椒样薄荷植株,为椒样薄荷的品种改良和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应用农杆菌菌株At4404携带抗卡那霉素基因(氨基葡萄糖磷酸转移酶)、Gus基因(葡萄糖苷酸酶)以及B.T毒蛋白基因,对陆地棉4个不同栽培品种鲁棉6号、鲁棉1024、中棉12、中棉19的无菌苗下胚轴和茎尖分生组织区作基因导入的研究,获得转基因的棉花试管苗.在以胚轴作为转化体系的培养过程中,只有鲁棉6号经过了愈伤组织发生、胚状体形成及植株再生途径.若以3~5d的无菌苗芽顶端分生组织作为转化体系,经转化的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在无激素或低浓度激素的MS培养基上,则可较容易地从多个品种中获得转基因的再生植株.以此方法进行基因转移,时间短、方法简便、不受品种来源及基因型的限制.这一技术将有利于提高棉花转基因植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大花蕙兰茎尖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花蕙兰茎尖诱导原球茎、原球茎增殖及分化再生植株的条件.结果表明,茎尖在1/2MS NAA0.2 mg/L BA 3.0 mg/L的培养基上培养,原球茎诱导率最高;原球茎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 BA 5.0mg/L NAA 1.0mg/L AC 0.2%;原球茎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 BA 2.0 mg/L NAA 0.2 mg/L AC 0.2%.  相似文献   

16.
EMS诱变南高丛越橘及抗旱突变体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高丛越橘品种V5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用甲基磺酸乙酯对其茎尖分别以0.1%,0.2%,0.3%,0.4%,0.5%的浓度进行诱变处理,统计试管苗的平均增殖率,待其出瓶生根,长至15 cm高时筛选形态变异植株,统计变异率,并对M0代植株进行干旱胁迫,测定其抗性指标,从生理方面对抗旱突变体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从形态上,存在4种变异类型:叶片明显变大、花叶类型、分枝能力明显增强、叶片皱缩;综合各个生理指标,0.4%和0.5%的甲基磺酸乙酯处理苗可能存在抗旱性较强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17.
蒙古口蘑与双孢蘑菇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蒙古口蘑和双孢蘑菇为出发菌株,研究了酶浓度、酶解时间、菌龄和渗透压稳定剂、再生培养基等对蒙古口蘑和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口蘑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培养5 d的菌丝体用2.5%(w/w)的溶壁酶酶解4 h,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 KCl,MB为再生培养基,制备率为7.53×1010个/L,再生率为8.4×10-4;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培养5 d的菌丝体用2%(w/w)的溶壁酶酶解3 h,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 KCl,PQA为再生培养基,制备率为6.96×1010个/L,再生率为7.4×10-4.对两种菌原生质体的释放过程进行形态观察,均为顶端释放.采用双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蒙古口蘑和双孢蘑菇原生质体融合进行研究,蒙古口蘑原生质体采用热灭活,65℃处理30 min,灭活率达100%,双孢蘑菇采用紫外灭活,在15 W紫外灯下,距离30 cm,处理20 min,灭活率达100%,两菌株按1∶1混合,以30%PEMG(6 000)为促融剂,融合10 min,融合率为5.6×10-5.经遗传稳定性检验,融合菌株的遗传稳定率为80%,从菌落特征、菌丝形态、菌丝生长量、酯酶、游离全蛋白、乳酸脱氢酶、乙醇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同工酶方面对融合子进行筛选,获得一株具有双亲性状的融合株.  相似文献   

18.
用秋水仙素活体滴液法及离体浸渍法对南高丛越橘无菌苗"V3"进行四倍体诱导,筛选诱变处理的最佳组合,并采用茎尖染色体计数法和石蜡切片法对诱变植株进行倍性分析和形态检测.结果表明:浸渍法诱变效果优于滴液法,能获得更多的嵌合体变异株.浸渍法中以0.10%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浸泡越橘茎尖24h的效果最好,获得变异植株5株,茎尖染色体计数表明: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2x=48,二倍体对照为2n=2x=24.四倍体植株较二倍体植株茎杆变粗,叶片变厚,颜色加深,表皮毛增加.石蜡切片法表明:变异株主脉直径、上表皮厚度、上表皮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均大于二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9.
筛选对重金属具有耐受或者富集能力的植物类群对于矿区的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不同浓度的Cu~(2+)并结合不同处理时间,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采自矿区(东川)和非矿区(丽江)的中华山蓼(Oxyria sinensis)对重金属Cu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著高于根,处理一个月的植株的过氧化物酶含量显著高于处理两个月的植株,根和茎的过氧化物酶含量显著高于叶.根和茎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叶,但丙二醛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处理一个月植株的游离脯氨酸、叶绿素和Cu~(2+)含量均显著高于处理两个月的植株,而来自东川的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来自丽江的植株,经过Cu~(2+)胁迫的样本体内的Cu~(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中华山蓼对Cu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且来自东川矿区的植株耐受性强于来自丽江非矿区的植株;抗氧化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在实验结果中均出现显著变化,说明这两种酶在提高中华山蓼对重金属Cu的耐受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测定了超高压 (4 0 0MPa以下 )对果胶半乳糖醛酸酶PG的影响 .从pH值、温度、加压时间、酶活力再生情况等几方面对PG酶的影响作了探讨 ,随压力升高 ,加压时间延长 ,酶活力下降 .经 4 0 0MPa,30min处理 ,下降约三分之一 ;经超高压处理后酶活力不会再生 .为高压处理果酱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