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控蚜EC、赛喜WP、牛灵EC、抗蚜威WP、商乐EC和丁硫克百威EC,这6种无公害药剂在黑龙江省柳河地区对菜蚜毒力测定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菜蚜的毒力测定时,6种杀虫剂以控蚜对菜蚜的毒力最高,为丁硫克百威毒力的11.9倍。对菜蚜的田间防效试验时,控蚜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5种杀虫剂。  相似文献   

2.
丁硫克百威为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克百威的低毒化品种之一,具有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利用其投毒、自杀及农药残留造成中毒的案件时有发生。该文针对工作中的一起中毒案件提供的检验样本,对其进行了检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对样本的原药及水解后产物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溶于蒸馏水后水解成克百威,检验结果中未能出现丁硫克百威成分。所以口服中毒者,如果体内检出克百威成分,不能确定一定是口服了克百威杀虫剂。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离筛选丁硫克百威农药的高效降解菌并对其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本研究从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采集土样15份,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筛选丁硫克百威降解菌,通过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降解菌,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法检测分析其降解产物。结果表明:筛选得到1株丁硫克百威降解菌ZJ-11,将该菌株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此菌株可以在5 d内将浓度为500 mg/L的丁硫克百威降解53.72%。通过质谱分析确定其降解产物主要为克百威。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丁硫克百威在土壤中的安全性,采用室内盆栽法研究了丁硫克百威2、8、20和50 mg/kg 4个浓度处理对棉花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规律。结果表明:(1)低浓度丁硫克百威残留对土壤蔗糖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恢复"的变化趋势,50 mg/kg处理以抑制作用为主;对土壤脲酶表现为"抑制-促进-恢复"的变化趋势;各浓度残留在整个试验期内对碱性磷酸酶有轻微抑制作用,但差异不显著;8 mg/kg处理浓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的变化趋势,2、20和50 mg/kg处理浓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以抑制作用为主。(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硫克百威在土壤中的残留,添加回收率为84.6%-87.4%,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符合农残分析的要求,结果可靠。7 d测得降解率达到50%左右,30 d时降解率达到90%以上,丁硫克百威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半衰期却随之减小,为6.05-8.53 d。本研究结果说明不同浓度丁硫克百威残留会影响棉花根际土壤酶的活性,但是这种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药时间延长有些会恢复至对照水平。在土壤环境中丁硫克百威会被降解,降解半衰期较短。  相似文献   

5.
选用天然产物小檗碱和高效低毒的多菌灵进行复配,评价其对抑制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小檗碱和多菌灵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效果,经过线性回归计算得知其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314μg/mL和0.012μg/mL。在此基础上,基于等效线法中的相加作用,设置6等分点复配比,以共毒因子作为评价增效标准,考察了复配对抑制桃褐腐病菌的增效效果。结果表明,当小檗碱和多菌灵复配浓度比为3657:1时具有增效作用,即在小檗碱中加入微量多菌灵即能增强其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四种颗粒剂对草坪地下害虫蛴螬的防治效果,筛选对蛴螬高效、环保的颗粒剂。调查根埋施药后19d、31d、38d防效,进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0%丁硫克百威颗粒剂与1%联苯噻虫胺颗粒剂对蛴螬的防效较好,2%吡虫啉缓释颗粒剂对蛴螬的防效较差。10%丁硫克百威在19d后防治效果显著,1%联苯噻虫胺颗粒剂在31d后开始显著。10%丁硫克百威颗粒剂与1%联苯噻虫胺颗粒剂可以替代呋喃丹用来防治地下害虫蛴螬。  相似文献   

7.
36种杀虫制剂对椰心叶甲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36种不同成分的常用化学农药单剂进行椰心叶甲成虫室内毒力筛选.结果表明,啶虫脒、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丙溴磷和喹硫磷具有优良的毒杀效果,处理24 h后,每种药剂3种浓度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0%以上;异丙威、抗蚜威、灭多威、虫螨腈、虱螨脲、三氯杀螨醇和噻嗪酮药效较差,难以有效控制椰心叶甲的种群数量;乙酰甲胺磷、乐果、啶虫隆、虫酰肼和苏云金杆菌对椰心叶甲没有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8.
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是杭州天一农药化工厂开发、生产专门用于防治地下害虫的杀虫剂,其有效成份为丁硫克百威。为明确该药剂对蝼蛄的防治效果,在杭州市郊进行了防治蝼蛄药效试验。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20%好年冬乳油(美国FMC生产、市售)。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在杭州市西湖区转塘镇南村进行。试验区为蔬菜种植基地,蝼蛄发生和为害严重,至90年代中期,已成最主要的害虫。由于在蔬菜区禁止销售、使用呋喃丹、甲拌磷等高毒农药,造成蝼蛄连年成灾,有的菜农甚至改种其它作物。试验设每…  相似文献   

9.
烟蚜茧蜂是多寄主型天敌,本文究了烟蚜茧蜂对绿色型或红色型桃蚜与萝卜蚜共存系统中各种蚜虫的寄生选择性,分析了烟蚜茧蜂对桃蚜和萝卜蚜的寄生喜好性、选择性和转换行为等.实验中蚜虫总密度设置为60头,两种蚜虫的密度比例变化分别为1∶5,2∶4,3∶3,4∶2,5∶1.实验结果表明:共存系统中烟蚜茧蜂对桃蚜的寄生作用明显强于对萝卜蚜的寄生作用,烟蚜茧蜂选择寄生的蚜虫桃蚜,烟蚜茧蜂对桃蚜和萝卜蚜的寄生比例随各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烟蚜茧蜂对红色型桃蚜与萝卜蚜组合的寄生作用高于对绿色型桃蚜与萝卜蚜组合的寄生作用.烟蚜茧蜂对桃蚜具有正喜好性和负转换行为;对萝卜蚜具有负喜好性和正转换行为.  相似文献   

10.
对青花菜上的桃蚜种群动态进行了田间调查,结果表明,11月中旬以前桃蚜数量较少,11月下旬后桃蚜数量剧增,至12月上旬达到高峰。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法评价了阿维菌素、蚜虱灭、蚜虱蓟净等杀虫剂对桃蚜种群控制的作用。药后1 d各处理对桃蚜的防效较低;药后3 d蚜虱灭、蚜虱蓟净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阿维菌素处理,其干扰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0117,0.0717,药后10 d,蚜虱灭、蚜虱蓟净处理的蚜虫数量仍保持很低密度,其IIPC分别为0.0010,0.0186,具有很高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矿井涌水量预测难以得到理想结果的原因,指出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是其关键,并从系统理论和统计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进行地下水稳定性判断的依据,提出了从系统状态估计入手进行地下水系统稳定性判断的方法。参7。  相似文献   

12.
从混合气体系统中任意两个组分的速度的几率分布出发,在证明了从速度坐标集合到速度坐标集合之间的速度坐标变换为正则变换的情况下,本文作为柯尼希定理的应用之一,较为详细地给出了推导相对速度分布、质心速度分布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以及间断,是数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流行的教材中对这些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为此,本文探讨了以上几个概念,并提出了合理的定义,特别是给出了二元函数间断点的合理定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模拟和预测定向井的井眼轨迹,需要确定岩石的弹性常数。本文把岩石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给出了岩石的本构方程,根据电阻应变片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岩石五个弹性常数的实验测定方法,并给出了几种岩石的五个弹性常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筛箱各点运动轨迹为圆的振动筛工作时,激振轴上存在唯一的瞬时速度中心线,而且瞬心线的位置不变。瞬心线位于激振轴中心线与偏心块质心之间,该线到激振轴中心线的距线等于振动筛的振幅。只要胶带轮的几何中心安装于瞬心线上,胶带轮就只作定轴转动,不随筛箱振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设施工程技术》CAI课件的制作方法 ,阐释了该课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树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杨树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杨树溃疡病原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17个菌株在杨树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病原在杨树上存在致病力分化的现象,但不同来源地的菌株之间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之间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病原致病力分化与地区分布和寄主来源无关。文章试用一种数值方法,对11种杨树感病性分别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积分号下取极限或逐项积分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勒贝 格积分极限理论基础上,研究在弱条件下极限与积分交换顺序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粘附理论的发展加以述评,主要包括机械连结理论、吸附理论、静电理论和扩散理论。  相似文献   

20.
几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木兰属(Magnolia L.)植物全世界约有80余种,主要产于亚洲及北美;我国有30余种,大部分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和药用植物。而且其中某些树种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氯气等有较强的抗性,所以又是城市绿化、净化空气的优良树种。 哈钦松的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得到了许多植物系统学家的赞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植物系的James W. walker曾研究了毛茛类(包括木兰科)植物1000种以上,和若干属的醋酸酐分解的花粉,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其中的100多个属的代表种花粉。可是他们所研究的只限于美国的特有种,如福莱氏木兰(Magnolia fraseri)、达老玉兰(Talauma sp.)等。至于我国的特有种类,前人曾做过部分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研究,但应用电子显微镜方面的研究还仅开始。我们对南京林学院校园内栽培的木兰属六个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对花粉纹饰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并拍摄了照片,以增补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内容,并为良种繁育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