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①李贞祥一人文、人文学科、人文精神与人文价值。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①对这句话,唐人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注:“观乎人文以...  相似文献   

2.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许多工科院校不断强化专业教育,重视科技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能训练,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陶冶,导致工科学生在思想道德、文明礼仪、文学艺术和语言文字修养等方面的素质未能达到相应的标准,这种人才显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加强工科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人文素质”,是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包括伦理…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小说《熊》中的人文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娟 《科技信息》2007,(24):456
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文本小说《熊》,以期展现福克纳注目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广阔视野,尊重并善待自然的独到的人文关怀,以及期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崇高理想,同时也给当代人如何解决环境危机,重塑人文精神以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其内涵包括: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人文精神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整个教育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关怀,学会珍视生命、热爱生活、友好合作、和谐共处。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笔者试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人文?根据冯契主编的《哲学大辞典》的解释,“人文”这个概念见于《周易》“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后汉书·公孙瓒传论》“舍诸天运,征乎人文。”唐朝李贤对此注日:“人文尤人事也。”由此可见,所谓人文就是与人有关的事情,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事情。所谓人文精神就是指人之为人的文化精神,它是一种以人道、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文关怀"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读者权利和馆员权益是人文关怀的主要内容,图书馆界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致使出现了人文关怀的弱化甚至失落现象,只有解决好人文关怀问题,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才能全面体现。  相似文献   

7.
时下,学界经常谈论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问题,各类高职院校关于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报道也频繁见诸媒体。但就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包括哪些内容似乎都缺乏明确的界定。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际交流和文化碰撞无时不在的当代中国,“人文”一词也因而揉杂了中西文化传统下的不同内涵:既保留了中国传统中注重人的德性培养的方面,又带有现代西方思潮中反科学主义、反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的色彩。而一般来说,所谓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鉴于对人文的上述阐释.人文素质也因而有着双奄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任显锋 《科技知识动漫》2007,(10X):46-46,56
人文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传统数学教育漠视入文教育不仅压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而且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数学教育如何凸现人文关怀?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文章从“人文”和“人文精神”的实质出发,阐明数学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使得我们的教育更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加强人文教育 提高人文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人文科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中一个热门话题。“人文”二字,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国古代的“人文”,是指“礼教文化”。人文科学,最早出自于拉丁文,即Humanita,系指人性、教养。在中世纪,神权高于一切,宗教统治社会,为了冲破封建藩篱的束缚,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15—16世纪时期,提出人文科学教育,旨在对抗反动、极端的神本主义和宗教蒙昧主义对人性的禁烟,恢复人的本性,强调要学习古典语言(希腊文、拉丁文),要扩大课程门类,如社会科学、文化文艺以及自然科学。因此,人文科…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运用三维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文化内在的三维结构之后,就会发现文化外在的三维功能,即文化所释放的化人、化印和化国的功能.从以文化人来观察,它具有“教育人民、服务社会、引领风尚”的人文追求,包括以文致信的信仰功能、以文致思的思考功能、以文致行的行为功能.从以文化印来观察,它具有“人过留痕,文过留印,化则升华”的人文特征,包括改造自然功能的印记、制作器物功能的印痕和创造精神文明的印证等.从以文化国来观察,它具有“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文魅力,包括文化立国硬实力、文化兴国软实力、文化强国巧实力等.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传统与现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人文”与“人文主义”的内核和价值依托,它追问的是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并因其批判和超越的特质而与时俱进,通过考察中西人文精神的历史流变,可以对当代新人文精神生成的基本前提、现实基础、最高追求和永恒动力作出创新性思考与评析。  相似文献   

12.
班级绿色管理,强调人文情感、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融合与塑造,倡导人性的解放,是班级管理“无污染”、“无公害”的理想境界。在班级这个小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班主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既宽松又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土壤和环境,使他们的优点尽可能地发挥到极至。  相似文献   

13.
当今的文化有三大系统,即美国文化、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美国文化是当今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文化保留了原有的特色,但又具有新的时代精神内涵;日本文化则代表中西文化的融合与结合。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伦理(人文)精神,西方文化的核心是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充分发扬人性的崇高,从而造成一个美与善的社会,但“见人不见物”。科学发扬人的智慧与知识,在征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使自己得到了肯定。但“见物不见人”。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整合,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以人为本”,更加关爱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的21世纪,时代将会赋予体育更厚重的“人文内涵”.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特有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也理应受到探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田雅秀 《科技信息》2012,(15):355-355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先生说:“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教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不仅有谋生技能,能享受物质生活的人,而且同时做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追求智慧和真理的人、一个有创新思维和坚强性格的人、一个不断促进社会和人类自身进步的人。”因此,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努力探究、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绿色人文精神以人为核心,提倡人人自由平等,关注人生价值的实现,体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爱因斯坦说过:“只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以一个和谐人格,更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情。”  相似文献   

17.
考察 2 0世纪的“人文危机”实质上是“人文学科”的危机和“人文精神”的危机。“人文重建”包括了“重振人文学科”和“人文精神重建”两个方面。“维护自身的合法性”、“反思和反抗现代性”以及“参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构成了重振的内涵 ;“知识分子的重新定位”和“重建批判职能”则为重建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为基,人文为本,以人为本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科学和人文素养”理应交融。人文精神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部分,人类社会要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必须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协调发展的道路,高师无机化学教学中注重“科学和人文素养”的交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阐明科学、技术与人文的关系与作用.科学是“求真”,“科学用逻辑和概念等抽象形式反映世界,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技术是“务实”,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还可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设备,以及工艺过程).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其核心是求索人类生存的意义与价值.自然科学追求的是穷尽“自然的真理”;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穷尽“人生的真谛”,两者都是人类社会发展所亟需的.科学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理想.科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理性活动.科学的理性包含着批判、怀疑、创新的精神:理性发展水平标志着人类自身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人类社会谋求持续协调、全面发展需要科技为动力,人文作导向.科技为人文提供依据,人文为科技确定目标.科普的社会责任是:“解读自然的奥秘;探究人生之真谛”.  相似文献   

20.
论审美判断的人文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判断作为一种塑造自我生命的教育与人文精神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强化审美的人文内涵,就是在人的生存的基础上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必须得到保障。它有利于克服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人的“单向度”发展而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从而使人与社会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