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小雅》部分诗篇是因周礼而作,是周礼的文化产物。以周礼为背景对这些诗篇加以对照考查,可以揭示诗篇创作的本义、本事,从中窥视《诗》与礼的关系,纠正一些关于这些诗篇的误解。"养老乞言"礼是周礼中的重要礼节,是周天子为父兄辈而设的一种"乞善言"的礼仪;与之相应,《诗经·小雅》中《鹿鸣》《常棣》《伐木》等诗篇是诗人据"养老乞言"礼而作。  相似文献   

2.
汪德林 《科技信息》2009,(30):250-251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因为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要,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对此,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可以从跆拳道礼仪"以礼终"的精神中得到一些启发,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而达到与社会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亚细亚”式的历史道路决定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礼制模式、礼仪文化的形成。在殷周宗法制的背景下,礼制的完善直接促成了中国古代冠服制度的确立。基于《周礼》的早期冠服礼制体现了效法“天地之德”的伦理精神。“礼”文化在春秋后期的内在转向(从“礼仪”到“礼政”)进一步对古代服饰提出了“人伦之德”的德行要求。从而影响了古代服饰成为一种政治统治的工具,一种思想道德的附庸,丧失了其自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4.
王红 《科技信息》2009,(30):171-171
请柬从文体本质上讲是一种社交专用书信,发请柬是社交中的礼仪行为,适宜于请柬的文体特质和现实效用,请柬在写作内容、格式和语言便体现出"达"、"雅"、"礼"、"时"特征。一份请柬的写作符合这样的特征,既能体现出邀请者对被邀请者的热情、礼貌与尊敬,也能显现出邀请者的修养与大家风范,赢得被邀请者的敬意与尊重,更能彰显出活动事项的魅力,从而有效地帮助人们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和礼仪之外的"义"的思想,我们容易忽视,"义"作为一种中国潜在的"礼"而存在。它对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构建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从"盗","侠"和"士"三种不同的群体分别介绍包含在普通生活当中的"义",使得我们在现代法治建设当中提炼我们需要的精华。  相似文献   

6.
北朝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其宗法观念,继承制度与汉王期基本一致,特别是上层贵族向往中原礼仪文化形成了一种风尚,对祭孔礼仪有一定的明确规定,还有讲学之礼,释奠之礼和束修之礼,北朝鲜卑贵族对尊师兴学之礼又作了革新和变通,使之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7.
幼儿礼仪     
于娜 《科技信息》2012,(17):307-307
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礼仪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也是响应胡总书记提倡的"八荣八耻"教育的具体体现。3-6岁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为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完整儿童将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说: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重视对幼儿独立、自制、专著、秩序、合作等品质的培养更为重要。特别是针对我国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人口素质队伍,有的幼儿的父母也是独生子女,所以,礼仪教育从小抓起。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尊敬他人的礼节程序。中文中的“礼仪”由“礼”和“仪”组成 ,礼指礼貌、礼节 ,这是一种要求 ;“仪”指仪式、仪表、仪态。西方“礼仪”有多个词汇 :courtesy、etiquette、protocol、rite。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西方礼仪在称谓、饮食、表达、尊重隐私等方面的差异。“礼仪”的教育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到外语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9.
崔冽 《科技信息》2011,(21):I0250-I0250,I0281
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总结近年来高职礼仪类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对礼仪课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炼出公共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五结合"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孝道被先秦儒家视为"诸德之首",是先秦儒家人文伦理的基石。"孝"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个人、家庭、国家,贯穿仁、礼、忠、信等人伦、教育、政治各社会领域,涵盖民俗礼仪、国家法规进而上升到制度体系。所以,传承并实践孝道对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明珠 《科技资讯》2010,(29):206-206
目的:探索《护理礼仪》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以07级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班60人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对照班61人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实验班《护理礼仪》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班,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班学生在护理礼仪展示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结论:《护理礼仪》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能确保完成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咸丰朝以降,晚清官方的泰山祈雨(雪)礼出现了明显的变异.这一祈雨礼不再配有皇帝亲撰的祝文,从而在国家礼仪体系中逐渐被边缘化.由于泰山祈雨的结果不能及时如愿,清廷开始试用西方传来的农业灌溉技术,由此开启了泰山从神圣走向世俗的去魅之路.然而,从此泰山祈雨礼逐渐沦为地方官员借以谋取私利的工具,遮蔽了“礼治”体制承载的君恩与公义.晚清泰山祈雨礼呈现的“去魅”与离心,表明“神道设教”之道难以应对当时中国面临的实际困境,而政治文化信仰的陨落隐然成为晚清“礼治”的深层危机.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回顾了中外学人,尤其是异域视野对华夏礼仪神圣效力的阐释,借镜人类学家对神话与仪式关系的研究成果,立足华夏礼制探源研究命题,反思了传统神话观对儒家神话研究的桎梏与遮蔽,认为华夏繁复的礼仪活动是儒家神话再发现的可能性视域。现有的成功实践业已表明,礼仪符号的解读、礼仪神圣根源的探索,乃至经典文本的解读,需要跨文化的广阔视野、比较神话学的类比释读视域,需要突破故事本位的神话观,回归礼仪圣物象征的大传统。因此,儒家神话再发现与重构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藏族服饰具有神圣的宗教意蕴。文中对神巫祭祀服、格萨尔说唱人(仲巴)的帽子、藏族宗教法舞"羌姆"形象、佛教僧人发辫以及藏戏服饰进行了解读,在相关的活动和仪式中,服饰是神圣的精神力量,表达着一种复杂的观念和象征意义,是沟通人神的神圣物质。藏族民间服饰也秉承了宗教象征的基本精神,以神秘的形式展现了他们对神灵的敬畏、膜拜和祈求,以获得心灵的慰藉和愿望的达成。  相似文献   

15.
"吊"作为《文选》中一种表达对死者哀吊的文体,历经岁月流变,从简单安慰性文辞渐渐发展成一种含有丰富情感抒泄的文体。"吊"有一个从礼仪到文体的发展过程。《文选》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于吊体存在不同认识原因在于二者选录标准不同,文学作品在《文心雕龙》中是"述中显优劣",在《文选》中则是"选中定典范"。吊文由质朴向华丽的转变恰呼应了萧统所属时代的文学风潮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在消费文化视阈中,身体理论与身体写作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与此相关的"身体批评"却一直隐而不显。生理身体与社会(交往)身体两种形态为身体的主要存在方式。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身体描写和日常生活中的身体叙事为身体批评提供了广阔的资源。身体批评应该从身体感性、身体的伦理叙事和身体的文化政治三个维度去实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在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出发,具体探讨了可在"虚拟实验室——农业专业实践教学信息资源库"中实现学习目标的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元素),以及基于网络条件下设计与建构"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农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架构、内涵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地(市)级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量大面广的基础环节之一.以浙江省湖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与湖州市第一中学从合并到分设的过程进行个案剖析,试图以"体教结合"的理论视角为基础,从案例中提炼出本层次"体教结合"的理论规律与可行的实践操作规范,作为"体教结合"理论体系中一个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李宁 《科技信息》2012,(2):209-209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学习礼仪,不懂得礼仪就很难在社会上良好地立足和发展,更谈不上受到他人的欢迎。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年代,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仅有优异的学习成绩是不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我认为学好礼仪,用好礼仪,塑造个人良好形象,正是为大力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增砖添瓦。要使礼仪在综合素质教育中发挥其重要作用,一是要重视礼仪的学习,挖掘礼仪的魅力;二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改革礼仪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要树立重视教育质量、"全人"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知识结构的整体教育和终身教育等7种教育理念。为了适应满足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为内涵的环境工程专业教育,构建了以"三系统(实验教学系统、综合实践系统、创新实践系统)、四模块(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五平台(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信息技术平台、实验教学平台、实习平台和创新实践平台)为特征的环境工程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系统,它与理论教学系统相互协调、相辅相成。通过理论教学和以"三系统、四模块、五平台"为特征的多元化实践教学系统的教学实践,对培养环境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实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