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症日渐严重,通过对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工作性质及工作环境的分析,指出教学工作的难控性、不合理的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及教师个人因素是造成教师倦怠症发生的主要原因。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对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对教学工作乃至社会都会造成巨大影响。为预防和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本文从教师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好发于教师群体,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对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教学效果、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都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其致因非常复杂,解决好这一问题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既需要教师自身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也需要学校管理层面的协调运作,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心理疾病,由于特有的社会、组织、个体及工作因素使得高校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职业倦怠给教师、学生和教学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自我效能感越强,个体的职业倦怠就越弱,因此,通过继续教育以培养自我效能感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良好的继续教育设计应当包括科学的教育目标、具有可选择性的教育内容、完善的教育评估机制及经费投入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高校教师对工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对策分析——以海南高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海南省198名高校教师进行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结果发现: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累计检出率为62.1%,成就感降低是困扰高校教师的最主要因素(检出率为38.6%),其职业倦怠现状不容忽视。海南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在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及经济收入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从完善良性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科学人性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引导个体自我心理调节三个方面来干预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根据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和职业特点,分析职业倦怠对自身、工作和学生的危害,提出要消解职业倦怠必须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创建良好的学校组织环境;正确认识职业倦怠,进行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6.
以绍兴市地方高校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探讨、定量的数据调查及严格的统计分析,验证与探索了高校教师的工作价值观、工作态度(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工作绩效以及个体特征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发现:1.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均呈显著负相关性;2.工作价值观中的安定与免于焦虑取向对工作绩效中的总体关系绩效、教学投入等方面有负面影响;3.高校教师工作态度在工作价值观与工作绩效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帆 《科技信息》2011,(17):I0188-I0188,I0156
近年来,由于高校连续招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及职业倦怠现象愈发凸显出来。这势必使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受到限制,因此,通过高校教师队伍的组织和管理、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机制,以及加强高校教师自身的自我调节等措施,帮助高校教师摆脱职业倦怠。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教师待遇低、工作压力大,在教师队伍中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影响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应该重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以保持师资队伍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高校教师存在一定程度职业倦怠的情况开展相应的团体心理辅导,能使教师释放压力,获得人际支持,明确自我职业规划与发展,是干预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一个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作为教师个体职业态度和行为发生负向变化的表征,在当前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等新形势的催化下愈加显著,其本质可归于高校发展认同的危机。基于社会、组织、心理、伦理等向度的倦怠根源分析,从制度优化、心理干预、伦理认同、文化认同等方面探寻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调适路径,以为当下高校特别是创建"双一流"的高校面临的这一共性难题提供可能的范式。  相似文献   

11.
研究运用职业倦怠量表和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对高校的216名教师进行调研,研究表明: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集中在职业倦怠较低和比较严重两个水平。高校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与职业倦怠及其三个维度均有显著负相关,积极心理品质越好,职业倦怠越低;积极心理品质的节制维度和智慧维度对情感枯竭的回归效应显著;节制与智慧越高,教师的情感枯竭越低。节制维度和超越维度对去个性化的回归效应显著。超越与节制越高,教师的去个性化越低。超越维度和勇气维度对低成就感的回归效应显著。超越与勇气越高,教师的低成就感越低。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存在忠诚度不够和职业倦怠现象。介绍了4种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探讨了它们在改善高校教师职业行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职业倦怠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而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更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社会和政府、民办高校及其师生等角度分析导致民办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特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教师进行有效激励,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教学科研的产出量,减少职业倦怠,降低离职率。高校管理部门为了实现对高校教师的有效激励,需要进行相关要素的投入。文章基于生产要素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探讨了各类要素对高校教师科研教学产出的具体影响,在此基础上,科学构建了新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人文社科类高校教师在工科为主的高校中容易滋生职业倦怠心理,深入分析这种职业倦怠的成因、表现及缓解对策,对促进这部分教师的身心健康与职业生涯发展,体现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越来越普遍,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女教师面对的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及个体因素都有别于男教师。分析高校女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特征、社会环境、学校情境和个人因素等方面阐述了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缮因,并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角度提出预防和缓解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所背负的压力逐渐加重,诸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对于学生影响最大、最深远的知识群体,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必然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消极辐射,进而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步伐。因此,优化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及创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关系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因情感的长期投入导致人身体上、情感上、心理上耗竭的状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倦怠来源于社会、学校,来源于体育教师的职业适应、职业人际关系以及个体因素等.提出缓解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以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职业倦怠是从业者不能顺应工作时的极端反应,可出现在诸多工种上.分析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包括社会、组织、职业以及个人原因.提出减缓和消除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包括:建立良好的激励措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创设良好的学校组织环境以及加快体育教师专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