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dTe 量子点,用牛血清白蛋白改变量子点的表面修饰状态并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溶液pH、温度和离子强度对表面修饰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CdTe量子点在502 nm处有吸收,在538 nm处有荧光发射,经牛血清白蛋白对其表面修饰后,吸收峰位不变,但吸光强度升高;荧光发射峰位不变,荧光显著增强.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在0.05~1.0 mg/L范围内与荧光增加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1 7 mg/L。以缓冲溶液为基底牛血清白蛋白含量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水相中制备了CdS纳米晶,其在536 nm处有较强荧光发射,用巯基乙酸修饰后与抗雌二醇抗体偶联,制备了CdS纳米晶标记的抗雌二醇抗体标记物,该标记物具有良好的荧光特性,发射波长红移至588 nm.利用该标记物竞争免疫分析法测定雌二醇的线性范围为0.20~8.00 mg/L.  相似文献   

3.
聚乙烯醇体系中以硫脲为表面修饰剂合成了Q态CdS纳米粒子(Q-CdS).借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系统研究了硫脲加入量、pH值及Na2S加入量对Q-CdS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脲加入量的增大,Q-CdS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窄;减小pH值从14到4对纳米粒子基本无影响,但至pH=2时,Q-CdS的特征吸收峰明显红移,表明形成的CdS颗粒粒径增大;减小Na2S加入量可得到粒径小且粒径分布窄的Q-CdS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SDS/异戊醇/环己烷/水所组成的四元微乳体系,并将该体系用于CdSe及CdSe/CdS(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在反应过程中以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粒子的成核与生长情况.实验得到的CdSe微乳液非常稳定,室温下放置数月仍未见有沉淀生成.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粒子进行表征,所得CdSe/CdS纳米粒子粒径为5 nm左右,粒径均一且具有较高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反胶团法合成CAS纳米微粒,并以ZnS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得到具有CdS/ZnS包覆结构的纳米微粒,以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证实了CdS/ZnS核壳结构的实现并表征其光学特征.透射电镜(TEM)表征其粒度和形貌,得到CAS/ZnS包覆结构粒径一般在2-3nm.通过陈化实验发现粒径随时间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以氯化镉和硫化钠为原料,在水相体系中合成CdS纳米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100℃下合成的CdS纳米晶具有空心结构,粒径为20~30nm,且壁厚均匀,约为3~5nm;在70℃下合成的CdS纳米晶为实心结构,粒径约为20nm,存在较严重的团聚现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空心CdS纳米晶的吸收波长与实心CdS纳米晶相比蓝移136.74nm,这表明其禁带宽度增大0.11eV.光致发光光谱表明:空心CdS纳米晶的表面缺陷态发射较实心CdS纳米晶有所增强,这是其存在内表面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CdS纳米颗粒的制备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化镉和硫化钠为原料,巯基乙酸(CH2SHCOOH)为稳定剂,制备了发射波长在518~600 nm范围内连续可调的水溶性CdS纳米颗粒,分别以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粒度分析及扫描探针显微镜对所得样品的光谱性质、表面基团、粒度分布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回流时间的延长,其紫外-可见吸收边及荧光发射峰红移;颗粒表面有羧基;样品分散性好,形貌呈球状.  相似文献   

8.
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镉为单一前驱体,在油胺介质中裂解,得到多臂状CdS纳米棒.研究了前体中Cd/S配比和裂解时间对CdS纳米棒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的CdS纳米棒为六方晶态结构,直径约为5 nm,臂长为36 nm左右,其耐光漂白性好,在最佳条件下量子产率可达2O%.分别用透射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对样品的结构形态和光学特性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二巯基辛酸为修饰剂,得到了性能优良的水溶性CdS纳米棒.  相似文献   

9.
用双子表面活性剂Py-16-10-16为软模板水热法合成了CdS纳米粒子,制备的CdS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研究了CdS纳米粒子与牛血清蛋白(BSA)的共轭作用,在pH=7.40的PBS缓冲溶液中,BSA的荧光强度随着CdS纳米粒子的加入而猝灭,同时用CD光谱对BSA与CdS纳米粒子共轭作用进行了分析,这一性质说明纳米粒子与蛋白质的共轭作用,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制备了石墨烯-CdS复合材料(GR-CdS),并通过XRD、TEM、HRTEM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dS纳米颗粒的生成和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同时发生,CdS纳米颗粒分布在石墨烯的表面.实验中还探讨了氧化石墨烯的用量对复合材料光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氧化石墨烯的用量为10mg时,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光电活性(GR10-CdS).因此GR10-CdS修饰到导电玻璃表面作为光电化学传感器检测Cu2+,线性检测范围为10~80μmol/L,信噪比为3时传感器的检测限是9.5nmol/L,而且该光电化学传感器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在生理条件下(pH 7.45的磷酸缓冲溶液中),研究了多巴胺的电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探讨了pH对多巴胺分子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巴胺在生理条件下,激发光谱的波长为279.0 nm,其荧光发射波长为316.3 nm和623.6 nm,特征吸收波长为275.8 nm,pH>10时多巴胺生成其它物质.多巴胺在0.0~9.50 mg/L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41 mg/L.该方法简便、灵敏、样品用量少,可用于多巴胺注射液等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L-蛋氨酸和乙二胺为前体,利用一锅水热法合成平均粒径约为4.98nm的碳纳米点.其表现出良好的发光性质,最佳激发波长为380nm,最佳发射波长为454nm,在200~450nm处具有紫外吸收.合成的碳纳米点荧光性能稳定,在1mol/L的NaCl溶液和常见金属离子溶液中荧光性能较为稳定,对Bi 3+具有很强敏感性,其荧光强度与Bi 3+浓度在0~30μmol/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在此范围内用来选择性检测Bi 3+,检测限为47.6nmol.  相似文献   

13.
4-溴-1,8-萘酰亚胺包裹CdS纳米微粒后,它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由348.28nm移动到349.79nm,并且吸收强度有明显的增加。在相同激发下(360nm),4-溴-1,8-萘酰亚胺-CdS纳米颗粒复合体的荧光光谱轮廓与4-溴-1,8-萘酰亚胺基本相同,但发光峰有“红移”,而且发光强度略有下降。在400nm激发下,4-溴-1,8-萘酰亚胺的发光峰在570.55nm;在330nm激发下,4-溴-1,8-萘酰亚胺-CdS纳米颗粒复合体的荧光峰在499.66nm。同时,4-溴-1,8-萘酰亚胺-CdS纳米颗粒复合体的荧光强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频感应提拉法生长出了Nd3+∶KLa(MoO4)2单晶,测试其室温下非偏振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805 nm处吸收峰半峰宽10 nm,吸收截面为3.74×10-20cm2.主荧光发射峰位于1 059.45 nm处,荧光寿命160.6μs.利用Judd-Ofelt理论计算出J-O强度参数Ωt(t=2,4,6)及自发辐射概率、荧光分支比、辐射寿命、荧光量子效率及受激发射截面等参数.  相似文献   

15.
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测定痕量汞(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溶液中合成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QDs),再基于Hg2+与CdTe/CdS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用CdTe/CdS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微量汞的新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水中汞的含量。研究表明,pH值为6.2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量子点浓度为3.75×10-4mol/L时,Hg2+离子浓度在2.3~150μg/L范围与CdTe/CdS量子点荧光猝灭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5,检出限为0.87μg/L,回收率为99.0%~107.5%。该方法检测效果好,可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间苯二甲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种新型烷氧基偶氮苯-喹啉化合物(E)5-[8-(十六烷氧基)喹啉-5-偶氮]-1,3-苯二甲酸二乙酯,通过IR、UV-Vis和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反-顺异构化和发光性能.目标化合物(2.0×10^-5 mol/L的DMF溶液)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398nm处的偶氮苯-喹啉结构K带π-π*跃迁吸收峰及267nm处芳香环的B带π-π*跃迁吸收峰逐渐减弱,光照7min后达到光稳态.目标化合物(2.0×10^-5 mol/L的DMF溶液)以312nm光激发下,在418nm处发射蓝紫色荧光.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人血超氧化物歧化酶(h-SOD)在脲、胍及不同温度下变性的分子构象与活力之间的关系。酶的吸收光谱与酶活力的变化表明:当用不同的变性剂处理后,酶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紫外吸收表现出明显的增色效应;酶的荧光强度随脲浓度的增加有所增加随胍浓度的增加明显下降,在4mol/L胍变性条件下,h-SOD的发射峰自337nm红移到353nm,且酶活力明显下降。据此结果推测:酶活力的下降与构象的改变是同步发生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巴氯芬与胃蛋白酶的结合.观测到巴氯芬使胃蛋白酶的最大紫外吸收峰蓝移.由Stern-Voliner方程求得其荧光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求出结合常数,由热力学参数判断其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根据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胃蛋白酶与巴氯芬之间发生了能量转移,从而使胃蛋白酶发生了荧光猝灭.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巴氯芬对胃蛋白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巴氯芬改变了胃蛋白酶的二级结构.  相似文献   

19.
以间苯二甲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烷氧基偶氮苯-喹啉化合物5-[8-(丁氧基)喹啉-5-偶氮]-1,3-苯二甲酸二乙酯(5a)和5-[8-(辛氧基)喹啉-5-偶氮]-1,3-苯二甲酸二乙酯(5b),通过IR、UV-Vis、1 H NMR和MS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反-顺异构化和发光性能.目标化合物5a和5b(2.0×10-5 mol/L的DMF溶液),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400nm处的偶氮苯-喹啉结构K带π-π*跃迁吸收峰及267nm处芳香环的B带π-π*跃迁吸收峰逐渐减弱,光照6min后达到光稳态.目标化合物5a和5b(2.0×10-5 mol/L的DMF溶液)均以311nm光激发,分别在420,418nm处发射蓝紫色荧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