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之一。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一种认知方式,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学作品中借用隐喻让人们更充分、更深刻、更丰富地感受生活,从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之一.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一种认知方式,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学作品中借用隐喻让人们更充分、更深刻、更丰富地感受生活,从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命名是一种文化修辞现象。自古以来,中西存在着有差异的文学作品命名现象。一般地说,中国文学作品命名重抒情性、写意性;西方文学作品命名重写实性、传记性,还可以加上宗教性。这种差异的产生,既有中西不同学术文化背景的影响作用,也有文学作品自身不同内容的影响作用。在现当代,中西文学作品命名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的主题有三种形态──创作主题、文本主题和鉴赏主题。其中的创作主题可以先行于文学文本,即在文学文本形成之前,它可以观念地存在于作家的头脑之中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标题翻译中所遇到的问题,包括文学作品标题的特殊性,文学作品标题翻译的标准及方法,通过文学作品标题翻译的个案分析,得知在翻译中需要对主题仔细考证、慎重选词,做到准确,体现原作的艺术特色和译者的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概述英美文学作品对同性恋的表现,意在揭示英美作家对这一主题予以的关注、探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彭雪亮 《科技信息》2012,(16):199-199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吟咏爱情的篇章灿若繁星。其中丰富深刻、感人至深的作品不胜枚举。本文摘选两篇,与读者共同欣赏这人世间最美好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徐燕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124-125
作为两种知识建构方式,探究式学习与授受式学习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把这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既可以让学生习得知识,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这与英美文学课程的特点特别契合。对于文学作品固有的方面如文学语言、文学体裁、文学传统和流派等内容,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方式直接提供或呈现;而对于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涵义,则更适合让学生自行提出问题、构建问题的答案、自行概括结论等。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如能把以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实现英美文学课程既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又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第一部分,本文作者指出了文学作品的物化形态性,对文学作品的内指性价值进行了探讨;在第二部分,本文作者对文学作品的外指性价值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文学作品对不同主体具有的价值;最后本文得出了"文学作品对不同的主体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0.
歇后语是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具有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等特点。在文学作品中,歇后语运用得当,可以为作品增色不少。但由于汉语和英语是两门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体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所以汉语中大量的歇后语,在翻译成英文时,有些可以直译,有些则很难直译。因此,在汉语歇后语的英译问题上,译者应特别注意选取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常常以爱情为主题,本文选取了两部以爱情为主题的长篇小说,重点论述这两部作品的相同之处。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两部作品在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相同之处。都塑造了一个独具个性的女性形象。第二部分,叙述两部作品的主题。以爱情为主题,女主人公都向往真挚的爱情,自强不息,厌弃虚荣,坚忍不拔,富于反抗性。第三部分,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论述"简·爱"反抗性的形成。第四部分,论述"苔丝"反抗性的形成。第五部分,总结两部作品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应在反思的基础上,在文学教学中应用影视手段。影视对文学作品(叙事性作品)文学性的弱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限定了审美的边界;其次是简化了原作的主题;三是弱化了原作的叙事结构及线索。当然,这一手段在教学中仍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它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兴趣、提供一个文本解读范本及有利于比较教学。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一手段,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阅读原著,引导学生对原著与影视的主题、叙事方式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体会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进一步的发挥影视教学手段的作用而避免其不足。  相似文献   

13.
英语文学作品是世界文学作品中的一座宝库,也是西方文学中璀璨的一支.作为西方文化的两大渊源--古希伯莱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英语文学作品中到处可见其表迹.本文拟从英语文学作品的书名这一角度来阐析古代两希文化的影响,并以一斑而管窥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分析苏轼与弥尔顿两首悼亡诗的异同,认为人类相同的情感经历使得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有了相通性,而也正是隐藏在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因素造成了这些作品的差异。了解这些文化因素有利于促进中西文化的理解与交流。  相似文献   

15.
刘求应 《科技信息》2011,(21):I0204-I0204,I0248
汉语和日语都是主题突出型语言,主题的形成,一般认为有两种,一种是认为主题是句中的成分经移位生成的,另外一种是认为主题在深层结构中已经存在了。本文从第一种观点出发,阐述汉日语定语生成主题的条件异同的原因。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理解汉日语语法的差异,更好地掌握两种语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假定性的涵义、研究文学作品的假定性的意义、文学作品假定性的根源、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假定、假定与现实、主题、情节的关系、与假定伴生的连续性、一致性、合理性以及假定的合理化过程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得出对文学作品假定性的认识对于文学创作而言,对于作品欣赏而言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学史上,人类的复仇意识与复仇文化相互影响并且催生了一大批复仇文学作品.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复仇主题在伦理和社会价值尺度下,彰显的是复仇双方生命的对抗和力的冲突.而当代一批优秀的复仇主题文学纷纷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作者不再是简单地重复传统的复仇主题,而是借其躯壳,从更深的层面揭露传统伦理对人性的压抑,并同时给予人道主义的同情.作品写的是复仇,却否定了复仇,消解了复仇,同时又蕴含了复仇之外更深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是介绍了两种评价主题的平均化方法,并通过引用实例具体分析了不同平均化方法评价主体的差异,从而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思想:基于不同的立场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主体做出评价,这样我们得出的结论才更符合实际,更加可信。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历史小说创作领域,随着时代主题的变迁和作家主体性的日益张扬,更具人性深度的创作面被开掘,阶级、革命、历史等宏大叙事逐渐为人性的抒写所取代,"人的回归"主题得到了愈益鲜明的体现,其经历了从隐性显现到狂欢表演,最终走向正常表达的三个阶段。本文结合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学作品,具体分析了当代历史小说的总体创作走向。  相似文献   

20.
话语分析在其发展过程中和文学作品联系日益紧密,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欣赏文学作品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研究《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所使用的两种引语—-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通过分析两类引语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