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就X吧,还Y"作为一种口语化句式,在语篇中除独用外,还可以构成"串行式"和"并行式",两类用法语序灵活程度不同。基式句法格式固定,语言变项通常由谓词性成分充当,语义上蕴含着对命题的语用性否定,有积极否定和消极否定两种。相关句式"X就X(吧)"来源于广义的因果复句,语义上主要表示消极肯定,同时附带有容忍或厌烦的情感色彩。  相似文献   

2.
助动词"不得"以否定的形式表达了肯定的意思,即"不得"和"得"存在着肯否对立的消失。沈家煊先生的标记论观点和张谊生先生关于"不"的主观减量作用的看法,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这在"不得"的分布环境中均能得到验证。此外,"不得"的主观预期的特点也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中严格分工的否定副词"不"和"没(有)"在湘方言中存在特殊现象:可以用"没(有)"代替"不",也可以用"不"代替"没(有)"。这种特殊现象有其产生的动因:"没(有)"代替"不"是方言早期层次的保留;"不"代替"没(有)"是方言之间相互接触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不同来源的语言成分叠置的现象不仅见于语音、词汇系统,也发生于语法系统。零陵话的否定副词"很"的语法功能、句法分布与"不"有相同之处,但"不"出现的条件比"很"更宽松。通过与周边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比较,联系本地历史背景和相关语言现象,可以推定零陵话的否定副词"很"是从勉瑶语的否定词[n]音变而来。汉语方言的形成是"横向传递"的结果,因此解释方言现象不能拘泥于某一方言内部,而要从相邻的语言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中,"否定"现象并不鲜见,许多表示"否定"的词、词语或句型"否定"意义非常明显,一看便知;有些"否定"则不是能够一看便知、望文生义的,因为它们本身不具备"否定"的意思,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有了"否定"的含义和效果.这种"语义"转移现象,使学习者感到困惑不已.本文旨在对英语"否定"形式进行分类辨析,以期读者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6.
宋教仁案报道中的“媒体审判”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教仁案发生后,袁世凯、黎元洪、被告律师、新闻记者等各方对新闻媒体在报道该案过程中所出现的"媒体审判"现象持有的不同的态度及观点。袁派反对媒体审判是基于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不可完全否定;新闻媒体主张"媒体审判"是基于舆论监督、发挥社会公器作用的需要;"宋案"报道中所出现的"媒体审判"现象是民初特殊环境下司法不独立所致。  相似文献   

7.
"战国策"派在其主办的《战国策》半月刊和《战国》副刊中与儒家思想展开了三重对话。第一重对话是应和式的充实性对话,即"战国策"派赞同或至少不否定儒家思想,并对儒家思想进行结合实际的申说;第二重对话是反叛式的时代性对话,即"战国策"派从其特定的时代特征出发,完全地否定儒家思想;第三重对话是借鉴式的开放性对话,即"战国策"派跳出中国、放眼西方,以尼采的意志哲学鉴照儒家思想。这三重对话着眼于改造民族精神以应对抗战的迫切需求,最终表现出"战国策"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诗"与"画"关系的研究,可以分为否定者和肯定者两个派别。否定者认为,诗的表现力远比画强,所以"诗中有画"这样的说法欠妥;肯定者认为,画的表现力与诗相当,这在中国诗与中国画关系中更是如此,所以,"诗中有画"是不可轻易否定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9.
继"被自杀"之后,网络上、报纸上出现了一系列"被XX"组合。本文试图对近几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一简要的综述,重点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分析"被XX"组合,分析这一组合产生的原因以及对语言的影响等。认为"被XX"组合在传统"被"字句基础之上有所创新,是一种变异的使用,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句法构式的超常构式。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不要太AP"有两种不同的结构:"不要1太1AP"与"不要2太2AP"。二者是同形异构式,在句法结构、语义功能及语用条件上具有本质差别。"不要2太2AP"句式是从元语否定式"不要‘太AP’"(即不要用"太AP"这个常规超量表达式)通过结构的重新分析习语化而来,习语化过程中语用衍推义固化为构式义。这种演变决定了它与"不要1太1AP"相比,组成成分之间的组合凝固性强,组成成分的聚合可变性差。  相似文献   

11.
继"被自杀"之后,网络上、报纸上出现了一系列"被XX"组合。本文试图对近几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一简要的综述,重点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分析"被XX"组合,分析这一组合产生的原因以及对语言的影响等。认为"被XX"组合在传统"被"字句基础之上有所创新,是一种变异的使用,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句法构式的超常构式。  相似文献   

12.
韩国语的否定句式是韩国语中的一大特点,对于否定句式的学习既是重点亦是难点。而对于"否定的否定"句式的学习,是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正确把握话者的否定含义以及检验我们语言掌握程度的一把标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出了双重否定句式误用现象的原因,并且向读者提供了分析此类否定句的方法,从而使读者跨越双重否定误用这层障碍,更加系统地掌握双重否定的否定方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当代广告创作、传播中流行着一种"别解"现象,对此学界一直以来对其褒贬不一。对"泛别解"广告及其手法的运用,要结合现象谈态度,不可全盘肯定或否定。要对广告的"泛别解"现象进行规范和监督检查,要维护汉语自身的规范与纯洁,消除误导,以突出广告的特定信息,实现其最佳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栖霞方言"没"与"没有"的区别表现在否定功能的不一致,"没"主要用于否定谓词性成分,但也可用来否定少量的常用名词及由不定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没有"只能用来否定体词性成分及做正反问句的煞尾。栖霞方言的"没"与普通话的"没"语法化程度基本一致;"没有"的语法化程度比普通话低,只是一个复合动词,尚未发展成动词的否定标记。  相似文献   

15.
从概念语义学的角度,分析由"得"组成的典型重庆话话语如"要得"、"吃得",以及其相关否定形式如"要不得"、"吃不得"等组合的涵义转化和虚化过程,并探讨重新分析和类推在重庆话语法化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能”和“可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得出在语义上“能”主要表示有能力,“可以”主要表示可能性。针对于一些学者认为的“能”和“可以”的义项与人称主语和疑问语气有密切关系的论断持不同的态度,经过分析得出两者义项的选择与语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把“能”和“可以”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现象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列了出来;对“不可以”的扩大使用的现象通过语料库得出它使用的范围比较窄;最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能”和“可以”进行了辨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方的政治学理论在解释中国的政治现象时,其分析框架和理论解释力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学者提出构建"本土化"政治学理论。本文讨论的政治学理论的"本土化"构建是基于中国政治现象的观察创新地构建"本土化"的政治理论。这个理论构建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范式转移的过程。政治学"本土化"的研究路径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个案式研究理论框架、比较研究理论框架、区域研究理论框架和通则式研究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一点儿”和“有点儿”是意义相近但用法有所不同的一组词。前贤对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作过研究,本文用大量例句结合现代理论对“一点儿”只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式的原因加以解释,并对“有点儿”在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式时只能用否定词“不”而不能用“没”的原因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9.
"扶乩"在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1848年"扶乩"开始在美国流行,它是容易再现、简单真实的"占卜技术"。当人体"无力"接触一个足够小的任意物体到足够时间,该物体会被思念信息感动做出响应变化,脱离足够时间,感动效力会自然散失,感动效果与人体年龄、性别、健康状态、组合方式与知识结构及信息内容有关,与物体的大小、形状、质量和触点位置无关,2女1男组合的感应强度会达到一个临界水平,再增加男女人数,感应强度不再继续增大,人体"无力"接触"感动"物体的作用力是一种未知的"信息作用力",其特征是"它可以根据信息内容自由改变物体结构与施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发动"尊法批儒"运动的直接原因在于利用法家厚今薄古的思想为"革命"进行辩护。"尊法批儒"运动的深层原因在于人类文化演进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尊法批儒"给我们的启示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一方面必须捍卫其现代性指向,另一方面应当追求现代化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完美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