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鲵是我国特产的二级保护动物,在脊椎动物的进化上又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位。本文就其排泄系统进行详细的解剖分析及探讨。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大鲵的排泄系统的结构是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大鲵在进化是处于较原始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大鲵的血液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血细胞计数法和瑞氏染色法首次记述了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血细胞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红细胞的平均值为7.6×10~4/mm~3,白细胞的平均值为1.9x 10~3/mm~3。除大鲵红细胞胞质中含有一团嗜碱性颗粒外,血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征和其它脊椎动物相类似。文中就大鲵与其它两栖动物进行比较并从进化角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鲵雌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冬季大鲵卵巢卵母细胞的发育过程以及输卵管管壁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对大鲵冬季卵母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大小卵母细胞的变化进行了详尽的观察,靠近卵核区域的线粒体大多数是原线粒体,它们没有形成明显的嵴,有的处于增殖状态,散在卵质中的线粒体大多数是成熟的线粒体,有的有明显的嵴,另外还分析了输卵管管壁的各种形态的腺体细胞的结构,讨论了卵母细胞中线粒体变化的原因和冬季大鲵儿卵母细胞的分期,比较了中国大鲵的输卵管管壁与中国林蛙输卵管管壁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观察并比较了大鲵、山溪鲵和东方蝾螈储脂器官的大体形态、显微和超微结构.大鲵的脂肪体很小而脂肪小体和皮下脂肪组织发达。而且皮下脂肪的显微结构与其它动物不同;山溪鲵和东方蝾螈的脂肪体发达。而东方蝾螈的皮下脂肪退化.结合进化和行为等方面的资料,认为大鲵脂肪体属于较原始的有尾两栖动物类型;脂肪小体和无尾类尾杆骨末端的脂肪小体同源;东方蝾螈皮下脂肪的退化与其复杂的反捕行为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动物系统发生的角度来阐述动物排泄系统的进化发展、排泄终产物的形式、排泄途径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排泄生理有关的肾外排泄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用大体解剖及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中国大鲵脊髓的形态结构及细胞构筑。其特点是:脊髓纵贯椎管全长;运动神经元分腹内侧群和背外侧群;中间神经元未分化成亚核;髓内感觉细胞尤存;白质中有散在的神经细胞。文中还就大鲵脊髓在进化历程中的位置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鲵呼吸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大鲵是中国的一种特有珍稀动物。 它的呼吸系统的形态、结构特征明显地告诉我们从水生动物向陆生动物进化的趋趋。 它为我们研究动物的进化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鲵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简称大鲵,俗称娃娃鱼,在分类上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特有的有尾两栖动物,也是全球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大鲵处于从水生向陆生(鳃呼吸向肺呼吸)脊椎动物过渡的中间位置,  相似文献   

9.
利用组织学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凝胶电泳分析技术,研究中国大鲵产卵期输卵管结构及分泌特征,探讨了输卵管与卵外胶膜形成的关系.产卵期中国大鲵输卵管显著增长,管壁增厚,管径增大,输卵管粘膜上皮向腔内突起形成皱襞,内表面纤毛密集,单管状腺分支增多,腺细胞内充满胶质.产卵期中国大鲵输卵管这些结构特征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产卵期中国大鲵输卵管液蛋白成分电泳检测显示中国大鲵输卵管液的分泌主要集中在弯曲部的中后段.卵外胶膜与输卵管液的蛋白成分比较也表明:弯曲部中后段输卵管液与卵外胶膜存在有较多相同蛋白带,该段是构建中国大鲵卵外胶膜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0.
大鲵是我国特有珍稀两栖动物。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鲵分布区、大鲵资源的分析,揭示了目前大鲵种群减少、数量锐减的状况,并探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鲵(Meglobatrachus davidianus)是我国特产珍稀动物。关于它的分类地位和订各存在不同意见,但是,系统地研究其结构特征的报道还很少。只有“中国大鲵的外形及骨骼解剖”一文(吴翠衡1982年)。笔者承蒙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教研室的帮助,得四尾中国大鲵标本,其中购自北京市特供养殖场一尾,雌性,体长近1000毫米;河南一尾,体长210毫米,幼体;湖北宜昌一尾,雄性,体长400毫米;此外,还有一个不名产地的离体心脏及动脉弓标本做为对照。本文试对其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果报告如下,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大鲵的其它生物学特征,并为确立其分类地位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鲤科鱼类系统进化过程中SINEs的插入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散在核重复序列(SINEs)是真核生物基因组内的移动元件,已被广泛应用于系统发育研究。文中报道了用SINE的插入事件和细胞色素b基因来研究鲤科鱼类的进化.结果显示:细胞色素b基因和SINEs插入事件在大的鲤科鱼类分类上都支持形态学的分类结果,将整个鲤科鱼类分为雅罗鱼系和鲃系;两种分子标记所获结果的不同之处在于野鲮亚科的进化地位.SINEs插入事件的分析结果显示该亚科的进化地位比较原始,而细胞色素b序列的结果则显示其相对较晚的进化起源.尽管在该研究中分析的物种较少,但为SINEs在鲤科鱼类插入事件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鲵(Andrias davildianus),俗称娃娃鱼,在我国的古籍中又称大鲵为孩儿鱼、啼鱼、狗鱼等等。大鲵是有尾两栖类动物中的个体最大者,全长一般在1米左右,大者可达2米以上。分类学上,大鲵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该属只有两种,即分布于日本的日本大鲵和分布于我国的大鲵。化石资料表明,大鲵的祖先早在2亿5千万年前就已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大鲵蜕皮中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肽,采用SDS-PAGE电泳和SephadexG-75凝胶层析分离分析大鲵蜕皮中的成分,并采用氯化三苯四氮唑微量稀释法检测了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大鲵蜕皮含有一种分子量约为15 000的小分子肽,该物质对5种试验菌种均有一定抑制活性。大鲵蜕皮发现的小分子肽可能是一种新的抑菌肽,其可能为大鲵人工养殖创造出新的产业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预测大鲵的生长发育与良种选育,对1~5龄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体重和10种形态性状进行了6次测量,并对大鲵的体重与形态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构建并筛选出大鲵的生长模型,获得大鲵月龄与形态指标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与大鲵体重密切相关的形态性状依次是头宽、头长、尾宽、尾高、前肢长、后肢长、全长、尾长、腋至胯距、体高等,它们可作为大鲵良种选育的重要指标。Logistic模型作为大鲵生长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Wt=4.449/(1+4 689.334e-0.19t)。大鲵月龄与主要形态性状的线性回归方程为M=-3.332+0.847T1+0.424T2-0.418S+3.259 H-6.745T3,它可作为鉴定大鲵年龄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核型代表物种的一个特性,染色体组的结构既是稳定的,又是可变的,其变化以其结构特点为基础并以一定方式有规律地进行。因此,物种的染色体组型分析和比较常常可以推论群体的进化过程。而每一物种单倍体的DNA含量(C值)是恒定不变的,在无脊稚动物中,C值随进化地位的上升而递增。盾  相似文献   

17.
研究泥鳅活饵和白鲢鱼肉两种饵料投喂初体重为(172±17.48)g尾中国大鲵,比较两种饵料对大鲵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活饵更有利于大鲵的生长,在整个试验期间的特定生长率为泥鳅组〉鲢肉组,饲料系数的大小顺序为鲢肉组〉泥鳅组,蛋白质转化效率为泥鳅组〉鲢肉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鲵皮肤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中国大鲵皮肤的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1)中国大鲵皮肤存在着丰富的皮肤呼吸结构。(2)中国大鲵皮肤上的疣瘤在头部的背面及腹面构成特定图形,这是其特有的。(3)同爬行类的鳄蜥相比较,中国大鲵皮肤结构仍呈以水生为主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找适合大鲵生活的各类水体环境因子以利于大鲵的保护和人工养殖,对湖南省壶瓶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保护区内9条溪流中的11个断面和室内大鲵饲养池进行了水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野生大鲵适宜于生存在清澈透明、水流速度缓慢、水温为9~25℃、pH值为中性或弱碱性、溶解氧含量高、硬度大、COD低于15 mg/L、TP低于0.02 mg/L的清洁水体中.  相似文献   

20.
今年暑期,在生物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湑水河流域中的大鲵的生存环境,做了一些考察、分析.城固县境内的湑水河,源于秦岭西北主峰的太白山,由太白县流经洋县,进入城固后汇入汉江,在城固县境内全长约58公里.山区地带42公里,这一段是秦岭南坡的中低山区段,也是湑水河中大鲵分布的主要水域.从《城固县水电局关于湑水河大鲵资源的报告》可知,湑水河中的大鲵至少有23,280条,这个贮量,目前在我省同量水域中是比较丰富的.根据掌握的情况,并征得县水电局的同意,我们在河道中段双溪镇和河道上段小河镇,分别捕到长50厘米、重0.8公斤和长40厘米、重0.5公斤的大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