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并将该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劳动的一种特殊用工形式。新制定的《劳动合同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劳务派遣的存在,劳务派遣丰富了劳动力市场的用工形式,推动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的劳务用工和就业方式,它是知识经济下新型的劳动分工体现,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但是存在的同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务派遣快速发展,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前,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三者之间关系经常混淆不清,因劳务派遣而发生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层出不穷,由于我国在此方面立法和理论的相对滞后,如何确认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就成为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处理纠纷的难点。本文试图结合劳动合同法,阐述劳务派遣中三方法律关系,明晰雇主责任,以达到保护劳动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的劳动力配置形式,有别于传统劳动关系,在就业形式上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等优点。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劳务派遣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该文以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利益为基调,对涉及到被派遣劳动者利益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法》既是资本与劳动力的联姻结合机制,也是劳动权的实现机制。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在目前劳资双方利益推移的现实中,更能促使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劳务派遣的增设从实际上解决派遣工的劳动平等问题。劳动规章制度性质争议。经济补偿金制度充分体现劳动法追求劳动关系公平的立法理念和倾斜保护劳动者的立法技术。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在法律属性上具有很大相似性,但二者在合同当事方权利义务、法律适用、纠纷解决程序等重要方面又存在显著不同。在现实生活中屡发的劳务派遣、事实劳动关系等纠纷,也涉及到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分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栋梁 《科技资讯》2010,(33):253-253
当前,随着高校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劳务派遣人员的数目在不断地增加,劳务派遣人员已经成为了高校后勤工作的主力军和提供优质服务的依靠对象。但是,劳务派遣人员的党建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劳务派遣人员的党建工作,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一批优秀的劳务派遣人员加入党组织,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激励高校劳务派遣人员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劳动用工环境的不断变化,劳务派遣用工方式越来越受到欢迎;同时对于劳务派遣用工中风险控制也越来越关键。基于这种背景下,本文对劳务派遣用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有效规避劳务派遣的用工风险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鉴于当前境外非居民企业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中,普遍存在劳务派遣现象,国家税务总局在2010年和2013年分别下发文件,明确了对劳务派遣人员是否构成境外企业在中国设立的常设机构的认定标准。基于两种劳务派遣模式,在派遣人员已构成中国居民纳税人义务的前提下,根据派遣企业派往接收企业的派遣人员的工作性质,分别就两种模式下,派遣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以及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派遣企业如何应对税务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目前在我国成为众多用工单位规避雇主责任的出口,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相关立法价值取向不明,法律规制不完备。劳务派遣立法应当倾向于对劳动者的人格尊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在劳动力市场上坚持规范的双方性的劳动关系,将劳务派遣限定为辅助性、非主流就业方式的一种,应用于临时性岗位。  相似文献   

11.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使用与雇佣相分离的劳动关系,被派遣劳动者权益的维护更加不易。本文对劳务派遣的概念与本质进行基本厘定后,论述了被派遣劳动者不完整的劳权,结合实践评述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制,以期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高校劳务派遣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制度是一种新型用工形式,由于该制度合经济性,备受公司企业青睐。随着高等学校用人制度改革的深入,高校开始引入劳务派遣制度。劳务派遣制度利弊互见,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权益时有侵犯,《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进行了规范。高校劳务派遣亦应在《劳动合同法》规范下运行,尽管高校用人制度有其自身特点。本文通过对劳务派遣涵义、特征及其利弊进行分析,结合高校劳务派遣实际予以阐述,最后提出作者观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从无固定期限合同、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务派遣制度和用人单位违反报酬支付义务的法律责任四个方面分析《劳动合同法》的不足,能够为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责任制度以及《劳动合同法》相关法律制度和司法解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劳务派遣市场日益走俏的今天,由此发生的纠纷也将成正相关的增长,甚至更有甚者。这是与劳务派遣所独具的特征密不可分的。传统的劳动关系相区别,劳务派遣的"劳动雇佣与使用相分离"的特点,使得我们对于传统意义上的"雇主任责"的认定发生了分歧,尤其是在本身在传统的劳动关系中就难以认定的"雇主对雇员对第三人职务致害责任的连带责任"的认定上。这就要求对劳务派遣中的派遣单位与要派单位两个共同雇主的"雇主责任"加以区分界定,从而达到纠纷解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毕业生灵活就业别有天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其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务派遣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对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及被派遣劳动者三方的利弊,在探讨这种用工形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歧视现象,已经违反了平等就业的基本原则,严重影响了公民的基本劳动权利的实现.阐述了现阶段我国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就业歧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并提出了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减少制度性的限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设立专门处理就业歧视机构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劳务派遣是近年来劳务输出的重要形式,既有有利的方面,也存在弊端.劳务派遣要选择合适的派遣公司,建立完善的派遣协议,有效沟通,建立预警机制,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妮 《科技资讯》2011,(1):152-152
劳务派遣最早出现在美国,随后是西欧和日本。我国出现劳务派遣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由于一些来华投资的外国企业或者在华常驻代表机构的组织在中国没有取得法人资格,不享有在中国招聘员工的权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外服务公司应运而生。对外服务公司先在中国境内招聘员工并与其订立劳动合同,然后将招聘的员工派往上述企业或者组织。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经济不断发展,劳务派遣企业大量出现,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方式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使欠薪的入罪讨论暂告一段落,当前探讨的主要问题转为该罪的司法适用问题。从基本范围上看,"劳动报酬"只包括基于劳动关系产生的报酬,而不能包含基于劳务关系产生的报酬。"劳动报酬"包括工资,但也不仅仅限于工资范畴。社保个人缴费及经济补偿金也应属于该罪名的保护范畴,但惩罚性款项不属于该罪名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