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主要介绍以菱镁矿为原料,采用重镁液通入空气在低温下热解,使热解温度由原来95~98℃降到50~60℃,大大降低了蒸汽消耗,并得到针形碳酸镁。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硼泥经石灰处理后,再用碳化法生产轻质碳酸镁的原理和工艺条件。硼砂厂利用此法生产轻质碳酸镁,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可使产值增加近一倍,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提取轻质碳酸镁后的硼泥,危害性降低,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其综合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铝碳酸镁分散片的处方,采用正交设计,以崩解时限和分散均匀性为指标,优化铝碳酸镁分散片的处方。结果填充剂的组成能够明显影响分散片的崩解时限和分散均匀性。按照最优处方制备的分散片具有崩解快、分散均匀性好的特点,含量和制酸力符合药典规定。证明铝碳酸镁分散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通过测定不同粒度矿石在不同温度下煅烧时间与分解率,进而得到不同温度下,矿石完全分解时,粒度与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碳酸镁与氢氧化铝复配阻燃聚乙烯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氢氧化铝和碳酸镁复配添加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发现当氢氧化铝和碳酸镁的比例为4∶1时,其氧指数最高为26.碳酸镁和氢氧化铝复配阻燃聚乙烯具有协同作用.同时由于碳酸镁的加入还提高了体系的拉伸强度,但是却明显降低了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大学生急性单纯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0例急性单纯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例。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片嚼服;治疗组给予多潘立酮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3,P=0.001)。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铝碳酸镁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单一药物治疗组,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观察四磨汤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将内镜下证实的8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铝碳酸镁片,每片500 mg,每次1片,每日3次,嚼服。四磨汤口服液10m L,每日3次,治疗6周: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片,每片500 mg,每次1片,每日3次,治疗6周。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胆汁反流及黏膜炎症表现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胃镜检查查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2%)明显优于对照组(77.5%)(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四磨汤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比单用铝碳酸镁片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在MP2(full)/6-311G*理论水平上研究了碳酸镁热分解的微观机理,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并用频率分析方法和内禀反应坐标(IRC)进行了计算,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结果得到两条反应路径,利用传统过渡态理论(TST)方法计算了298~1 000 K范围内两条反应路径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路径R(MgCO3)-IMA1(OCO·MgO)-P(MgO+CO2)为碳酸镁热分解的主反应通道。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苦土的粒度、液固比、消化温度和消化时间对灰分中 Mg(OH)_2含量的影响,从而得到苦土消化的最佳操作条件为苦土粒度120目、液固比40:1、消化温度80~90℃、消化时间90~100min.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硬脂酸对三水碳酸镁晶须进行了表面改性,考察了改性剂用量、料浆浓度、改性时间等因素对三水碳酸镁晶须表面改性的影响.采用接触角、活化指数、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对改性前后的三水碳酸镁晶须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用量5%,料浆质量分数5%,改性时间6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改性产品的接触角为130°,活化指数为1.000.表面改性过程对三水碳酸镁晶须的热分解没有明显影响.硬脂酸与三水碳酸镁晶须的结合方式主要是镁离子与羧基形成憎水性的硬脂酸镁保护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碳酸镁晶须并研究其作为填充物时对复合材料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以镁盐和碳酸钠为原料,采用反向沉淀法制备碳酸镁晶须,并考察镁盐(MgSO_4·7H_2O、Mg(NO_3)_2·6H_2O、MgCl_2·6H_2O等)、反应时间、滴液速度、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等因素对碳酸镁晶须形貌的影响;同时研究经钛酸酯偶联剂NDZ-311改性后的碳酸镁晶须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所制备的碳酸镁晶须形貌为棒状,以MgSO_4·7H_2O与Na_2CO_3反应30min,硫酸镁溶液滴加速率为3.5mL·min~(-1)时所制备的碳酸镁晶须长径比最大;表面活性剂可显著提高其长径比。经钛酸酯偶联剂NDZ-311改性后的碳酸镁晶须可明显提高HDPE的阻燃性能和拉伸强度,当其添加量为高密度聚乙烯的40wt%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一倍。【结论】采用反向沉淀法可制备棒状碳酸镁晶须,该晶须对HDPE具有良好的阻燃和增强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水氯镁石(MgCl2.6H2O)为镁源、Na2CO3为沉淀剂,利用沉淀法分别在30℃和90℃下制备得到碳酸镁水合物:三水碳酸镁和碱式碳酸镁。采用TG-DTG和热重跟踪法对此碳酸镁水合物的热分解进行分析。采用FTIR和SEM对热重跟踪实验中试样的组成和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水碳酸镁和碱式碳酸镁分别分5个和2个阶段进行分解,且二者脱水和脱二氧化碳的温度区间几乎相同;对于中间相的组成,FTIR分析结果与TG数据的计算结果一致;SEM图形象地呈现出了二者在轻烧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这将为盐湖水氯镁石制备高纯镁砂过程中轻烧工艺的确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诱导形成的方解石可以把松散颗粒胶结成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整体,该特性被广泛用于修复水泥基材料表面缺陷,处理地基等领域.为探明微生物诱导形成的其他碳酸盐沉淀是否具有方解石上述相似特性,本文对微生物诱导形成的碳酸镁胶结松散砂颗粒的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对未掺加微生物和掺加微生物的试样进行对比发现,在采用相同成型工艺、相同注入次数下,微生物诱导形成的碳酸镁同样具有胶结松散颗粒的作用;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微生物诱导形成的白色沉淀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诱导形成的白色沉淀物为菱镁矿型碳酸镁,呈针棒状;经过力学性能测试,微生物诱导形成的碳酸镁胶结松散砂颗粒砂柱(微生物砂柱)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5.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碳酸镁颗粒表面进行硅酸乙酯水解,生成的硅酸包敷在碳酸镁颗粒表面,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在碳酸镁颗粒表面形成二氧化硅膜;采取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的条件对包敷效果的影响,对包敷后的碳酸镁表面进行了XRD分析.结果表明碳酸镁表面包敷了一层二氧化硅,包敷二氧化硅后的碳酸镁分解速度降低,包敷后的碳酸镁可以作为制备泡沫金属的发泡剂.  相似文献   

16.
从蛇纹石制备轻质碳酸镁和轻质氧化镁的扩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从蛇纹石制取轻质碳酸镁和轻质氧化镁的实验室研究,进行了煅烧物料量达数以千倍计的扩试研究,选择了煅烧条件,并提出了从蛇纹石制备轻质碳酸镁和轻质氧化镁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7.
以NH3·H2O、MgCl2溶液和CO2为反应体系,利用超重力机(RPB)制备了三水碳酸镁晶须。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对产物进行物相和形貌分析,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三水碳酸镁晶须直径和长径比的影响。研究表明,三水碳酸镁的适宜生长温度为40℃,超重力机转速为800r/min,CO2体积分数为20%,NH3·H2O浓度为1.5mol/L,此时制备出的三水碳酸镁平均长度36μm,晶须直径平均1.16μm,长径比达到31。  相似文献   

18.
以菱镁矿为原料,磷酸二氢钾为添加剂,通过水溶液法合成了花状五水合碳酸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FT-IR对晶体的微观形貌、晶相组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热解时间对晶体形貌的影响,分析了其形成机理,研究了五水合碳酸镁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热解时间为30min时,可获得长15~30μm,宽100~500nm的花状五水合碳酸镁.五水合碳酸镁晶体中Mg2+呈两种不同的八面体配位,分别构成水合络阳离子Mg(H2O)2+6和络阴离子〔Mg(H2O)4(CO2-3)2〕2-,其化学式为Mg(H2O)6·Mg(H2O)4(CO2-3)2.磷酸二氢钾在五水合碳酸镁表面的吸附作用,改变了各晶面的表面能和生长速度,促使其异质成核并逐渐叠合形成花状体.  相似文献   

19.
在富含氧化镁的蛇纹石中添加一种可分解的含氧无机盐,无机盐中金属氧化物与蛇纹石中二氧化硅按1:1摩尔比配方,在600—950℃下煅烧5—8小时.经分离、碳化、热分解,氧化镁提取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轻质碳酸镁分解反应及其分子组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日本岛津DT-40热分析仪研究了轻质碳酸镁的分解反应,确定了轻质碳酸镁的分子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轻质碳酸镁的分解反应分三步进行,分子组成为2MgCO3·Mg(OH)2·2H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