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本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LS—DYNA对弹塑性圆柱壳的动力屈曲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冲击速度,径厚比h/r、塑性强化模量等因素对圆柱壳屈曲的生长和发展明显影响,冲击速度和强化模量对屈曲模态的跃迁有重要影响。应力波效应对屈由也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铁磁介质广义变分原理得到磁力计算公式和磁力耦合的非线性数值计算程序,首次对不可移简支铁磁梁式板磁弹塑性的屈曲、后屈曲、弯曲等力学行为进行分析,在考虑几何非线性情形下,探讨了铁磁简支梁式板的磁弹塑性弯曲、屈曲和后屈曲,跳跃失稳等力学现象,给出了铁磁梁式板在外加磁场的各种初始角度下进入塑性屈服阶段的临界特征曲线.数值结果表明铁磁梁式板屈曲的临界磁场值对塑性变形是敏感的.  相似文献   

3.
借助边梁模拟曲板边界条件,对矩形曲板的每一个边界引入四个边界约束参数,基于分支屈曲理论和形为理论,通过数量级分析,讨论了边界约束对曲板塑性屈曲载荷的影响范围;利用统一的三角级数和能量法,研究任意边界条件下圆柱曲板的弹塑性屈曲;通过算例讨论了曲率,厚度及边辊约束等参数对曲板塑性屈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塑性细观力学模型的割线模量法,各向同性化的切线模量法、各向异性化的切线模量法和弹性约束法的适用性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表明,在变形较小的情况下各向异性化的切线模量法能较好地预测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循环硬化性能,各向同性化的切线模时法和割模量法较适应对单向拉伸的预测,而弹性约束法的预测则偏高。  相似文献   

5.
板梁组合结构破损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计及结构的几何与材料非线性,利用梁、膜单元的切线刚度矩阵和位移增量迭代方法,研究了工字梁剖面塑性化过程以及简单梁、交叉梁和板梁组合结构在静横向载荷下的弹塑性变形、卸载和撕裂过程,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对若干典型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观察了能量吸收和刚度与变形的关系,以便为船舶极限强度及碰撞内部机理研究提供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6.
功能梯度材料板壳弹性屈曲领域研究已取得许多卓有成效的成果,而弹塑性、塑性屈曲问题的研究却鲜有报道。针对功能梯度材料圆柱壳的弹、塑性屈曲问题,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开展了数值模拟与分析。分析中采用叠层模型,定义材料沿厚度方向的梯度特性,计入材料的物理非线性和前屈曲几何非线性的影响。计算得到弹、塑性功能梯度材料圆柱壳的屈曲临界荷载和变形模式,给出了壳体从弹塑性屈曲到塑性屈曲的转化过程,并对屈曲类型对应的区域进行划分,研究了壳体厚度、组分参数对屈曲临界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空间钢框架结构的二阶渐进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空间钢框架结构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列式,可以直接考虑单元的轴向扭转屈曲效应;在此基础上采用塑性流动理论并应用Orbison屈服面方程,得到了空间钢框架塑性铰分析的弹塑性刚度矩阵,用以对空间钢框架结构进行二阶弹塑性分析并可以考虑单元内塑性的发展和内力的重分布;在单元内部采用截面内力跟踪技术以考虑单元内部形成塑性铰的情况.给出的几个算例,说明该方法计算效率高,精度可靠,可以用于大型空间钢框架结构的高等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虑了应力波效应,对弹塑性直杆在轴向阶跃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屈曲问题进行了研究,当动力特征参数-1/4α1^4≤λ〈0时,由动力屈曲控制方程非平凡解条件给出会两个参数(屈曲临界载荷和收界长度)的屈曲判据。用matlab求解包含这两个参数的超越方程,给出这一问题的一种数值解,得到了屈曲临界载荷与临界长度的关系,并分析了强化模量对屈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土体切线体积模量进行了研究.考虑了常规三轴试验和各向同性压缩试验对切线体积模量的影响.在胡克定律的基础上,将体积功分为塑性体积功和弹性体积功,并由此确定了常规三轴试验和各向同性压缩试验对切线体积模量的影响系数.采用由两种试验得到的切线体积模量的值和影响系数,就可以得到广义切线体积模量.验算的结果表明广义切线体积模量的表达式更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对一端夹支、一端固支在阶跃载荷作用下弹塑性杆的动力屈曲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用Matlab对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给出了临界载荷与临界长度的关系,研究了强化模量对临界屈曲载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假定矩形截面梁的材料为非均匀的各向同性的理想弹塑性材料, 其弹性模量、屈服强度以及梁的高度均是梁轴向坐标的函数, 忽略剪切对变形及屈服的影响, 在小变形前提下研究轴向变刚度梁的弹性及弹塑性弯曲问题. 导出了截面高度及材料的弹性模量沿梁长度方向按照特殊函数变化时梁弹性及弹塑性变形的解析解. 采用微分求积法实现了抗弯刚度任意变化时变刚度梁的弹性及弹塑性分析. 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抗弯刚度的轴向变化对梁弹性及弹塑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损伤结构弹塑性抗震性能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综述结构弹塑性动力响应分析的方法、理论模型, 以及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准则.在分析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及其评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其动力分析及评价关键技术.根据结构滞回运动中损伤退化累积释放弹性能与累积塑性变形能的关系,导出累积释放弹性能位移关系函数.介绍以累积释放弹性能指标建立结构损伤程度评价模型、结构延性评价模型及相应的结构破坏准则新思路,并应用于解决结构基础隔震、减振耗能、振动控制和与非线性振动有关的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称弯压拱存在分支屈曲与极值点失稳2种面内失稳形式.根据在失稳前后拱轴线变形形状的不同,提出了对称弯压拱失稳类型的变形判断方法,它可用拱轴线变形增量来判断,也可以通过关键截面的荷载-位移曲线来判断.将这种变形判断法应用于有限元分析中,对2个实例的计算表明,该判断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14.
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考虑恒荷载效应的结构极限承载力分析的弹性模量缩减法.利用线弹性有限元迭代计算求解活荷载的极限值,并且在每一步迭代计算中将恒荷载视为伪活荷载,并和活荷载一起按比例增加.结合能量守恒原理和广义屈服准则建立离散单元弹性模量的调整策略,提出了结构广义承载空间中的活荷载极限值的迭代求解格式.在...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分析框架结构弹塑性响应的新方法即增量内力塑性系数法。由该方法直接得到结构弹塑性增量割线刚度矩阵,并据此提出直接迭代算法求解结构增量平衡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迭代算法与经典的牛顿-拉夫逊方法相比,它不用数值积分形成结构弹塑性切线刚度矩阵,也无需在每次迭代步中计算结构整体不平衡力,简化了计算过程;弹塑性增量割线刚度矩阵可以显式给出,减少了计算工作量,且计算结果与经典解析解以及其他数值解十分接近;采用增量内力塑性系数法分析一般平面框架只需采用至多2个单元离散框架构件就可以得到足够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开口薄壁杆件的塑性极限承载力,采用空间杆件广义屈服准则定义单元承载比、结构的承载比均匀度及基准承载比的概念和计算表达式,据此建立了弹性模量调整的计算公式,进而提出了薄壁杆件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分析的弹性模量缩减法。算例结果表明,弹性模量缩减法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算例分析表明,工字形薄壁杆受偏心荷载作用时,对结构破坏影响最大的内力是弯矩,其次是扭矩;工字型薄壁杆的极限承载力随翼板厚度或腹板厚度的增加而提高,且对前者的变化更敏感。  相似文献   

17.
基于Hamilton体系,研究了弹性梁在温度荷载下发生的前屈曲和后屈曲问题.在辛空间中,前屈曲问题和后屈曲问题分别归结于系统的零本征值问题和非零本征值问题,而结构屈曲的临界温度和屈曲模态对应Hamilton体系的广义本征值和本征解.采用辛本征解展开方法对非线性大变形的后屈曲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从前屈曲到后屈曲变化...  相似文献   

18.
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圆柱薄壳轴压下的屈曲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比强度大,材料性能可设计等优点,由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制成的薄壳广泛地应用于海洋、航空和军工工业之中,根据边界层理论,采用奇异摄动法,考虑非线性前屈曲、大挠度和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分析在两端固支条件下,各向异性层合圆柱壳在轴压下的屈曲和后屈曲性态,以挠度为摄动参数,求后屈曲平衡方程的渐进解并导出后屈曲平衡路径的四级表达式,同时给出了确定临界荷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流-固砰击作用下两端铰支柱的弹-塑性动力屈曲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分析铰支柱的弹-塑性响应规律,定义了柱的动力屈曲准则和动力塑性准则,井给出了相应的临界冲量值。同时,分析了不同长细比对铰支柱的弹-塑性动力屈曲性能的影响,考察了流-固砰击柱的与高速冲击和低速冲击所不同的动力屈曲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一种预测-校正迭代方法,使边界元初应变法的弹塑性分析可以适用于包括非强化材料在内的各种塑性流变特性的材料。其原理是利用结构因子即内部单元对其初应变的弹性响应来校正每步增量载荷作用下预测的塑性应变增量,使塑性区的等效应力逐步返回到屈服面上。在中型计算机上对均匀拉伸的双V缺口平板按理想弹塑性材料进行了弹塑性应力分析,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的结果十分一致,但计算时间大为缩短。在均匀内部应变的基础上,还给出一个区域型积分和边界型积分的转换关系,当采用简单几何形状的常数内部单元时,利用这个关系可以方便地得到内部单元区域积分的精确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