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福建泉州某洋楼民居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的热环境进行测试,分析洋楼室内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风速等参数随时间变化情况,并计算热舒适度PMV(预测平均投票数)指标值.结果表明:洋楼外廊有明显的气候缓冲作用;夏季白天洋楼室内的热舒适性不佳,但各用房存在相对舒适的时段;灰空间在居民的迁徙型居住模式中有重要作用,增加开敞度、屋顶隔热、房门对位等是改善洋楼热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尹然 《科技信息》2011,(30):209-209
建筑是时代的一个产物,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反映。建筑设计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建筑设计,同样要受到各种地域文化的制约,为适应不同的地域,必须针对气候、地域、人文风俗等进行建筑设计,于是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建筑及其建筑文化。因此,为了适应不同地域文化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自然就必须考虑地域文化的要求,将各种地域文化因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并最终形成了建筑文化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皮尔斯的符号三角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在近代闽南侨乡文化的特殊场合下,"五脚基"能成为"洋楼"的表征符号的观点."五脚基"作为一种符号媒介,能够与"洋楼"客体对象建立表征关系,这种表征关系体现为存在关联、标识关联、类构关联3个方面,而"五脚基"符号媒介在与"洋楼"客体对象建立表征关系后,它也就能上升为一种更"发达"的符号."五脚基"除了作为闽南人用来指代"外廊文化体"的符号外,当其处在近代闽南侨乡特定的文化场合内的时候,却还有表征"洋楼"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与高原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适应西部开发和青藏铁路西时,本文对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青藏高原气候与高原(山)病情况做了概述,以了解高原(山)病的地域流行学,掌握高原各地区的气候等特点,对高原医学研究和高原(山)病防治有指导意义,有助于高原医学的研究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地区的50个常用月季品种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品种不同时间、地域间抗病性差异,分析不同月季品种影响月季黑斑病抗性的因素和黑斑病病症变化过程,进行了抗黑斑病的月季品种筛选.结果表明:月季黑斑病发病与气候有关,年度、月度发病率与降水量呈正相关,5个不同抗性品种随生长情况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6.
选取1980年—2013年每年1月份的米埔湿地内的水鸟和7种气候要素,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探讨水鸟与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水鸟对于气候要素的关联性较强.其中,留鸟对该区气候适应能力较候鸟强;随着时间推移,水鸟对于天然气候要素的适应逐年减弱,人为因素对于水鸟数量和种类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此外,从不同种类水鸟与气候要素的关联程度来看,不同种类水鸟对于气候的适应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水鸟本身的生活习性特征,决定了不同种类的水鸟对气候具有一定的适应和应对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地域生态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对千山区和岫岩区东北小鲵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两地东北小鲵胚胎发育的总时程、各胚期发育的时间和胚体的生长速度都存在明显差异.岫岩东北小鲵胚胎发育的总时程比千山东北小鲵为短;岫岩东北小鲵胚体生长速度也小于千山东北小鲵.这可能与两地的地域生态环境和气候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针对建筑历史研究中常见的信息残缺的情况,以泉州近代洋楼民居为例,提出把统计学方法引入建筑历史研究中.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泉州近代洋楼民居位于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后期,其建设者中有60 %以上是来自菲律宾的华侨;泉州近代洋楼民居建筑形态的特点,如外廊特征和内部布局等也同样可以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不仅适用于现存数量已经很少的历史建筑的分析,也能应用于数量巨大的历史建筑的研究,甚至可以推论历史建筑的建设年代、历史建筑的业主情况及推导历史建筑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根据荔枝生产气候生态条件,用二重灰色聚类方法分析广西荔 果树商业性栽培的气候生态适宜度,评估结果与当地荔枝生产实践相一致,由靖西,凌云,巴马,罗城等地到中,东部的融水,鹿寨 ,昭平,贺州一线的以北地域,均属无荔枝栽培基本气候条件区域;其以南地域,具备有荔枝栽培的基本气候生态环境,属广西荔枝栽培基本气候适宜区,在以南地域中,由二重聚类结果,得出柳城,象州,来宾,宜州,百色,田东,田阳,东兴,北海等地域为荔枝商业性栽培的次适宜气候生态区,其他地域为广西荔枝商业性栽培的最适宜气候生态区。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阐述地域性建筑的形成及特征,说明地域性建筑是人们适应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传承不同地区文化,经长期积淀而逐渐形成的;是不同地域人们从事生产、生活、适应自然环境及不同文化习俗的重要实物见证;地域性建筑多姿多彩具有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