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符号学的本身是一种研究媒介及其文化的一种方法论,任何事物的产生及发展都可以在符号学中找到最为根源的解释。其中,符号镜像是对现象部分的显示:符号的镜像有如生活中的镜子,是无法给出对象的全部内容,他只是对象一部分的形象显示。该文将从符号镜像角度对山寨与设计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世纪西方文论"两次转折"内在关联的梳理,可以发现对"文"——即形式、结构、符号等文本性因素的关注展示了历史和逻辑的贯通性。这种贯通性源自"文"与"人"的本体论关联,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必然引起"人"与"文"的历史辩证运动。它表明文化研究在深层本质上与文学研究相通,是一种在文化视野的"放眼"中"盯住"文本性的历史修辞学。  相似文献   

3.
"传统聚落"最为显现的特质之一即宗族文化,以宗族文化滋养下的闽南传统聚落表现出一种山水情怀与宗族纽带的精神气质.宋江阵是闽南地区传统聚落的典型宗族符号,与宗族文化呈现着千丝万缕的纽带关系,表现着深刻的的审美情趣与较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苒  王文圣 《科技信息》2007,(23):143-144
语言是一种符号。索绪尔认为语言具有任意性。"任意性", 即语言符号的意义和声音之间没有逻辑关联。任何语言符号都是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的统一。从意义和声音的关系来看,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绝对的; 而从句子或段落层面来看,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相对的。绝对任意性使语言具有潜在的创造力, 而相对任意性使语言具有系统性。一方面, 索绪尔用"绝对任意性"来解释语言符号的意义和声音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 他使用"相对任意性"来解释语言符号的规约性。  相似文献   

5.
李杰  田伟丽  杨芳 《科技信息》2012,(12):143-143
符号是信息的载体,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就扮演了认知媒介的角色。人类文明的延续,文化的传播,都与符号有着密切的关系,时至今日,传统的文化在当代设计中该如何表达及传承,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中该如何运用符号表意和达意?文章做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香城泉都"是一个符号,具有咸宁城市文化灵动性与集约性的特征,同时也有失衡性的不足。作为一个符号,它同时在社会学和消费学具有启发意义,即符号互动和符号消费。"香城泉都"的符号传播策略应从其符号特征和符号意义出发,注重Logo建构、社会化媒体互动传播和整合传播。  相似文献   

7.
指出“线性规划的符号跟踪算法”实际上是第一阶段单纯形算法的一种变式,所获得的初始基有4种可能情况,并通过反例进行了说明。由此初始基出发,为使符号跟踪算法能正常运行下去,对该算法的步骤作了修正和补充。为了进一步验证符号跟踪算法的计算性能,通过MATLAB编程在计算机上实现大规模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与经典单纯形算法相比,符号跟踪算法平均每次迭代花费更多的执行时间,计算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韩少功的<暗示>试图超越"语言符号"的全面性和确定性,以一种碎片式的"具象符号"构建人性解读的工具和场景,对人的生命本质与文化生存状况进行"寻根",体现了韩少功对现代社会具象符号与人性之间关系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9.
西南古"陆上丝绸之路"经滇西出境,至近代形成了与缅甸、印度的密切商贸关系,形成云南特色的近代商帮文化,也使滇西的诸城镇成为云南的主要侨乡。众侨乡重视文化教育和道德教化,华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塑造出众多的海内外杰出人士。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广大华侨华人与侨乡人民相互支持,也促成了家乡建设和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丹 《科技咨询导报》2008,(31):188-188
分解语义学着眼于词语的内涵语义,用一种符号体系表征词语的系统价值,是研究、分析词语语义关系盼有力工具。但是它对词语的心理表征的分析割裂了概念系统与人的认知活动的关系,构成其理论上的重要缺陷。吸收认知科学的相关理论,是分解语义学得以发展的可能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论"以德治国"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对于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以德治国”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德治国”为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个重要切入点;“以德治国”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德治国”为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2.
采用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阐明了数学与生活相互依存关系,阐述了对“数学生活化”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数学生活化体现并加强了课堂教学的现实性,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注重实质,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突出学生差异性和选择性,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注重实践,使学生在体验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可使“数学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更简捷有效.  相似文献   

13.
试论"因材施教"在现代高校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高校规模化、标准化的分类(专业)教育方式,不但不排斥“因材施教”,反而为这种教育思想的深入贯彻搭建起了更为科学和完整的系统平台。与古代原始的“因材施教”,注重处理教师与学生个体关系的方法不同,这种大系统平台上的“因材施教”的实施方式与实现途径更为复杂,科学性要求更高。它追求通过多方面、多因素的科学协调整合过程或系统构筑过程,达到学生主观志趣与其个性特质的统一;学校专业教育与特色人才成长规律的统一;“施教”内容与培养对象的“材质”和社会需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六朝隐逸之风盛行与"虚静"内涵发展关系密切。中国隐逸文化本质是一种"静观的人生","虚静"是隐逸思想的重要文化符号。先秦时期"虚静"成为观照事物的方式,后逐渐向审美心理转化。延至两汉,由于性命学的发展,"虚静"作为修炼"心性"的方式之一,成为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六朝士人崇尚"虚静",归隐成风,根源在于长期的文化积淀和特殊的时代背景,例如生命意识的高涨,对个体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品藻人物以"虚静"为标尺、为旨趣的艺术审美的新构等,这些"合力"掀起了六朝隐逸的高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5.
英语教学投入大,收益小,教师任重而道远。针对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学现状,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作者客观务实地提出教师应见微知著,从教学中的细小环节入手,做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大文章来。  相似文献   

16.
在泰安的本土作家中。蔺时工是钟情于杂文并在杂文创作上卓有成就的一位。他的那些“感而能谐,婉而多讽”的杂文作品。常给人留下深刘的印象。他的杂文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体式多样。蔺时工在杂文体式的创新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其二,“杂”而有“文”。蔺时工的杂文题材广泛。又善用刻画形象、活用语言、说“闲话”的方式突出杂文的艺术性。其三,由笔论理。刻时工的杂文在论理上,很少直来直去,多通过影射、类比、暗示手手法,让读者的思维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17.
由徐崇温先生引介到我国的、产生于西方20世纪2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在进入我国学术界以后,引起了普遍关注,并引发了学界关于其概念界定、性质归属等诸多基本问题的争论.尽管目前我国学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关于这些基本问题的争论至今仍未能停止,也未能对此达成一致的看法和共识,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梳理.  相似文献   

18.
丰子恺的艺术思想,以"绝缘说"和"同情说"为核心大体抗战以前取以道家艺术思想为底蕴的"绝缘说",在科学与艺术的对待关系中展开他对艺术诸问题的讨论;而在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则由"绝缘说"转向以儒家艺术思想为支持的"同情说",即以"同情心"与"仁"相贯通,以"同情心"为"仁"之具体展开,而将儒家"仁"的思想,落实到艺术领域.  相似文献   

19.
"挠羊"作为忻州地区的传统文化,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政府也积极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不断弘扬"挠羊"活动,使它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项目。但是受到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挠羊"在更替继承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传承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在改革创新中增强忻州"挠羊"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忻州"挠羊"不断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藏文“宗(rdzong)”一词所含内容和《格萨尔》部名上“宗(rdzaong)”一词在《格萨尔》部名上所含内容、确切地说“宗”一词在《格萨尔》部名上实际所起作用之比较分析,认为《格萨尔》部名上的“宗”,既不能和过去作为西藏地方政权机构——行政区域治所之名的“宗”等同起来理解;也不能与作为过去有别于普通民宅的特殊建筑物之名的“宗”等同起来理解。提出《格萨尔》部名上的“宗”类似于汉族长篇小说的叙述法“篇”,是一种便于记忆和说唱史诗而采取的该文学作品形式上的一种程式法或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