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曲笔”艺术,是杂文的本质特点。早在先秦时期,“曲笔”就是古代论理杂文中常用的表现技法,并一以贯之至后来的唐宋明清时期。五四之后,随着杂文独立文体地位的确立,经鲁迅等现代作家的继承与创新,“曲笔”论理成为杂文根本的文学特征。杂文最常用的“曲笔”论理方法是象征、暗示、影射、类比、对比等。  相似文献   

2.
创作构思是创作主体围绕文体审美规范所进行的定向思维过程。不同的文章样式,构思的形式和方法会有所不同。杂文的构思,并非简单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而以中国传统的悟性思维为主。这种思维形式有两个对立统一的鲜明特征:一是其内倾的心理活动方式;二是其类比推演的思维活动方式。悟性思维在杂文的艺术构思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真实自我的直接出场;其二,外在随感性表达体式;其三,内在隐喻性论理形式;其四,类型化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鲁迅杂文的社会性历来为研究者所看重,但我以为真正能够体现鲁迅杂文的历史价值和美学意义的应该是其“个人性”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强烈的抒情色彩使鲁迅杂文成为诗与政论的结合,坦诚地抒写自我内心世界更带上鲜明的作家主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在体式上可以分为“性格”小说、“人物命运”类小说、“写意”小说、“散文化”的长篇小说。“性格”小说,“人物命运”小说以对某一人物性格的充分展现为结构重点,小说的各组织部分从不同的方面塑造这一人物性格而形成整体的组织关系,人物作为小说叙事内容的展开中心而存在,“写意小说”对于古诗文传统有着明显的继承,“散文化”的长篇小说则出现了一种“絮语化”的倾向。每一种体式都体现了他创作思想、文学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杂文与时评的文体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文与时评分属文学范畴和新闻体裁,由于二者均以评说世象、议事论理为主,因而在反应敏锐、针对性强、篇幅简短等方面有共同之处。但把握二者的文体区别,对于两种文体的繁荣,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杂谈"与"事评"、"思想"与"判断"、"曲笔"与"直言"、"批评性"与"建设性"、"形象论理"与"逻辑推论"5个方面对两种文体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当伟大的文学革命先行者鲁迅在《新青年》上以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真正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之时,同时,也就开始了他的杂文创作。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之后至三十年代,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空前尖锐,为了适应激烈的革命战斗的需要,鲁迅更集中主要精力从事杂文创作,他将杂文称作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创作数量也比前期猛增数倍。一九三五年底,他在《且介亭杂文集·后记》中,对自己的杂文创作做自我小结时说:“我从在《新青年》上写《随感录》起,到写这集子里的最末一篇止,共历十八年,单是杂感,约有八十方字。后九年中的所写,比前九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杂文是我国从“五四”到抗日前夕的光辉史诗,也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同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投枪、匕首。尤其是他后期的杂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人民战斗的锐利武器。毛主席曾多次教导我们要认真学习鲁迅的杂文,有时甚至举出具体的篇名,指出学习的重点。一九七六年他老人家在重病期间还号召我们“读点鲁迅”。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好,作为教师还必须努力教好,务使学生通过对鲁迅杂文的学习,了解鲁迅,学习鲁迅彻底的革命精神和顽强的战斗文风,在新长征的道路上发出自己最大的光和热。  相似文献   

8.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属感悟印象式一类,以其清新的文风、独特的随笔体式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健吾首先把文学批评作为一种人生方式,通过文学批评解释作家作品,解释人生,并完成批评文章的文本构造、他的批评是一种人生随笔,这种随笔体式主要来自于蒙田的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征:一是“絮语”特征:散漫自如,闲适平和,语言富有形象感和色彩感;二是“简单化”的体式构造:简短、简明、简练、简静。  相似文献   

9.
杂文这朵文学园圃中的花,她的品系是纷繁驳杂的。但不管哪一种,都应具备一个重要的美学特征,那就是散发着浓郁的“杂文味”。而当前报章杂志上刊载的杂文,优秀的、打有地道杂文印记的固然不少,但冠以“杂文”,而实际上是患有严重贫血症——缺少“杂文味”的“病儿”,也比比皆是。有人作打油诗云: 名曰杂文味却淡,恰似绍酒把水渗, 今日何寻“鲁迅风”?还须心血注笔端。 这样的写照,确是一针见血的。当然,要使杂文充溢着“杂文味”,不是件容易的事,是“须心血注笔端”的。那么,怎样用心血去“灌注”呢?  相似文献   

10.
杂文,是鲁迅战斗的一生中同反动势力搏斗的主要武器。毛泽东同志在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会上曾经这样赞美说:“他用他那一枝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这是对鲁迅杂文  相似文献   

11.
方苞散文的基本特征是"虚言其大略",非以往所言"清真雅正".无论叙述、议论,他都舍弃甚多,只略言一二,以虚见实,以略为详,追求"意在言外"的含蓄.感情、语言也洗涤甚净."虚言其大略"与传统散文的虚实详略手法有差异,是方苞人生经历和个性在文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从诗学概念"清"的复义性看,李白诗亦有清美的风格。李白诗之清首先表现在写景的清新明净上。李白诗的写景色调明亮,给人以明净新鲜之感,体现出清新的风格。其次,李白诗的清美表现在抒情的真挚与脱俗上。其诗歌感情表达真挚感人,又以清新脱俗的笔法出之,是诗人率真人格的自然流露。其三,李白诗的清美也表现在意境的创造上。李白诗善于营造浑融含蓄的清空意境,也善于营造或高迈旷达,或凄清幽寂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对人的灵魂奥秘和精神世界的不懈探掘,构成了路翎创作最为显著的特征。其笔下的人物,大都有着双重甚至多重特征,为了写出人物的“多面”,揭示出人物分裂的、隐秘的、多变的内心世界,除了常规的心理描写方法,路翎还采用了诸如幻觉与梦境、变态心理及无意识心理等多种方法。对心理的集中展现,成为他创作的本体性要素,也是成就其“心理小说”的根本质素。  相似文献   

14.
俞平伯是"一师风潮"后重振复课的首批国文教师,其现代文学之成就,大抵在杭州孕育催生.他之于杭州或杭州之于他,两厢里都是绝非常定的别样风景,言说不尽,梦魂相萦.经年此去,唯文中簇然.  相似文献   

15.
王美芸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4):81-83,90
俞平伯三十年代散文体现"涩味",大部分的评论家只是从意境、梦境、或是"涩味"等角度去探讨俞平伯散文的特色.本文试图从俞平伯三十年代散文文体和语体这个独特视角来阐释他三十年代散文体现出来的独特"涩味",探讨他对于传统的"新传统化"过程及他在文学现代性语境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深受西方文化,特别是“剑桥”文化影响的徐志摩无疑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人生信抑只有三个大字,那就是“爱、自由和美”。为了追求理想、欢乐的人生,诗人不惜“散成沙,散成光,散成风……”。因而,在他的诗中多借用类似于“雪花”的意象-美丽而短暂,仿佛向读者暗示,他的追求从产生之日起,就注定不能实现,那些激情、浪漫无不带有浓重的宿命色彩。  相似文献   

17.
"随感录"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所首创的报刊专栏,"随感录"以其独特的言说方式在它的周围聚集了一批"五四运动"的主将,成为他们抨击封建思想文化和不良时政的一种理想方式。他的开创者陈独秀不仅首创了"随感录"这种讲究时效性、新闻性的杂感类专栏,启发了当时的许多报刊纷纷仿效并开辟了"随感录"以及类似的专栏,为当时知识分子开拓了一种新的批评空间;同时"随感录"也成为了一个文体概念,陈独秀首创的这一文体成为了中国现代杂文的雏形,并为日后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离骚》作为屈原辞当之无愧的代表,不仅处处流露出屈原厚重而又令人景仰的生命体验,而且也鲜明打上了战国时代思想文化层层嬗变、层层演进的深深烙印.巫卜文化、史官文化、士人文化三种在发生学上界限严格的文化形态,都可以在《离骚》中找到相应的影响.个性化的生命体验和纷纭错杂的时代文化特征,加之楚民族特有的审美倾向,共同造就了《离骚》艺术风格多元化的综合气象.  相似文献   

19.
李斯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但最终又以悲惨的结局收场。从生活琐事上集中反映他的价值观。从仓鼠与厕鼠悟出的人生哲学,伴随其一生的荣辱成败。"仓鼠哲学"的人生哲学观和见利忘义的性格特点也终酿苦果。在很大程度上,李斯一生的悲剧是他亲手导演的。  相似文献   

20.
李开先的《宝剑记》通过对原作《水浒传》林冲故事的改编 ,表达了作者对官场对社会的全部理解。通过对林冲、张贞娘形象的分析 ,认为《宝剑记》借水浒故事 ,反映了明中叶“顺适自然”突出个体生命价值和思想解放的潮流 ,打破南北曲樊篱 ,首开传奇风气。在戏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在思想史上亦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