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双城记》是狄更斯以18世纪法国革命为背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借助于意象巧妙地突出主题、揭示人物性格,通过得伐日太太的编织,将所有人物、情节串联起来,并借此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小说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哈代在“性格与环境”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中把主人翁和其他人物置于同一自然、社会和历史环境中,着重分析了人物性格在其命运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亨察德和法尔伏雷性格的分析,得出在历史变革时期,亨察德悲惨命运和法尔伏雷胜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唐勇  周琼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47-50
在《围城》中,钱钟书在人物命名与人物的性格命运特征上存在着某些背反的设计处理。通过对小说人物命名与其性格命运的恶性背反,达到对现代社会中某一类人毫不容情、不留情面的揭露和讽刺;通过对人物命名与其性格命运的中性背反,对这一部分人进行"有情"的讽刺;通过对小说人物命名和人物性格命运的良性背反,更多的是对这类人寄予期盼和希望。这种"含而不露"的表达方式和精细缜密的人物塑造隐含了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担忧和希冀,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小说中的人物姓名多是作家精心研创的,蕴藏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信息量,往往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品质、志趣、命运息息相关,是创作者创作意图的体现和思想感情的表达,是小说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小说人物姓名的背后隐伏着人物的性格命运,创作者的爱憎褒贬,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物进行对话交流的重要媒介,特别是在小说人物的塑造中,语言用语习惯和方式直接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在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特别注重语言用语的使用。因此,本文主要基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其语用特点对于小说人物性格塑造的影响,以加深读者对于小说人物的性格的理解和揣摩。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派作家纳博科夫塑造了后现代小说人物怪异难测的性格,刻画了这些人物特有的非常规的心理和精神世界。这些人物性格呈现为双重性甚至多层性,从而导致了文本意义上的人物身份及性格的分裂和不统一;消解了文本叙事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拓展了小说虚构的广度和深度,挑战了小说的虚构极限;发展和丰富了小说世界的人物刻画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严歌苓是中国文学界中典型女性作家的代表,由于长期在海外生活,她的生活经历比较复杂,其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与主流女性创作思潮有一定的距离,她在小说中表现了女性情感的细腻以及敏锐,塑造出很多性格比较鲜明的女性形象。严歌苓小说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针对边缘人物女性的命运描写,着重描述的就是女性边缘人物。基于此,该文主要对严歌苓小说中女性边缘形象展开分析,深入地理解严歌苓小说的创作特点,揭示出严歌苓小说里边缘女性人物的命运情感。  相似文献   

8.
性格在文学作品中犹如血液之存在于人体,人物性格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作品中没有 无性格的人物,也没有无人物的性格。本文从人物性格的重要性人物性格的表现人物性格与典型环境三方面 对人物性格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管姗姗 《科技信息》2007,(11):171-171
本文从海明威的第一部重要长篇小说入手,分析了小说主要人物的塑造与作者心灵世界的关系,提出早期海明威的作品中已经反映出所谓“硬汉精神”。同时,结合海明威的家庭教育背景分析他“悲剧性格”的产生根源以及这种性格是如何在小说中反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方方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恪守“忠实再现”、“零度写作”,从一开始就隐含着一种悖论:一方面,力图让生活自我呈现,尽量悬置价值判断,表现一种纯自然状态;另一方面,这种再现依据的并非生活的真实而只是观念的真实,即方方本人对生活的认知,由于方方对何为真正的人生有着自成体系的思考,而且急于将这种思考投射到她所创造的世界中,所以她塑造的人物无不带有鲜明的观念化和类型化色彩。所谓观念化是指人物形象突出而集中地显示了某种观念,甚至就是某种观念的化身。观念化人物形象一般与极端性的性格相联。由观念化带来的悖论的存在,表明新写实主义作为一种现代文学观念,一方面激活了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另一方面也留下了人物形象观念化的隐患。方方对于人生固有的哲性思考、冷峻的观察视野使人物性格单一、定势和极端化,带来的不仅是艺术形象的雷同,更重要的是这种单一的思想命题必将制约文学创作可能达到的深度。  相似文献   

11.
雷会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106-108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一个既复杂又矛盾的女性形象,人物性格呈现出多重性,是一个既让人痛恨又让人同情的人物。痛恨其性格中的歹毒,心狠手辣;同情人物的悲惨结局。这种复杂性,引起笔者的深思,这样一个女性形象为什么会同时给人两种矛盾的感受?笔者将再次从仔细分析人物事迹、言论入手,去解开这个谜。作为一个出身豪门,又聪明绝顶的脂粉队中的女英雄,王熙凤以为掌握了财权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最后的事实证明,她也只是“千红”“万艳”当中的一个,仍逃不脱“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写意精神的实质是“得意忘象”,其表现在书画实践方面就是经过长期的书画实践而最终达到“墨戏”的状态,而进入“墨戏”状态的一个表征就是在技法上达到“松”的境界。从而做到忽略人物的细枝末节而直取内在精神,创作出所谓的“写意雕塑”。吴教授只不过把笔墨换成了泥巴,由平面变成了立体,但其写意精神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梅里美和莫泊桑都是法国19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梅里美则被誉为中短篇小说大师。梅里美的《双重误》写一位女性为所谓的爱情而丧命,莫泊桑的《项链》写一位女性为一条项链耗费了十年的青春,两部作品中的女性主人公性格及其遭遇有相似之处,但莫泊桑的《项链》素来享有盛誉,梅里美的《双重误》却少有人问津。本文试从文体特征、人物命运、人物性格等方面探究这两篇小说命运迥然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巴金的长篇小说《寒夜》,不同于作者描写大家族命运的“激流三部曲”,该小说描写的是一个社会小人物——汪文宣的悲剧。整部小说基调悲凉,人物的命运坎坷,结局悲惨。这不仅因为当时社会环境及社会制度的冷酷无情:寒冷的冬天、寒冷的长夜、黑暗混乱的社会,一个凄冷的《寒夜》更在于人性中的“寒”:人性的孤独、人情的冷漠与无情及人与人沟通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和反映农民起义的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成功地适应了中国百姓的审美趣味,使“粗卤”一词在该小说语境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修辞和人物塑造的审美效果——正义美、率真美。这一风格直接而深远地影响了后世英雄传奇和公案侠义小说的语言特点和人物塑造。  相似文献   

16.
鲁迅首开中国现代白话小说之先河 ,并在其白话小说创作的叙述方式方面作了有益尝试 ,使其小说具有某些散文化的特色。具体表现在 :在叙述角度方面 ,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在情节展示中 ,注重以典型场面和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性格 ;叙述描写与议论抒情结合并用  相似文献   

17.
写意人物小品画不但是对写生的整理和概括,更是写意人物画创作的前奏。写意人物小品画之所以被称做“小品”,犹如电视类的小品表演一样,篇幅不长但内容生动,且具备一切创作因素,和大幅写意人物画创作一样能起到令观者感化的作用。但它形式活泼,用笔用墨随性自然,没有大幅创作的严谨,却同样能给观者以赏心悦目的感受,这便是它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孙方友写笔记体小小说人物的一个常用的、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人物性格侧面里矛盾着的两个性格元素构成“二重组合维”,这是孙方友笔记体小小说对“微文学人物创作原理”的一大贡献;孙方友的“大情节”笔记体小小说由“发展细节+高潮细节”与“背景细节+启动细节”建立起“小小说的因果关系”,形成了孙方友“笔记体小小说意外结局”;孙方友笔记体小小说的立意方式有很多种,如果说由“一波三折翻三番”来概括他的情节原理的话,那么可以用“声东击西创喻体”来概括他的一种有效的符合新笔记体小小说创作原理的立意原则。  相似文献   

19.
人物形象的创造,是小说创作的中心。现代文学巨匠茅盾,就十分重视小说的形象塑造。他提出过创作以人物为“本位”论,把人物形象塑造“尊为第一义”。①关于他自己的创作,则说过:“‘人’——是我写小说时的第一目标。”②由此可以见出形象塑造在他创作中的位置。对于形象的具体要求,茅盾提出过一系列精辟见解,其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活人”的主张。他认为,小说描写的不是“‘标本式’的人物”或“纸剪的傀儡”,提倡“写出来的人物是立体的复杂性的活人。”③这就对形象创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含了极丰富的内容。茅盾的创作就是遵循这一原则,从而为小说的形象塑造提供了重要经验的。在这篇短文里,不可能对此作全面阐述,只能着重就表现性格的复杂性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对民族性格的研究是索尔仁尼琴小说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他的小说揭示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各个不同的侧面,指出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双重性。在此基础上,索尔仁尼琴进一步探讨了民族性格和国家民族命运的内在有机联系,指出了国家灾难之源、民族拯救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