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对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胚后端脑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进行在体胞外记录,探讨其胚后端脑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自发电活的电生理学特性的发育变化。结果表明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有5种形式。胚后发育的早期为4种放电类型,以簇状放电和连续放电为主;胚后发育的后期为5种放电类型,以簇状和连续簇状放电为主。随着原始大脑皮层的发育,单个放电的动作电位时程缩短,连续单个放电和连续簇状放电频率降低,连续放电、簇状放电和连续簇状放电的持续时间延长。随着端脑原始大脑皮层的发育,神经元的兴奋性逐步提高,神经元电活动形式逐渐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穿梭箱回避反应法,以小白鼠二级条件反射潜伏期为指标,观察了小白鼠二级条件反射的建立和二级条件反射的时间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除草剂丁草胺对蟾蜍肝脏形态学和组织学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除草剂丁草胺对蟾蜍肝脏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影响,探讨除草剂丁草胺对蟾蜍肝脏的毒性作用。将中华大蟾蜍随机分为对照组、稻田组、稻田5倍组和稻田10倍组,染毒剂量分别为5、10、30 ml/L,每组15只,分别放入盛有经曝气的自来水和试验用液的实验桶内,溶液的量为浸没1/2蟾蜍体积,分别在染毒后3、6、9 d,从各组随机取蟾蜍5只,解剖观察其肝脏的形态,测量肝系数;应用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除草剂丁草胺对蟾蜍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除草剂丁草胺的染毒时间和浓度均可影响蟾蜍肝脏的组织结构。随着除草剂丁草胺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递增,肝系数增大,肝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坏死和溶解。结论:除草剂丁草胺能改变蟾蜍肝脏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提示使用除草剂应注意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地域生态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对千山区和岫岩区东北小鲵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两地东北小鲵胚胎发育的总时程、各胚期发育的时间和胚体的生长速度都存在明显差异.岫岩东北小鲵胚胎发育的总时程比千山东北小鲵为短;岫岩东北小鲵胚体生长速度也小于千山东北小鲵.这可能与两地的地域生态环境和气候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沈阳师范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两所高校大学生的野外生存教学实践,总结了在大学生中开设野外生存课程的经验和体会,介绍了在大学生中开设野外生存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通过笔试和野外实践等手段,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验.实践证明,野外生存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应变能力.生存训练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点内容,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在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课程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6.
探讨东北小鲵松果体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胚后发育变化。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对东北小鲵松果体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进行在体胞外记录。结果表明,松果体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有4种形式:单个放电、连续单个放电、簇状放电和连续簇状放电。后肢芽期有3种放电形式,没有记录到连续簇状放电。各发育时期都以单个放电和连续放电为主,但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单个放电和连续放电幅度随发育的进行呈下降的趋势,其均值变化更为明显。随着发育的进行,单个放电和连续簇状放电频率均随之增加,在变态期达最大。变态期和成体期簇状放电无明显变化,连续放电在成体期则降低。结论:神经元电活动形式随着松果体的发育逐渐多样化,放电幅度和频率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不同温度下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探讨松果体在中华蟾蜍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记录了不同温度下(5、10、15、20、25和30℃)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的电活动。结果表明,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有5种放电形式(单个放电、连续放电、簇状放电、连续簇状放电、不规则放电),在不同温度下,其各种形式放电单位所占比例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松果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逐渐升高,在30℃时达到最大;放电幅度在25℃时最高,30℃时略有降低,证明松果体参与了中华蟾蜍的体温调节,可能与热敏神经元的活动有关,但热敏神经元数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爪鲵甲状腺的形态学与组织学的结构特点。爪鲵有甲状腺一对,位于颏舌骨肌下部外侧,介于关节下直肌和颈直肌之间,附于第一腮弓的软骨上。腺体呈卵圆形,两端较钝圆,甲状腺为滤泡结构,由甲状腺滤泡组成,滤泡的形状、大小变化很大,常呈圆形、卵圆形和不规则的球形。滤泡细胞为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游离面光滑,细胞质染色均匀,细胞核大,滤泡腔中充满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的胶质。在滤泡之间,充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褐藻寡糖对小鼠低温力竭游泳运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对照组,3个实验组,空白组和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3个实验组分别用0.75%、1.5%、3%不同浓度的褐藻寡糖进行灌胃,每只每天灌胃量0.3~0.5 mL,连续灌胃4周。之后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取小鼠7只,分别在(5±1)℃环境条件下进行无负重力竭游泳运动试验,观察并记录游泳力竭时间及行为改变。待小鼠死亡后(空白组断头处死),分别取出甲状腺、肾上腺、胰腺、胸腺和脾脏,用电子天平称重,并计算其系数。系数=腺体(mg)/体重(g)×100%。结果:褐藻寡糖能提高小鼠低温力竭游泳运动时间,1.5%褐藻寡糖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甲状腺、肾上腺、胰腺、胸腺和脾脏系数增大。结论:褐藻寡糖能够提高小鼠的力竭游泳运动能力,1.5%浓度为最佳;一些内分泌腺和脏器不同程度参与了小鼠低温力竭游泳运动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应用常规解剖学方法和石蜡切片HE染色技术对东北小鲵雄性泄殖系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小鲵的雄性泄殖系统由肾、精巢、出精小管,输精管和泄殖腔组成。肾为中肾,位于体腔后部脊柱两侧,长度约为体长的3/5~2/3。肾小体较少,肾小囊发达,肾小管数目较多;精巢卵圆柱形,位于同侧肾的前方。生精小管和输精管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发育阶段存在较大差异。繁殖期的生精小管上皮细胞由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组成且依次排列,精子大多聚集在一起,游离于管腔内;非繁殖期的生精小管上皮细胞主要由精原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紧密,有的生精小管的管腔为实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