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低碳烷基胺与邻羟基苯胺抗爆性能的理论研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汽油抗爆剂是汽油中一种重要添加剂,它对于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具有特殊作用.选取有机抗爆剂中的低碳烷基胺与邻羟基苯胺作为对比研究对象,对能量、电离势、前线分子轨道和自由键轨道等多个影响其抗爆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理论计算和比较研究,从理论上了解了邻羟基苯胺和低碳烷基胺抗爆性能与其微观特性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汽油性能,需加入一定量的抗爆剂,抗爆性则是最重要的性能指标.选取低碳有机胺类作为对比研究对象,对能量、电离势、前线分子轨道等多个影响抗爆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理论计算和比较研究,从理论上了解低碳有机胺抗爆性能与其微观特性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抗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生偶然爆炸时抗爆门会直接承受高压爆炸荷载作用.抗爆门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抗爆结构的成败.为了使抗爆门的设计更加合理可行,对《抗爆间室结构设计规范》中抗爆门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抗爆门设计实例,给出了抗爆门的设计流程,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裂隙岩体硐室抗爆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采用Froude相似理论开展不同隙跨比硐室的抗爆模型试验,分析不同工况下围岩压力、洞壁位移及应变的变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进一步探究节理范围、倾角以及爆点位置对硐室抗爆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隙跨比对硐室抗爆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其中,隙跨比大的硐室未出现明显损伤,整体稳定性较好,隙跨比小的硐室的破坏现象较为严重;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的结果较为一致,证明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侧邦及底板处节理范围的改变对硐室抗爆稳定性的影响较小,拱部节理倾角的增加可提高硐室的抗爆稳定性;在结构面倾向边爆炸时,模型硐室的破坏最为严重.所得结果可为地下工程选址以及支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应用于石化、核电、军事等行业的抗爆门开展动力学响应数值模拟研究.以DBD-AD150*240型抗爆门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动力学相应分析.研究在不同抗爆等级条件下,抗爆门的应力、应变能否满足抗爆要求,明确抗爆门的抗爆等级.结合三明治复合管结构的冲击吸能方式,对抗爆门抗爆能力进行改善.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明确了所研究抗爆门的抗爆等级.确认在抗爆门上采用三明治复合管结构的情况下,抗爆门的抗爆能力可以得到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地铁车站的整体抗爆安全性能与其站台柱抗爆能力的大小密切相关.为此,从截面选择、轴压比的确定、箍筋形式及配筋率等方面对站台柱的抗爆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地铁车站站台柱进行抗爆设计时,截面形状宜采用圆形;增大箍筋直径或提高纵筋配筋率都不能显著提高钢筋混凝土柱抗爆性能,减小箍筋间距对提高柱子的抗爆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针对圆柱提出改善其抗爆性能的箍筋配置方法;提出了站台柱合理安全防护距离的概念,并针对典型地铁车站给出建议值.  相似文献   

7.
建立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低浓度汽油抗爆剂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 MMT)的含量.采用OV-101毛细管柱(30 m ×0.25 mm,0.25μm);载气:氮气;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350℃,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50:1,程序升温.采用外标法测定低浓度汽油抗爆剂MMT的含量,在1.029~40.192 m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44),平均回收率为99.78;,检出限为0.001 mg· mL-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所建立的外标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低质量浓度MMT含量的测定,能满足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理解强爆炸载荷下蜂窝夹芯板的抗爆机理,采用ABAQUS/Explicit有限元软件,对3种蜂窝夹芯板的抗爆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对比了圆孔蜂窝、六边形蜂窝和六角排列圆管3种芯层结构的单胞的面外压缩性能,分析了夹芯板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过程. 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相对密度的3种芯层,在准静态压缩下,六角排列圆管最容易压缩,其平台应力最低,而圆孔蜂窝的平台应力最高. 在相同的结构参数与爆炸载荷作用下,六角排列圆管夹芯板的背板挠度最小,抗爆性能最优. 分析了圆管夹芯板抗爆性能的参数影响,结合载荷传递与芯层压缩变形机制,阐明了夹芯板的抗爆机理,并指出总吸能量不能直接反映夹芯板抗爆性能优劣.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工程设施抗爆韧性设计的必要性,提出了重大工程抗爆韧性的概念与设计目标。针对民用关键基础设施、军事防护工程,从提高鲁棒性、降低间接损失、迅速恢复等方面讨论了相应的韧性实现技术。结合韧性与经济性关系,建立了基于预期总损失与工程总价值之比的韧性指数计算模型,综合考虑韧性指数与建设、恢复成本,可用于韧性设计方案决策优化。最后提出发展建议,包括加强针对重大工程抗爆韧性的技术支撑体系研究;加快工程抗爆韧性定量评估方法研究;加快重大工程抗爆韧性数据决策平台建设;选择典型重大工程并开展抗爆韧性设计示范应用,推进相关标准规范制定。  相似文献   

10.
大量研究表明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纤维可显著增强混凝土的延展性与抗拉强度,从而可提高混凝土建筑的抗爆抗冲击性能.目前在施工作业中普遍应用的是直钢纤维或钩尾钢纤维.上述种类的钢纤维只能在混凝土基体中提供二维平面黏结,在混凝土构件受力开裂下极其容易发生钢纤维与混凝土脱离的情况,从而限制了钢纤维提高混凝土建筑抗爆抗冲击性能的有效性.本文针对建筑的抗爆抗冲击安全需求设计开发了螺旋钢纤维混凝土建筑材料,并开展了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和落锤试验,对材料与梁构件在高速冲击下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钢纤维相比,螺旋钢纤维可有效控制混凝土开裂,对提高防护建筑抗爆抗冲击性能有着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得到在多维随机变量中寻找主要因素(主要分量或主成分)的一种方法. 找出主要分量并证明其余分量均可表示为主成分的线性组合, 从而解决了多维随机变量的各个分量之间所存在的线性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采用NaOH-CO2-H2O体系,研究了4种不同扰流内构件及其组合型式对管式反应器传质性能的影响。以气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GaV作为衡量传质效果的评价指标,考察了液体流量L、气体流量G、不同扰流内构件及其组合型式对KGaV的影响。结果表明,KGaV随着液体流量增大而提高,气体流量的变化对KGaV的影响较小;中心扰流内构件和管壁扰流内构件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管式反应器的KGaV;与空管相比,中心扰流内构件加入后管式反应器的KGaV提高了8%~47%,管壁扰流内构件加入后KGaV提高了15%~46%,中心与管壁组合扰流内构件加入后KGaV提高了19%~65%;通过比较4种扰流内构件对KGaV的影响可知,U型叶扇的传质强化效果最好,平面叶片的传质强化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相结合的方法萃取和分析鉴定了白豆蔻果实的香气成分.使用CAR/PDMS萃取柱时共检测出27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25种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9.659%;使用PDMS萃取柱时,共检测出25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21种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8.615%.在解析出的所有成分中,绝大部分成分为萜类化合物.主要成分是单萜化合物1,8-桉树脑(两种萃取头分别为63.649%和56.859%)、β-蒎烯(15.479%和20.874%)和α-蒎烯(5.569%和8.610%).  相似文献   

14.
 利用核磁共振仪、原油气相色谱仪、细管实验和特低渗透岩心物理模拟实验,对细管实验的CO2非混相驱和混相驱驱替原油过程中的产出物和残余油进行取样分析,并结合核磁共振实验分析结果得到特低渗透油藏注CO2微观驱油机制.结果表明,CO2非混相驱主要是萃取C18以前的组分,而CO2混相驱,不但可以萃取C18以前的组分,也能萃取C19—C25的组分,初期主要萃取低碳分子的组分,随着驱替的进行,逐步萃取较高碳分子的组分;与原油组分和非混相驱的残余油组分相比,混相驱的残余油中轻质组分所占比例减少,中间组分和重质组分所占比例较大,导致残余油黏度变大;在非混相气驱和混相气驱时,由于残余油黏度发生变化和胶质沥青沉淀,使岩心孔隙中一部分流体变成不可动流体,核磁共振图谱发生左移现象.  相似文献   

15.
雷宇  刘曼 《江西科学》2005,23(6):754-755
分析影响筒状铜铝合金零件硬质阳极氧化质量的原因,经实验确定了筒状硬铝合金零件硬质阳极氧化的工艺,解决了零件硬质阳极氧化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贵定云雾鸟王茶和福鼎茶,经GC/MS分析,共分离鉴定出3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鸟王茶含有29个组分、福鼎茶23个组分。相同产区的茶叶香气物质构成种类基本一致,但特征成分不同芳樟醇等是鸟王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对构成其特征风味成分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旱莲草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中草药,含有多种凝血物质.利用制备型薄层层析的方法,分别对旱莲草的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凝血活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旱莲草至少含有6个凝血活性组分,其中3个组分凝血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促进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s)增殖分化的中药龟板提取物有效部位,经硅胶柱层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作洗脱剂,梯度洗脱,得到16个样品;用GC-MS技术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采用MTT法研究了它们对MSCs的增殖作用,结果显示,Ts-2,Ts-3,Ts-11,Ts-12,Ts-16能促进MSCs的增殖(P<0.05);Ts-4对MSCs具有抑制作用,其它样品对MSCs的增殖作用不显著(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通道采样器和气溶胶化学组成在线监测仪,对2016年10月北京市区大气亚微米颗粒物(PM1)化学组分进行了离线采样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间,北京PM1质量浓度平均为66.04±51.45 μg/m3,重霾期间PM1的质量浓度(103.16~160.23 μg/m3)是清洁天(3.50~3.78 μg/m3)的27.29~45.78倍;北京秋季重霾天和清洁天的化学组分存在显著差异,有机物是PM1的主要化学组分,清洁天贡献高达64.90%;而在重霾天,二次无机组分显著增长,贡献高达69.72%。硫酸盐日变化趋势相对平缓,反映出区域特性;而其他组分(有机物、硝酸盐、铵盐及氯化物)表现出显著的日变化特征。整体而言,大气PM1中各组分受污染源排放、大气化学反应及天气形势的协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对分析5个产地枫香树脂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质量分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枫香树脂资源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相同月份5个不同产地的枫香树脂为原料,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对枫香树脂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分离鉴定、质谱定性,最终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得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5个产地的枫香树脂挥发性成分中共解析出64种可能的化合物,在广西桂林(GG)、广西百色(GB)、广西隆林(GL)、江西九江(JJ)、福建顺昌(FS)枫香树脂的挥发性成分中分别鉴定出44、41、44、37和32种化合物。5种枫香树脂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烯烃类化合物,其中以萜类化合物为主,质量分数的均值为84.33%。其中GG的枫香树脂萜类化合物质量分数最高(91.96%), JJ枫香树脂的质量分数最低(66.26%)。5个产地的枫香树脂挥发性成分及质量分数具有较大的差异。5个产地的枫香树脂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为β-石竹烯、α-蒎烯、β-蒎烯、D-柠檬烯以及樟脑烯,这几种挥发性成分的质量分数在5个产地枫香树脂的挥发性成分中差异明显。β-石竹烯在GG、GB枫香树脂中的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23.45%和25.39%;α-蒎烯在GL、JJ及FS的枫香树脂中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18.32%,23.12%和20.96%; β-蒎烯在GL和JJ的枫香树脂中的质量分数较高, 分别为15.6%和15.45%;D-柠檬烯在JJ和FS枫香树脂中的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12.69%和10.21%;樟脑烯在FS和JJ枫香树脂中的质量分数均较高,分别为11.40%、8.18%。【结论】5个产地的枫香树脂挥发性化学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化合物成分组成及其质量分数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