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粘土矿物表面的混合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5℃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自其单组分水溶液及其混合水溶液在高岭土、碳酸钙、石英砂上的吸附.结果表明,SDS在高岭土和碳酸钙上的吸附等温线在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以前出现最大值,SDS在石英砂上几乎不吸附;CPB在高岭土上的吸附等温线为Langmuir型,而在碳酸钙、石英砂上几乎不吸附;在SDS与CPB的混合体系中,SDS在高岭土、碳酸钙、石英砂上的吸附都增大,相应地,CPB在高岭土上的吸附减小,在碳酸钙上的吸附增大,并且随吸附后SDS/CPB摩尔比的不同,出现吸附最大值.文中成功地将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平衡溶液的电导率曲线有效地结合起来,分析了实验结果,提出了可能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2.
用滴体积测表面张力的方法作出了15℃时纯棉和纯毛纤维在不同pH值和盐浓度的水溶液中对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吸附及脱附等温线.发现在不含盐及中性水溶液中,表面带负电的纯棉仍对C12H25OSO3-负离子有少量吸附.讨论了溶液中加盐和降低溶液pH值时棉和毛对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吸附量、吸附等温线的形状、临界表面胶团浓度(HMC)以及表面胶团聚集数的变化.首次估算了表面胶团聚集数,并讨论了相应的吸附原因和吸附层结构.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胶体泡沫(CGA)上浮电位U_f的测定装置,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或NaLS)为表面活性剂,研究了CGA的界面电性质和界面吸附性质,根据Gouy-Chapman理论,计算了其表面吸附量,研究了溶液的pH、NaCl浓度及SDS浓度对其U_f、ζ电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态液相吸附法,考究了n-C6与i-C8分别在5A和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平衡情况。研究结果发现,溶液浓度对吸附平衡时间和吸附量都较大的影响,剂/油值对平衡吸附量影响不大,对5A分子筛的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拟合,其吸附等温线方程与Langmuir方程基本吻合,而吸附速率曲线符合Bangham方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静态液相吸附法,考察了nC6与iC8分别在5A和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平衡情况。研究结果发现,溶液浓度对吸附平衡时间和吸附量都有较大影响,剂/油值对平衡吸附量影响不大。对5A分子筛的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拟合,其吸附等温线方程与Langmuir方程基本吻合,而吸附速率曲线符合Bangham方程  相似文献   

6.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相与表面相之间的相平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溶液体相与表面相之间的Butler相平衡关系式为基础,建立了标题系统的相平衡方程。运用此方程计算了H2O-C12EO3(十二醇三乙二醇醚)、H2O(0.1mol/L NaBr)-SDS(十二醇硫酸钠)及H2O(0.1mol/L NaBr)-C12CO3-SDS三个系统的表面相绝对组成,表面活性剂组分在表面相与溶液体相之间的分配系数,表面活性剂的相对吸附活性以及表面吸附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采用GC/AAS联用系统研究了海河河口表面微层水中二氯化二丁基锡(DBT)在悬浮物上的吸附行为,在低浓度下,其吸附率基本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对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pH对DBT的吸附有很大程度,在pH6.0时悬浮物对其吸附最强,盐度对DBT吸附有一定的影响,在盐度为7.5‰时悬浮物地其吸附最弱,另外,悬浮物浓度对DBT的吸附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分光光度法和容量法分别考察了重芳烃石油磺酸盐(简称HAPS)与Ca2+、Mg2+的沉积规律及在地层砂上的吸附规律.实验表明:当固定Ca2+、Mg2+混合液浓度改变HAPS浓度时,HAPS与Ca2+、Mg2+的作用呈现出沉淀——溶解——再沉淀的普遍规律,且沉淀量随着HAPS和Ca2+、Mg2+混合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HAPS在地层砂上的吸附等温线呈“S”型,表现出多层吸附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90Sr在北京地区花岗岩上的吸附与迁移行为。用间歇法测定了^90Sr 在石湖峪和阳坊花岗岩上的吸附比及吸附平衡时间。研究了岩石颗粒度、固液化、水相的pH值和核素载体浓度对吸附比的影响。测定了吸附等温线。用柱实验法研究了^90Sr在石湖峪和阳坊碎石柱上的迁移行为,并测定了阻滞系数(Rf)和柱分配系数(KD)。结果表明,北京石湖峪和阳坊花岗岩对^90Sr的吸附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自水溶液中对钇(Ⅲ)离子及其配合物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测定了吸附的速度曲线和等温线,研究了浓度、温度、溶液pH值、无机离子、配体和表面活性剂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服从通用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是焓驱动的放热、熵减的自发过程;吸附最佳pH值为4.8~5.5;OX-,SCN-,P2O4-7,EDTA等配体与Y(Ⅲ)的配合物的吸附符合Leckie提出的吸附模型Ⅰ和Ⅲ;各类表面活性剂在活性炭的等电点前后,对吸附有转折性影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有明显的增吸作用,而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明显的抑制吸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检测体系的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表面张力、电导率等,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盐酸普鲁卡因(PCN)与酸性形态中性红(NRa)的相互作用.中性红能降低SDS的临界胶束浓度.在SDS稀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子能减弱NRa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的强度.随着SDS溶液浓度的增大,NRa的光谱强度增大.NRa吸附于球状胶束表面,定位于棒状胶束膜相较深处.在SDS胶束体系中,随着PCN的加入,NRa的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12.
文章用敏感于微环境变化的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可溶性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中pH滴定的光谱行为.结果表明,体相pH值由中性到酸性改变的过程中,TCPP在SDS胶束溶液中存在明显的等色点,为典型的双组分平衡,同时其质子化峰吸收强度逐渐增强,表明TCPP在胶束内发生了质子化.体相pH值增大到强碱时,TCPP的Soret带紫移,吸光度变小,半峰宽变大,这是TCPP卟啉从SDS胶束内转移到胶束表面的结果,由此证明可通过改变体相的pH值来控制卟啉环在胶束中的增溶位置从而实现卟啉的跨膜转移.  相似文献   

13.
采用粘度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 ( 2 98 1 5K ,30 8 1 5K ,31 8 1 5K)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水溶性聚合物聚氧乙烯 (PEO)体系在有无电解质 (NaOH)存在时溶液的宏观粘度 ,研究了SDS—PEO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对PEO构型的影响 ,得到了不同SDS—PEO体系的临界聚集浓度 (CAC)和聚合物饱和浓度 (PSP) ,并根据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体系相互作用模型计算了SDS胶束被吸附到聚合物PEO过程的吉布斯函数变 ,讨论了SDS—PEO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强度 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范围内 ,SDS—PEO体系有无电解质溶液的比浓粘度均随聚合物PEO浓度的减小而急剧升高 ,呈现典型的聚合电解质行为 ,而且SDS的浓度越大 ,电粘效应愈明显 由此可以推断 ,聚合物PEO与表面活性剂SDS之间主要是通过疏水键相互结合 ,PEO分子链处于更伸展的状态 NaOH的存在使聚合物PEO分子与胶束结合位置减少 ,聚集体的体积减小 ,或者介电常数增大 ,因此表现出电粘效应弱于不含碱的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体系 ,而且使其分子间相互作用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SDS和C8 NBr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计算了盐存在时不同比例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溴化正辛基三甲基铵混合物在混合吸附单分子层及胶团内的相互作用强度。结果表明,该混合体系在表面张力降低效率、混合胶团形成及表面张力降低效能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相当一致,表明可用该理论处理γ—lgc实验数据,以定量表征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对计算中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环糊精(β-CD)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水溶液中的包结作用.通过固定SDS的浓度,改变溶液中β-CD的浓度,发现体系的表面张力随β-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到一稳定值.实验发现溶液中加入β-CD时表面张力比不加入β-CD要大,但在临界胶束浓度以上,各体系的表面张力值均相同.表明水溶液中β-CD及其与SDS形成的包结物都没有表面活性,且临界胶束浓度与β-CD的浓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用数学方法计算出了β-CD与SDS形成1:1型包结物的包合常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乙酰靛玉红为探针采用荧光光谱法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简称SDS)的梯度浓度下的荧光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SDS浓度为8.20 mmol·L-1时,乙酰靛玉红发射峰位置592 nm处的荧光强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此突变点对应的SDS浓度值与其临界胶束浓度文献值一致,表明将乙酰靛玉红作为荧光探针测定SDS的CM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是一种重要的荧光增敏剂,对其荧光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利用FLS920荧光光谱仪具体测量不同浓度SDS水溶液的荧光及寿命,发现SDS的荧光光谱有如下特征:低浓度时仅有一个荧光峰,在290~300 nm左右,浓度增大后在330 nm处出现第二个峰.第一荧光峰应由碳硫间氧原子激发产生;第二荧光峰则由与硫键合的氧原子激发产生.还对其衰减曲线进行拟合,计算了荧光平均寿命,发现SDS荧光平均寿命随浓度增加呈变大趋势,与330 nm处荧光峰相比,300 nm处荧光平均寿命较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4,4′,4′′,4′′′-四(正丙氧基羰基)酞菁钴(Ⅱ)[CoPc(COOC3H7)4〗分别在由正十六烷基-2-羟基-3-氯丙基磷酸一氢酯(C16-AHCP)所构成的双分子膜泡囊、十二烷基硫酸纳(SDS)胶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胶束、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胶束、无水乙醇和无水苯中催化分子氧氧化巯基乙醇的反应.利用微量呼吸检压仪测定体系中的耗氧量来确定催化反应速度,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影响催化反应速度的因素.结果表明,CoPc(COOC3H7)4的催化活性顺序为在双分子膜泡囊无水苯CTAB胶束Triton(x-100)胶束SDS胶束无水乙醇,催化活性与[CoPc(COOC3H7)4在介质中的存在形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近红外疏水花菁染料I在几种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荧光行为. 花菁I在水中及含有低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曲通X-100溶液中表现出很弱的荧光,但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CMC时,荧光显著红移并迅速增强到最大.这种荧光突变为曲通X-100的胶束形成提供了直观的指示,可据此建立一种测定其CMC的简单荧光方法.该法还适用于Brij-35的CMC测定,所测的CMC值与文献报道的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20.
用光散射法测表面活性剂胶束的表观摩尔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光散射法测量胶束表观摩尔质量的方法,以Rayleigh散射公式为理论基础,设计并调度了实验装置,用CCD摄像机系统对激光通过试液所产生的散射光进行采样,并由计算机进行运算处理,由此测定了表面活性剂溶液中胶束的表观摩尔质量。结果表明,随体系中添加物质的不同,因胶束界面吸附及增溶作用,表观摩尔质量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