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本文根据所在学校长期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分析了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介绍了“二个二”、“三个制”和“五个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对国际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素质人才,以及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作了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慕课不仅对高等教育传统课程产生冲击,同时也给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带来契机,更给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融入丰富的在线慕课资源,对英语能力要求很高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要达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需要在国际化课程体系中设置国际化视野课程、国际沟通能力课程、学科基础双语课程和国际事务能力等课程。应按照“强化基础英语——开设双语学科基础课程—实施全英语的专业课程并引入慕课资源”的思路和方法来加强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9月26日下午,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教授应邀参加了2013欧亚经济论坛教育与人才分会全体大会,并做了题为《国际科研合作与高端人才培养》的主旨演讲。方校长的发言从日趋频繁的学生与教师国际流动、依托高水平科研合作培养高端人才,以及大力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3个方面,举例阐述了国际科研合作在高端人才培养以及高校国际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培养国际化人才是中国开放性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大连民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逐步构筑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强化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通过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通过强化实施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达到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特点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文章深入分析对国际化人才所必需的素质与能力,结合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在商科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上的尝试,进一步探究独立学院非外语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明确了外语能力在培养非外语类专业国际化人才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安喜 《科技资讯》2008,(35):147-148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是指高等教育机构培养的人才种类及人才规格,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与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应当依据社会人才分类、规格和结构、我国社会人才现状及需求、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确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定位。  相似文献   

7.
为服务一流学科建设,培养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兼具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兽医学国际化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通过加强学生外语培训、引进国外师资、增设英文课程、开展英文学术讲座、促进国际科研合作、拓宽学生国际交流渠道,在兽医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为兽医学专业学生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研工作,是高校教书育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方面。高校科研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和国际化能力。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加快科技与高等教育的高度融合,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高校科研项目是高校科研的重要依托,是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世界级科研大师、培养支撑我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人才资源的重要平台。高校科研项目实施水平和研究质量,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至关重要。如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时代,而与之相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型人才培养成为高等学校探索的热点问题。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从《财富》全球论坛七年内三次"握手"中国看高等教育发展,要紧紧抓住培养友好型、可持续、和谐以及中国本土化的国际化创业型人才的新机遇,实现人才培养向更高层次的跨越。  相似文献   

10.
有效利用国外教学资源是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手段。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设计,从构建一支国际化教学团队、采用中外教师共同合作教学模式、实施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国际协同教学平台等方面有效地整合中外教学资源,将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为中国经济发展和辽宁新一轮振兴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进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教育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通过该途径能够吸收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出满足国际竞争需求的专业人才。独立学院已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道路,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就业领域的需求,独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要在就业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必须培养出具有就业多样性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因此,本文探讨了普通高校信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独立学院信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困难,提出相应措施及策略。  相似文献   

12.
周孝玲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107-108
培养国际化的研究生人才,提高研究生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国际化人才专业领域的研究创新能力的特定的属性,结合国际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从国际环境营造、师资队伍、学生构成、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阐述了促进研究生国际化人才属性构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是探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应用型、国际化本科人才为目标导向,以"四双"人才为培养特色,以海外实习就业为建设亮点,以文化传承为历史使命,尝试通过"三联式"为途径的"E+T"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理工科为主体办学环境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时代,竞争的先决条件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国际化创新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又是实现高校发展的内在需要。为此,以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基础,探讨了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和价值,从协同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三个国际化"等方面提出了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设思路,并对土木工程专业"123433(4)"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架构体系及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国内高校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及范式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际化人才培养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要求人才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表现为人才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市场的国际化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为此,培养人才的高校应实现教育的国际化。从培养理念、培养战略、培养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等六个方面构建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系统。并结合专业国际化教学体系,论述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高校图书馆文献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高等学校的国际交往将日益增多。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教育国际化 ,而高等教育又被直接置于国际经济的大环境中 ,承担着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角色。教育国际化的进程逐步加快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特征已十分明显 ,正在受到各方面的密切关注。高等教育国际化将以本国知识为基础 ,为世界经济竞争提供人才与科技优势 ,成为长期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跨国家、跨地区 ,并积极向各国开放教育市场 ,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 ,培养出在思想、知识、技能等方面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具有竞争能力的人才。在美…  相似文献   

17.
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我国开放性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主体的高校,在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国际化改革中,需要确定好理念与基本原则,来保证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结合大连民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阐述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理念,从6个方面论述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民族院校肩负着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使命。为进一步加快民族院校的国际化办学进程,应采取继续深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构筑适合民族院校实际情况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广泛建立与国内外大学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与跨国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的具体措施,将培养民族地区急需的国际化人才作为民族院校国际化办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引言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实施教育与人才战略的主要目标之一,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其核心是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部开始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实践教学、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加以建设。学生是否能够适应社会,是否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于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也是高等教育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陈宏明  章慧 《科技信息》2009,(28):35-36
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步伐,实施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目前高校引进优质国外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展开调研,分析每个项目的合作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评价体系等因素,探索适合当前国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期加快缩短地方性本科院校IT人才的培养与国际先进教育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