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综合运用加权变异系数、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与ESDA分析方法,选取四川省21个省辖市(州)的经济指标作为测度因子,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间演变特征和空间自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呈现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显现缩小态势的时间演变特征;各市(州)的全局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差异与集聚并存的二元结构特征;LISA分析显示成都平原经济圈基本形成四川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而川东北地区则显示出极化现象,在增长极的扩散作用下这种极化态势将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
以四川省180个县域单元1998~2015年的GDP和人均GDP现价数据为基础,采用象限法定义县域经济发展类型,以锡尔系数T测度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四川省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县域经济呈现不同的增长类型,在省内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区内各县之间存在空间差异,保守型县域集中于西部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缓慢型、活力型、滞后型县域分散在东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地区;1998~2015年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总体差异呈先减小后迅速增大再缓慢减小的波浪式下降态势,差异的主要贡献者是五大经济区区内差异.  相似文献   

3.
基于科技协同创新对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构建长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测算后发现: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内各大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等主体间的协同创新水平有所下降。针对长三角主体间科技创新合作方式单一、要素流通不畅、保障机制缺乏等问题,三省一市应通过加强协同创新顶层设计、构建开放融合的创新环境、优化创新一体化发展路径等举措,更高水平提升长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4.
首先探讨了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四大主体-政府、企业、科技中介、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行为与影响作用,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12家企业进行创新网络方面的数据获取,实证检验了在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中不同主体对网络效率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中介和政府发挥的作用大小与企业创新网络效率存在较强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8月10日,四川省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首批重大科技攻关招标项目于当天开标。这是国内首次以企业为主体组织的科技攻关项目招标活动,11个项目均面向全球招标,其中攀枝花有9项。2014年1月,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四川省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成都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攀西试验区首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信息。7月,攀西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向海内外发布招标公告。此次招标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采用面向全球公开招标的方式,优选科技攻关合作单位。  相似文献   

6.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各方创新资源的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和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也有利于带动区域更好地融入国家创新系统和全球创新系统。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合作申请专利信息为依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廊带区域技术创新协同网络个体特征。利用构建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发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技术协同网络地域化发展趋势明显,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更强的社会嵌入性,集团企业具有更强的路径依赖性,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更强的市场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与后疫情时代复工复产的新形势下,2020年开始推行的“科技专员”新政策旨在将“传统的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上升为符合新形势的“科技专员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机制”。通过分析近三年来(2020-2022年底)广东、内蒙古、贵州、四川、湖南等全国不同区域各省市科技专员发展实际情况,总结得到当前科技专员在一线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基本模式与成功经验,同时也发现在生产技术对接、科技专员遴选、企业积极性激发、政府引导方式上仍有待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以科技专员为主体,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由政府部门、地方企业、科技专员、高校院所组成的“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共同体”,最终形成科技专员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结果对于“科技人员”升级为“科技专员”“服务地方企业”升级为“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最终实现以区域科技创新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型研发机构的出现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国家技术创新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高校、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产学研的合作关系,提升了新型研发机构的整体创新能力,但成果转化率并未达到预期目标。旨在对成果转化方面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指导。梳理了依托科研院所、高校、政府的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并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其组建模式以及运行机制的具体类别,构建了以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为主体的博弈模型,探究在该新型研发机构下各主体进行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此外,分析了三方博弈模型演化的稳定性策略并深挖影响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稳定性的因素,分析了协同合作中各参与主体的策略选择;并进一步使用MATLAB数值仿真,分析各主要影响因素对三方主体策略选择积极性与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协调的有效性对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合作稳定性的影响占重要地位,政府的政策倾斜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达成合作,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地方政府向高校提供成果转化经费的分配系数对高校的策略选择积极性影响较大,向企业提供科研经费的股权分配系数对企业的策...  相似文献   

9.
科创走廊是创新要素集聚的组织形式,建设的初衷在于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采用社会网络实证方法分析科创走廊在提升城市创新力和促进区域协同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科创走廊促进了创新要素在特定空间集聚,构成了要素流动空间;科创走廊通过增加城市间创新合作联系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能够有效破解“核心-边缘”结构困境;科创走廊协同创新效应受到城市创新力、产业结构、高铁密度和地理距离等因素影响,其中城市创新力和高铁密度对区域协同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从研究结果看,G60科创走廊还存在协同度不高的问题,核心区城市节点的创新关联仍占主导地位,如何进一步增强核心区节点城市与边缘区节点城市创新关联,是提高协同创新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江洪  王微 《科技资讯》2015,13(2):175-179,181
该文对所选取的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国立科研机构与区域创新体系协同模式进行调研,主要从国立科研机构的基础服务协同模式、与其他主体的协同模式和特色协同模式三个方面展开,总结每一家被调研机构的特色协同模式并以图例展示,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国内外国立科研机构与区域创新体系协同模式的异同:被调研的国内外国立科研机构在基础服务协同模式来的表现差别不大;从与其他主体的协同模式上来看,政府、高校和企业为国立科研机构的主要协同主体;从特色协同模式来看,被调研的国立科研机构在基本支撑服务之外,又以独特的方式在各自所属的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作用。最后就我国国立科研机构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协同作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进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地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目前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在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路径。韶关学院以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为突破口,通过一系列协同创新实践改革,逐步形成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拥有自身学科专业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科技创新。2008年,中科院北京分院与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共建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以下简称唐山中心),合作构筑高科技创新体,实现了中国科学院在北方重工业城市建设科技支撑服务网络的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唐山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发展。作为中科院与唐山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高新科技创新体,唐山中心在中科院成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为企业研发新产品、培育新兴产业、做政府和企业的科技智囊等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唐山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该文利用长三角地区之间创新合作的数据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标,主要采用地区之间论文和专利合作的数据,分析长三角地区间科技协同创新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 长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数基本呈现波动中上升的态势,且程度在逐步加深.2) 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化趋势明显,且正在从单中心的合作网络转变为多中心的合作网络.核心城市往往在多个细分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但非核心城市优势往往聚焦于某个领域.3) 长三角其他三省依托上海的优势创新资源进行创新,上海的创新外溢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专利合作.4) 论文合作度增长较快,主要是由高质量的一区论文合作增长为主,对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区域之间的比较来看,可以看出江浙沪三个地区的合作较为紧密,而安徽省与其他地区的合作程度较低.5) 长三角的创新合作主要可能仍以横向合作为主,其中论文合作以横向合作为主,专利合作以纵向合作为主.6) 长三角一体化扩容对区域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高质量的发明专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目前存在培养机制不健全、部分高校对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重视不够、教师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创业技能缺乏、创新思维不强等问题,提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跨界培养理念和实践体系多元协作模式;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重庆特色手工文创产品视觉系统设计"创业实践及相关平台的融合式服务,通过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人才跨界教育特色培养机制、健全创业实践项目激励机制、实施校企研跨专业、跨学科协同培养机制、实施创业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认定机制等方面构架更适应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的途径;研究证明:只有不断探索学科深度融合、专业精准嫁接、联动校企研协同育人造就新型人才,营造和谐共享的双创生态环境、对推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区域创新体系中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政府和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的构建已经成为区域创新体系建立的关键。在近几年的实践中,三者之间的合作仍存在着定位不准、沟通不畅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这一高效灵活的合作模式,通过在三者间构建平等、共赢、协同创新的合作关系来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最后围绕这一思路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加快技术创新合作,促进城市经济互动,有利于缩减区域差距,最终实现协调发展.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和引力模型的方法,分析中国30个省会城市技术创新合作网络与经济网络的时空演进特征,研究发现:省会城市间的直接技术创新合作不断增强且呈现多中心化趋势,合作突破地理局限且东西部差异较为明显;城市经济网络密度有所增强但整体偏低,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经济联系发展不均衡,各城市在经济网络中位置变化不明显.二次指派问题(Quadratic Assignment Problem,QAP)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合作网络与经济网络存在正相关关系,格兰杰检验进一步证明二者互为因果关系,但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对经济网络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稀土的概述,提出了稀土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的稀土企业可以积极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稀有稀土功能材料的采销和科技创新的合作,从而打造"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稀土合作典范.  相似文献   

18.
严伯刚  易均  刘峰 《江西科学》2014,(3):416-420
在介绍了科技协同创新的内涵的基础上,列举了科技协同创新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协同创新推进成果转化的案例,阐述了在科技协同创新过程中加强政府职能的应用、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信任机制、促进各协同体的全面合作以提升科技协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在共享经济时代,企业合作研发寻求共同发展已经成为潮流趋势,企业合作有多种方式,最常见的方式是结盟。本研究主要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和企业结盟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2006~2020年医药制造行业的231家上市企业数据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结盟能够正向促进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存在滞后期;(2)相较化药企业和中药企业,生物药企业的滞后期更长。本研究对于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和共同发展都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跨区域创新合作的本质是通过区际创新要素共享,增强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的能力,进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机制是推动南京跨区域创新合作形成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促成科技—产业、区际创新互动发展机制。进一步优化南京跨区域创新合作,需要从创新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强化创新供需"耦合"效应、优化区际创新网络及创新合作机制等方面着手,为跨区域创新合作的有效展开创造有利条件,进而实现区域合作模式的创新、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