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领导行为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以新生代员工为调查对象,通过361组有效调查数据实证探究在中国情境下魅力型领导对新生代员工创新绩效的内在影响机制,深入剖析领导认同、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三者在上述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研究表明:魅力型领导对新生代员工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领导认同、职业认同、组织认同分别在上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领导认同与职业认同、领导认同与组织认同、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在上述关系中均起链式中介作用;领导认同、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三者共同在上述关系中的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魅力型领导对新生代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途径,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并拓展了领导行为和新生代员工创新绩效方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员工建言对于组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个体处于工作不安全状态下,如何促进员工的积极建言而抑制其消极建言是组织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为探明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采用两阶段追踪调查数据,将员工建言行为分为建设型建言和防御型建言,运用层级回归模型与Bootstrap分析方法,对446名企业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工作不安全感对建设型建言有显著负向影响,对防御型建言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控制在其中起中介作用;组织地位感知正向调节了工作不安全感通过感知控制影响建设型建言、防御型建言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工作不安全感与建言行为的理论研究,也为有效激发员工建言行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职业延迟满足(vocational delay of gratification)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放弃眼前利益,着眼长远职业规划和目标.本研究通过横向和纵向研究探讨了建言行为对职业延迟满足的影响,并分析了2者之间的边界条件.研究对180名企业员工进行了横断分析,并对这些员工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纵向研究,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均得到了一致的结果:(1)建言行为并不能直接预测员工的职业延迟满足;(2)社会支持调节了建言行为与职业延迟满足的关系,低社会支持下的员工比高社会支持的员工,其职业延迟满足更加显著地受到建言行为的影响.研究为组织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职业延迟满足行为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时代,管理和驾驭不确定性需要鼓励员工创新行为.基于领导风格理论,将组织情境和人格特征因素纳入分析模型来探讨威权领导是如何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问题,并探讨组织认同和主动性人格特质的影响机制.运用SPSS和AMOS统计软件对284份问卷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①威权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组织认同在威权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威权领导能够通过组织认同这个具体的情境促进员工创新行为;③主动性人格可以正向调节威权领导和组织认同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当前关于威权领导积极效应的研究,同时对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和人员招聘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创新绩效是组织行为学领域的重要议题。目前,关于创新绩效前因变量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对于个体因素的权力感知以及公平价值观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较少。基于此,依据社会交换理论和个体-情境互动理论,基于423份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讨基层员工权力距离取向、建言行为与创新绩效关系。结果表明,促进性建言及抑制性建言在员工权力距离取向与创新绩效的负相关关系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工作单位结构调节员工权力距离取向与促进性建言及抑制性建言之间的关系,且组织越倾向于有机式结构,员工权力距离取向对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的负向影响更弱,其在创新意愿、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方面的表现也就越好。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30年间,员工建言行为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积极行为研究中的热点议题。在以往研究中,研究者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因素,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从影响建言行为的个体层次变量出发,通过检索关于个体变量与员工建言行为关系的研究文献,对以往研究进行了基于元分析的定量综述。结果表明,个体的履历信息、大五个性模型中的外向性和责任性、个体的主动性人格和发展目标取向与员工建言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自我监控、控制点和自尊与建言行为的关系并不像预期的那样稳定和清晰。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以价值为本的员工激励原理基础上将价值导向动机作为激励物,通过建立企业与员工的博弈模型发现: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程度越高,员工对企业的努力投入越大,而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劳动绩效提成比例越小.相反,当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程度越低,则员工得到的激励努力程度越低,而且存在更高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8.
以随机抽取的320名知识型员工为样本,依据社会交换和社会认同等理论,实证研究了中国情境下辱虐管理对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组织认同和人格特质所起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辱虐管理与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倾向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组织认同在辱虐管理对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人格特质会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缓冲辱虐管理对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加强制度和文化建设,通过减少领导的辱虐管理,增强员工的组织认同等,避免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员工创造力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其积极作用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但员工的高创造力是否一定会带来高的创新绩效还有待检验。因此,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以中国组织中1031份员工调查数据为样本,纳入员工道德认同和道德推脱两个变量,将员工视为道德主体,实证检验员工的创造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高创造力的员工能够带来较高的创新绩效,道德认同对高创造力员工的创新绩效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员工的道德推脱可能降低员工的创新绩效。本研究丰富了社会认知理论在创新领域的应用,弥补了员工创造力的负面效应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对社会认同理论背景进行梳理,并对社会认同的动机、发展过程以及影响结果展开分析,还进一步研究了认同理论在营销领域的发展,即公司认同的概念、构成要素以及传播途径等.通过对实证研究的梳理,发现顾客对公司特质方面的感知、公司的外部形象和跨边界代理,构成了公司认同的前因变量,而积极的消费者购买和品牌评价,则是公司认同导致的后向结果.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介绍基于身份认同的动机理论。该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动机和目标追求的依赖于情境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它认为人们会以一种与某种情境下被启动出来的身份相一致的方式来行为。人们采用某种行为或不采用某种行为, 受到经由环境启动而出现的身份感知的影响。然后, 综述在该理论指导下的相关研究进展情况。最后指出, 未来研究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文化背景下的身份类型和不想要的未来身份对大学生学业结果的影响以及某些认知能力与人格因素的调节与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雇佣关系下,员工组织公平感知存在差异,会影响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知识共享意愿.研究组织公平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雇佣关系下的差异,对企业制订知识型员工雇佣方案和激励制度、促进团队绩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553份问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组织公平中的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对组织认同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以及雇佣关系对这些影响路径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对于非正式雇佣的员工来说,分配公平与互动公平显著影响组织认同和知识共享意愿,但程序公平对两个变量无显著影响;对正式雇佣的员工来说,互动公平显著影响组织认同和知识共享意愿,但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只影响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作用不明显.在不同的雇佣关系下,组织公平对组织认同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关系存在差异,雇佣关系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个体需要理论出发,结合社会交换理论研究知识型新员工组织认同产生的过程机制.对工作未满一年的高校毕业生中201名知识型新员工进行问卷跟踪调查,研究发现:知识型新员工的归属需要对组织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主需要对组织认同有负向影响;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型新员工主动性人格调节了归属需要(自主需要)同领导-成员交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了行政组织认同的内涵,并将其概括为一种组织成员与行政组织的一致性。通过对行政组织特点的分析,认为行政组织认同可分为系统性认同和部门性认同、价值性认同和交换性认同。同时,基于上述认同维度,将行政组织认同划分为四类,并给出了认同的基本选择逻辑;最后从西方和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史出发,对行政组织认同发展逻辑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武楠  梁建 《科技与经济》2015,28(2):71-75
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资本,知识型员工需要持续的学习和创新。通过信息寻求行为,知识型员工自身知识的不足得以弥补,更易于形成创新性、建设性的见解和想法,从而满足采取建言行为的必要条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10位员工和57位主管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学习目标导向和感知到的知识密集度对信息寻求行为和建言行为都有积极的影响,信息寻求行为是学习目标导向与建言行为的关系的中介变量,变革型领导在学习目标导向、感知到的知识密集度对信息寻求行为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组织公民行为研究方面除传统的利他性动机以外因利己性动机而使组织公民行为对员工具有工具性价值的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应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更全面的理解以便更好地对组织和员工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7.
提升自身追随力是员工个人以及组织管理实践中新兴的重要话题。从组织管理视角上看,当前关于追随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匮乏。通过界定"做事博感情"及追随力概念,构建了角色定位、追随行为与追随力之间的理论模型,在角色理论、追随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命题。分析认为,追随者角色定位(任务导向、关系导向)差异导致其表现出不同的追随行为(顺从行为、建言行为等),进而对个人追随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上级发展性反馈调节顺从行为、建言行为对追随力的作用。拓展了追随理论方面的研究,为如何提升员工追随力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权力的接近-抑制理论,构建一个以信息充分性和团队心理安全感为中介的跨层次研究模型,探究团队权力结构对员工建言的影响机制。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团队权力结构对员工建言有显著影响,团队权力结构的层级化程度越低,越有利于促进员工建言;信息充分性和团队心理安全感在团队权力结构和员工建言之间存在中介效应。该研究框架能有效解释在普遍情况下,团队权力结构对员工建言的影响机制,并从个体与团队两个层面丰富了对员工建言的理解和解释,为组织如何促进员工建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组织与员工间的关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珍 《科技资讯》2010,(19):179-179
组织对员工的心理控制有不同的手段,但如何更好的利用心理因素、通过对共同价值观的内化控制,使组织成员自我调整和控制,产生对组织的依赖和认同,从而提高绩效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六所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该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呈现整体认同水平较高、认同认知准确度较低、情感认同明显高于行为认同和认知认同、群体认同一致性与个体认同差异性并存、客观因素对该群体认同影响较大等特征。大学生所处宏观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观大学学习生活环境和微观个体生理心理发展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形成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上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